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研究范文——高考作文的出题方向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18 16:35:08 更新时间:2023-07-19 11:39:55
本篇文章是由《比较教育研究》发表的一篇教育核心论文,于1961年创刊,1992年兼作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向教育工作者介绍各国教育情况,对外国教育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外教育比较和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本刊适合于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决策和管理者,各级各类教师,大专院校学生和广大关心教育的各届人士。
作文,一直被称之为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研究高考话题作文发展趋势,就有必要分析过去的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曾进行过哪些纠偏工作:前一年高考作文出现了哪些问题,下一年的命题是怎么进行纠正的。这些在“不变”的基础上的“变”,是我们尤其要注意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高考作文基本上在写作理念、命题立意、文体要求、评分标准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不变”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1)作文的核心要素是“创新”,新思想、新认识、新文体、新发现、新表达,都是话题作文鼓励和追求的。(2)作文的立意指向越来越明确在对个人修养的内心审视、对热点问题的理性认识、对人文母题的哲理思考这三个方面。(3)淡化文体,突出表达。作文从2000年改“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为“文体不限”,真正走向了“文体自选”的道路。(4)确立了“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既允许“小心文”,也鼓励“大胆文”,更提倡“创新文”。
一、高考作文应该具备的基本认识
我们说,所有的作文都是要给别人看的;所有的作文都是有好坏、上下、高低之分的;所有的作文都是表现一定的“陌生化”的情感和思想的;所有的作文都要有一定的技巧的。除此以外,高考作文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认识(这些是需要让学生知道并且需要强化的):
(一)800字能容纳什么
高考作文都有一个要求:“不少于800字。”若少于800字,意味着什么?扣分,但又不仅仅是扣分。那么,它还意味着什么呢?
1.意味着这是“容量”
考生要能把想表达的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表达清楚,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意味着必须考虑“节奏”
这个“节奏”是指行文的节奏、情感的节奏,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节奏。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先说时怎么说,后说时又怎么说。
3.意味着必须考虑“速度”
说什么时说多少,采取什么样的语速来言说;考虑到是用书面语,还是口头语表达;还要考虑到采取什么样的句式,采用什么词汇来言说等等。
思考“800字能容纳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对读者意识的一种确认和回归。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者意识”,它靠什么来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最起码要分析读者心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既不要把读者想得太笨,如果想得太笨,就会说很多不该说、不必说的话;也不要把读者想得太聪明,把该说的、必须要说的话省去不说,而使得作文含糊和晦涩难懂。
(二)作文要有读者意识
文章总是写给某种特定的对象看的。作文始终离不开读者,其意义就是阅读者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通过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冲撞、点燃、共鸣之间产生的,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时必须要有一点“读者意识”:设想一个读者就在面前,与你对话。写作者如何对待读者?朱光潜先生将之分为四种:不视,仰视,俯视和平视。“不视”等于向虚空发话,心目中没有读者存在;“仰视”含有对读者的迎合;“俯视”表现了对读者的蔑视;只有“平视”,表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这是一切文章能够为人欣赏的不二准则。要引导学生把读者看做是可以信赖的、可以交流的良师益友,平等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理由,而不是一味地迎合读者的口味。
(三)作文以何取胜
1.新气逼人
“发前人之所未发”诚然困难,但亦可“发前人之所发”,用新材料、新角度、新论说,做到陈中出新、推陈出新,努力写出自己独到的东西。比如,“相互微笑”这样的话题,一般地会界定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而一旦想到“人”与“某种文化”的“微笑”,“人”与“一朵花”、“一座山”、“一条河”、“一座城市”、“一段历史”的“微笑”,境界全出。又如,“好奇心”,对某一个事件、人物好奇,大家都能想到,但若对一个“城市”好奇,对一个“国度”好奇,对一片“土地”好奇,对一种“仪式”好奇……就会完全不一样。
2.立意惊人
即文章的观点、见解让人怦然心动。说别人想说却苦于无法说的、想别人一直想却没有深入思考的,这样的作文显然就能胜人一筹。
3.情感动人
用积极的情感引领人,用健康的情感感化人,用曼妙的情感熏陶人,用激越的情感振奋人……反对“假大空”的“官腔、社论腔、老人腔”,言为心声,说自己想说的话。
4.外观悦人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书写、结构、层次要富有建筑美感,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5.文辞醉人
具有语言的质感、美感,最起码要语言流畅。
(四)作文要说“人话”
从某种程度上说,文章以传达思想者胜。这里的思想区别于政治思想,它主要关注人的生命本真与生活外相、人文精神与科学思考等。提高对问题的共同认识是高考作文的突破口。所谓共识,即学生针对事物能做出适合年龄特点、适合时代要求、自由抒发主体情感的认识。古语有云:“诗言志”,“诗缘情”,“言为心声”。作文应传达自己丰富的个性思想,表现自我独特的鲜活情感——一篇没有自我个性、自我思想、自我情感的文章,是无法想象的;而表达这样的思想、情感,则必须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作文既要真诚,也要使人信服——要写真实的、熟悉的、有情感的,而不是胡编乱造、玩虚幻、搞玄乎。
二、走出“写作高原期”
实践表明,许多学生到了高三,作文达到一定的层次后,会进入一个“写作高原期”:写作信心严重不足,随便怎么写,作文分数始终都是在“切入分”上下;反复尝试老师教给的方法,但效果就是不明显,很难有新的突破和进展,学生处于“吃老本”状态。其中的原因,既有写作训练本身的问题,也有语文学习的问题。从写作本身来说,到高三下学期,几乎都是按照文体教学、技巧点拨等思路进行训练的,学生仅仅依靠这样的训练很难写出高分作文。从语文学习来说,高三一轮复习几乎都是按照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语言运用等考点展开的,这也造成了高三语文学习与起始年级语文学习的人为隔断。而且,严峻的升学压力、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不少学生容易产生急躁、焦虑的心理,抑制了写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