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课程立体化如何教学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12 16:12:55 更新时间:2016-11-14 09:19:02
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前的详细备课,课堂的有效展现,也包括课后的习题布置。而对学生来说,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不仅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也包括课后练习。接下来小编介绍古代立体学的教学方式。
一、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德、智、美的全面展现
古代文学课不同于其他文科课程,它对思维的逻辑性、系统性要求不是很高,它更多地体现出感性学习的学科特点,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共鸣。这实际上也就是德育、美育的教育内容。而从古代文学课程本身来看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美育内容。可以说,几乎每一个朝代的代表诗人,都是人格高尚的典范,尤其是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是今天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榜样。比如屈原,他对楚国那深沉的爱,对理想的不屈追求,都令我们肃然起敬。而他的代表作《离骚》除了在思想内容上可以传达正能量以外,所包含的审美因素也是有目共睹的。再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他的一生身居下位,却完成了由平民向圣人的超越,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他关爱妻儿,关心朋友,友爱邻居,关注国事,忠君爱国,在他的身上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种种美德。而他的诗集《杜工部集》更是儒家“推己及人”思想的生动体现。他“诗圣”的美名不仅体现在他极高的人格魅力上,也体现在他高超的诗艺上。他的七律内容广博深厚,艺术炉火纯青,都令今人咀嚼不尽。再比如北宋文学家苏轼,他达观的人生态度、潇洒的生活方式,都深深吸引着代代文人志士。我们在讲述这些优秀的作家作品时,应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美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极大魅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应有四点主要教学目标:古代文学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思想道德的教育;审美能力的培养。前两点一直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比较重视,而对于后两点却相对强调不够。[1]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是古代文学课程必不可少的,也是看得见的教学硬性目标,是可以通过测试等手段能够显现出来的,但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却是隐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无法直接通过考试等手段显现出来,也最容易在实际的教学中遭到忽视。多年来的古代文学教学实践也表明由于审美体验的缺乏导致古代文学课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不仅是未能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也直接影响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也使上述我们提到的古代文学课程所蕴含的德育、美育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展现。所以,古代文学课程的立体化教学首先就要强调人文素养的渗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应熟悉教材,认真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美育内容,并熟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诉求和生命情感的肯定与认可,深度解析大学生所处的外在物质环境和和内在的精神环境,引导学生避免走向误区,实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并最终走向生命的终极体验和审美的永恒追求,实现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对学生主体自我的真正解放。这样一来,就把单纯的教材拓展为全面的育人模式,使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教育水平,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出一代有素养、有追求、有内涵的现代大学生,等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二、教学方法的立体化:声、形、色的完美结合
立体化教学也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出立体化的教学场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打造立体化的空间教学方式,如运用音乐的声响刺激和美术图像的视觉冲击,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充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语言的传授与教师的表达,加上古代文学课程的本身特点,如语言文字的佶屈聱牙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作品产生的年代久远增加了体会的隔阂,长期使用这种单纯以语言传授的教学方式难免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避免了这种缺陷。有教育专家认为:“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2]比如我们在讲授古典诗词时,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经典名篇的朗诵,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节奏美,在古诗词较强的韵律美之下,让学生获得第一印象的审美享受。其次,我们也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播放一些古诗词的现代吟唱,比如在讲到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现代乐坛有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不管播放的是视频还是单纯的音乐,都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还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邓丽君的演唱一直是听众最喜爱的歌曲之一。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有天后王菲、邓丽君的不同演绎。利用现代乐坛歌星的古诗词演唱无疑拉近了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古诗词离他们并不遥远,甚至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古诗词竟可以如此地现代化,从而使他们更易于接受古诗词的教学,也会让教学效果明显增强。除了以上古典诗词的现代演唱外,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如中央十套的《子午书简》;可以是名家的授课节选,如《百家讲坛》的精彩内容;也可以是名家名师的访谈,如东南卫视的《文化中国》;也可以是记录片,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唐之韵》、《宋之韵》等。当然切不可让这些视频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它们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感到乏味时可适当采用,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为宜,甚至也可以利用近来渐渐兴起的反转课堂的思想,先播放一段视频,然后让学生讨论视频中的教学内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讲到明清戏剧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名段,让他们全方位地体味古典戏曲的魅力。比如在讲到《牡丹亭》时,多媒体可以一边播出春天姹紫嫣红的画面,音响一边传出优美的唱腔,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还能有学生低头摆弄手机或旁若无人地看小说吗?另外,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如在讲到白居易的《长恨歌》时,这是一篇文学感染力非常强的经典作品,大部分学生也都会感兴趣的,但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相信学生也会感到单调的。如果教师在简单串讲之后让他们来讨论关于李杨爱情的种种时,他们会热情高涨的。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除了上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外,也可以直接让他们充当教师的角色,给他们提前布置教学任务,把讲台交给他们,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来讲解古诗词中的名篇与散文名篇。上述种种教学方法其实就是立体化教学的具体展现,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都曾采用过,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画面与音乐来表现古代文学的知识,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将声、形、色同时诉诸于学生的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将遥远的事物置于目前,也更易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巩固的立体化:诵、写、编的多重体验
所以,古代文学立体化教学的第三个方面指的就是课后的立体化体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中小学的学习过程中,这个环节是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的环节,也是做得比较好的环节,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是最容易遭到忽视的环节。因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后联系似乎不像中小学那么紧密,往往是教师授课完成以后万事大吉,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书籍,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就无从谈起。古代文学教学的立体化教学理论就力求改变这种状态。在课堂授课完成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有关古代文学内容的活动,比如朗诵比赛,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挑选适合朗诵的诗词散文篇目,或者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诵准备,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技巧指导,指导学生在朗诵时根据内容的不同进行巧妙的感情和节奏处理,争取做到声情并茂。然后寻找时间和教室举行正式的朗诵比赛,设置奖项,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鼓励。除朗诵比赛外,还可以举行书法大赛,把古典诗词散文以一定的书法作品形式呈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美,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另外一种形式的巩固。教师可以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对有些具备创作才能的学生来说,诗词创作应该是他们最喜欢的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刚开始不要要求太高,主要是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然后慢慢将他们引到古诗词创作的道路上来,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古人创作诗词时所用词语的精确、结构的精心布置等等。诗词创作不仅是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对教学内容的另一种形式的巩固。除了运用平仄格律来创作诗词,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现代改编,如把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杜甫的《登高》等七律改编成现代诗歌,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而把古典诗词根据意境进行拍摄、小说戏剧的再创造等是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总之,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善于营造不同的情境类型,找出多样的课后体验方式,力求让古代文学课堂实现课后的认知与内在情感体验的高度统一,使学生深度理解教学内容,深度体会生活,探究真实,让他们拥有生活的智慧和对生命持续、永恒的渴望。将教学内容全面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空间立体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生气蓬勃的精神生活”。
古代文学的立体化教学理论有真实的视觉听觉感受,有丰富的内在情感体验,有高尚的思想价值追求,有诗情画意的的言语表达,还有审美艺术的创新展示及科学的理性思维探究等等,在实践操作中力求回归大学生情感生活的真实,归纳新颖的艺术化教学体验,引发大学生自我超越的勇气与力量,使他们皆能产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强大精神动力。此种立体化教学理论反思并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教学中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发展需求,从大学生自身发展实际出发,重建古代文学新的教学思维,努力创设新的外在教学情境,激活大学生内在的情感因子,积极引导他们重塑自身的生命价值追求,逐步形成认知体验、情感激发、思想教育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研究的新思路。其理论意义在于:以立体化空间教学为着力点,以立体化情感教学为结合点,以立体化思想教育为提升点,多角度、全方位关注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而其应用价值在于:创设新情境,学生自我感知深;激发新情感,学生人生感悟多;实践新价值,学生精神升华高;综合性强,易实践,可操作。
阅读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陈云题写刊名)是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当代中国史研究》以“研史通变,资政育人”为办刊方针,主要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领域有价值的研究文献,实行编辑部三审制与专家匿名审稿制相结合的编审制度,取舍稿件一律以学术质量为尺度。当代中国史研究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