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设备维修有何现状
所属栏目:机电一体化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21 15:21:34 更新时间:2017-03-21 15:03:33
铁路工务作为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稳定、安全的运行,是保证列车线路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在铁路工务设备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存在的病害、安全隐患、故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如夏季易胀轨与冬季易断轨,采取提前预防的解决措施。接下来小编汇总铁路维修论文。
1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现状
1.1设备检查技术相对滞后
设备检查是保证铁路工务设备维修工作开展的基础,为维修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铁路工务部门对设备检查技术的重视和投资都有所增加,检查工区都配备了轨道检测仪,这种高科技检查技术适用在铁路无缝线路设备检查工作中,但是普通线路还沿用手工检查为主的工作方式。在目前列车运行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按周期完成铁路工务设备检查存在很大的困难,也就无法掌握全部的铁路工务设备状态,这对列车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2维修天窗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由于铁路工务单位的维修作业模式相对较为传统,有很多铁路工务设备维修处于人工维修作业模式,虽然人工作业工具更新为小型机械设备,但小型机械设备运送费时费力,天窗修利用效率还是相对较低。另外,在现代铁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型货场站铁路工务设备过车频繁,本线天窗修时间较短,邻线来车时本线作业有时要停止作业面迎列车,这样也会导致铁路工务设备天窗修利用效率有所下降。此外工区工长调查工作量不细也会导致天窗修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2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一些改进措施
2.1全面实施工务设备动态检查维护模式
目前铁路客车径路上列车机车上安置了车载式轨道动态监测系统,这种智能化设备检测技术,对其设备整个维护状态进行全面的监控,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介对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整理,及时高效地向铁路工务设备维修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现场设备病害信息,工区工长及时收到信息后纳入当日工作计划中进行整治消灭设备病害,从而根治了设备病害的进一步发展,最终提高了工务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加大已经和投资的力度,将这种智能化设备检测技术推广到全路,在所有列车机车安装车载式轨道动态监测系统,对铁路工务设备时时监控检测,提升了铁路工务工作人员对设备病害的掌控力,从而提升了铁路工务设备安全性能,这对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2.2加强铁路工务设备天窗修利用效率
要想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质量,以及该项工作的工作效率,那么就要加强铁路工务设备的天窗修利用效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部门应当积极采用多种检测技术对所有的设备进行全面的进行全面的了解,将每一处设备病害应用到每日天窗修计划中,避免出现遗漏的病害保留在现场上,这样就要求工区工长必须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和措施。另外,在铁路工务维修作业使用工机具的过程中,应当对工机具安装和试运行、使用和维修、更新和报废等阶段进行重点的掌握,从工机具出现故障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虑工机具的保养措施,从而减少现场作业中工机具发生故障的次数,同时加强工机具的更新换代,以此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的天窗综合利用效率,从而达到消灭每一处病害,提升了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质量,更加保证了铁路行车安全。
2.3创新铁路工务设备维修模式
在铁路不断向高速与重载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精细化、专业化、高效化的角度考虑分析铁路工务设备维修模式。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在铁路上,铁路工务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培训掌握新技术新设备,从而提升维修技术水平与专业水平,这样可以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效率与质量。另外,铁路向高速发展要求轨道结构更加均衡、更加平顺,从而对铁路工务设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铁路工务维修精细化作业是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必须壮大检查工区队伍,做强维修工区来实施精细化作业。这样精细化作业增加的工作量必然要求铁路工务设备维修工作提高效率。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维修线路越来越普遍,这种维修模式不仅保证了精细化作业,还做到了作业高效化。因此铁路工务部门应加大已经投资的力度,将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模式推广到全路,将这种模式的优势与作用得以全面的发挥。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只有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的运行效率、对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创新铁路工务设备维修模式,这样才能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的质量,保证列车高速稳定、安全的运行,对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阳.铁路设备维修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J].上海铁道科技,2013,02:97-98.
[2]纪剑峰.铁路设备维修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117.
阅读期刊:《高速铁路技术》
《高速铁路技术》旨在报道我国铁路主要是高速铁路科学研究、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理论、科技成果与科技信息,反映国外高速铁路科技最新动态,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水平,推动我国铁路事业发展。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