小学教学设计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17 16:39:33 更新时间:2023-07-19 11:12:50
本篇文章是由《小学教学设计》发表的一篇教学论文,是以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为主要对象,以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类期刊。2001年创刊,它立足前沿,科学指导,启迪思维,实用性 强,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喜爱。本刊六个常设板块交相辉映,彰显教学理念、演绎精彩课堂:理论网站教学频道、名师精品、教研视窗、测评园地、实践空 间。
俗话说:聪明的人发现问题,普通的人等待问题,愚蠢的人没有问题。然而,一个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首先取决于这个学生有没有问题,其次取决于这个学生能不能将他的问题表述出来。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科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重视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学生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其问题意识的支持性条件。学生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会比较投入。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实现角色的转变即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变,从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其次,提倡师生之间互相提问。教师要以实际行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肤浅的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鼓励,切记讽刺挖苦,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那些问题提得多且质量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作为典型立为榜样,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以带动其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种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就会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问题意识也就得到强化。
二、创设特定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长期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我们中学生应有的好奇心已快被磨光了,思维很不活跃。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造特定情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活化状态以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面临着新的、未知的知识情境,便在头脑中产生“问题”,并能引发他们的思维过程。同时,在知识的讲授中设置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从纯科学知识学习的枯燥乏味中解脱出来,使科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据调查,有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多设置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他们进行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设置的问题情境有很多,可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可以联系生产、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变化,可以从一些趣味实验入手,可以讲解一些科学史上科学家的科学探索过程,还可以组织大家共同讨论社会上有争议的科学问题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对教师的要求就要相应提高。教师必须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有广博的知识背景,要了解生产生活中与科学相关的现象,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并能从中抽取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情节。另外,教师应设法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与问题产生矛盾冲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土壤。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基本概念的建立和理论的验证、发展都有赖于实验。因此,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直接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的质量。学生对科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利用改进实验、自行设计实验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科学实验中,许多反应貌似简单,其实并非像方程式所表现的那样“单纯”。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现象与教材中描述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出现某些“异常”实际上是正常的,因为影响反应的因素很复杂,而且有些反应常常会伴随很多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为避免“节外生枝”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回避问题不是科学的做法,有时候可能会引起学生错误的认识。正常的做法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发现“异常”,趁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然,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不仅仅局限于此,但教师无论实施什么策略,都要着力改变“自己是权威”的传统观念,要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发挥想像力,提出各种哪怕是异想天开的问题。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难能可贵的好奇心”,平等的与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只有在教师的不断的情感激励以及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才能真正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