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间条码通信有何应用
所属栏目:通信论文
发布时间:2018-01-13 11:35:48 更新时间:2018-01-13 11:36:47
条码通信从科芒德发明条码的时候就存在,只是当时仅用于信件分检,后逐步完善并广泛用于人类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使用也从最初复杂单个到现在现代化成批量的推广。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网络通信论文。
摘要:随着时展,网络间信息通信是必然的,而信息通信的安全是必须要确保的!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计算机一般原理,将信息定量即时生成条码,显示在显示器上;再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条码枪对准显示器来还原成原始信息,并反馈收到信息,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由于条码信息通信方式单向、不可逆,因此是安全的,可以保证网络间通信安全。它是有别于有线、无线和介质方式的第四种通信方式:条码通信方式。
关键词:网络;条码;通信;前景
引言
本文针对当前高要求的网络通讯要求,提出使用条码通信(或称“光电通信”)在不同网络之间递送相对比较固定要求(规定标准、规定内容、规定时间等)的信息。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按规定必须及时定内容、定标准、定格式地对外发布相关信息的时候,如果使用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等均存在不安全隐患,而使用该种通信方式,却可以确保通信安全。本文所指的条码通信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的一般原理和条码技术中的光学原理,进行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通信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它安全可靠实用,为省去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安全隐患的烦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通信是必然的,而信息通信的安全是首先要必须要确保的!本文将探索一种全新的、安全的不同网络之间信息通信方式:条码通信方式(也可以称“光电方式”,因为它主要是通过条码枪的光电识别传输信息,以达到信息传输的目的,本文姑且称“条码通信”)及其应用。
1相关概念
“通信”(Communication)就是信息的传递,是指由一个主体向另一个主体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通信是不同的主体与主体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来说,无论采用哪一种通信方法,使用哪一种通信介质,只要将信息从一个主体传送到另一个主体,均可称为通信。“条码通信”(Barcodecommunication)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的一般原理和条码技术中的光学原理,进行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通信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网络间条码通信”(Barcodecommunicationbetweennetworks),就是指在网络之间,利用条码技术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A网通过软件,利用条码技术将需要传递的信息生成条码,并显示在条码枪可以识别的显示屏上;B网通过条码枪适距对准A网显示器上的条码,利用软件将条码信息还原成明码信息,同时利用光电技术反馈收到信息;反之亦然。这个过程就是网络间条码通信过程。
2基本原理、原则、特点、假设、构架、流程图和应用
它的基本原理(Theory):出于安全考虑,利用计算机一般原理和条码技术中的光学原理,在不同网络间进行信息单向通信。它的通信原则(Principle):一是即时。也就是在第一时间内,将既定信息适时定量多次反复进行不间断地传递,基本可以达到“无缝连接”;二是准确。也就是将既定发布的信息完全无误地进行高效传递;三是诚信。也就是将既定发布的信息从一方完完全全地“复印”到另一方;四是单向。该通信方式是从一方将既定信息单向传递给另一方或多方,并即时反馈收到信息,且不可逆转。它的基本特点(Characteristic):这种信息通信方式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单向性。显然,上述信息通信只能是A网到B网,不能B网到A网。如果要B网信息传送到到A网,必须反向重新建立一套完全一样的系统,才可以达到信息通信的目的。因为扫描枪的光电是不可逆的;二是安全性。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种通信方式是通过扫描枪的光电传输的,常识告诉我们:光电是不可逆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其的假设条件下,它是安全的;三是特殊性。一般地,目前网间信息通信方式主要有无线(无线网络协议)、有线(网络协议)和介质三种。而它属于第四种,即条码方式。它利用条码枪发出的光电,将通过条码生成器生成的条码还原成明码信息,再通过软件进行整合后发布。因此它不是一种有线方式,也不是一种无线方式,更不是一种介质方式。应当被称为第四种方式:条码方式。因为它利用的原理不但包括了计算机原理(利用计算机条码生成系统等),还包括了光学原理(条码识别系统和反馈系统)。它的基本假设(Assumingthat):系统设计者无恶意破坏、盗取通信信息。即条码生成和条码识别系统设计人员没有蓄意对该通信的信息进行破坏和盗取的主观故意,忠于信息通信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框架图(Framediagram):它涉及到的硬件和软件主要有“三硬两软一感知”,即“三硬”就是条码生成和还原的两台电脑(尤其是显示器)和一套条码识别枪,“两软”就是通常的条码生成系统和条码识别系统,“一感知”就是在信息接受到以后,通过冷光感知器反馈收到信息的信号。其基本构架图如下:图1。A网:1套条码生成系统、1套条码生成后显示条码的终端设备---显示器和主机(可以是一体机或链接存储设备的显示器);B网:1套条码枪、1套条码识别系统、1套条码识别后显示明码信息的显示设备(可以是一体机或链接存储系统的显示器);其他:1个微型冷光感知器(一端链接条码生成系统,感知对方是否收到条码信息;另一端链接条码识别系统,感知信息是否已经收到;两端只有通过光电进行信息感知)。图1A、B网络间通信实物构架图它的通信流程图(Flowchart):某A网向B网进行数据通信时,一方面,在A网终端(电脑等显示设备)上安装条码生成系统,将既定信息适量定次定时生成条码,呈现在显示器上;另一方面,在B网终端(电脑等显示设备)上安装条码识别系统和条码枪,同时将条码枪激活,对准A网显示器上的条码,通过条码枪的光电,再利用条码识别系统即时将既定信息适量定次定时解读还原成明码,并存储在B网终端(电脑等存储器)上,同时用光电信号进行反馈;然后进行下一次信息传递,直至定量信息全部传送完毕。显然,该通信方向是单向的(光电传输是单向的),也是安全的,反之亦然,其流程如如下图:图2.它的通信流程图(Flowchart):某A网向B网进行数据通信时,一方面,在A网终端(电脑等显示设备)上安装条码生成系统,将既定信息适量定次定时生成条码,呈现在显示器上;另一方面,在B网终端(电脑等显示设备)上安装条码识别系统和条码枪,同时将条码枪激活,对准A网显示器上的条码,通过条码枪的光电,再利用条码识别系统即时将既定信息适量定次定时解读还原成明码,并存储在B网终端(电脑等存储器)上同它的应用前景(Applicationprospect):由于它的安全性很高,根据它的特征,它比较适合于法律、法规和制度等规定应当保密,同时又有规定定时对外定期定量发布规定信息的单位,对外发布相关信息时使用。因为它具有安全性高、准确性好、时效性快和成本较低等特征。而且,传输信息效率极高,一次性投入安装,基本可以达到“无人问津”的境界。比如,税务、工商、公安等相关的政府部门,均比较适应使用。所以,在信息化发展迅猛的当今社会,研究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研究的意义
我们研究它的意义(Meaning)主要有:(1)拓宽网间通信方式。一般地,网间通信方式有无线、有线和介质等。此方式不属于此三种通信方式,既不是有线,也不是是无线,更不是介质,应当被称为第四种方式—条码方式。(2)确保条件通信安全。无论是从条码通信的实物结构图来看,还是从条码通信的数据流程图来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是利用条码枪的光电进行信息通信的,显然是单向的,是不可逆的,因此它是相对安全的。当然,这里也是有条件的,即也就是在它的基本假设条件下。否则,它的信息通信也是可能不安全的。(3)保证网间批量信息通信。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在网间进行大规模的信息通信,只要其承载的硬件和系统性能足够好。而且基本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实行即时更新通信的信息内容。
4应用前景
条码网间通信方式---条码方式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一种安全、全新的发布信息通信方式。(1)为我们采集相关发布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安全的信息采集方式。以往,我们采集发布信息,一般采取介质(纸质、磁介质等)、加防火墙的有线等间接或直接方式。在介质的情况下,相关信息采集不但不及时,而且可能会感染病毒、或人为破坏、丢失等;在加防火墙的有线方式下,存在安全隐患,同样会造成人为破坏或丢失等。显然,在以前,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均会存在信息安全问题。而采取网间条码通信---光电方式时,只要我们把好条码生成和解码软件开发的规范关,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确保通信安全。(2)可以为有关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如税务、工商、公安等)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对外进行定期定量定内容定标准发布信息,或者特殊部门对领导查询端口提供的信息时,提供一种全新的、安全的有关发布或提供信息的方式。以往,为政府有关部门按规定发布信息或为领导信息端口时,一般是纸质报表、报告和电子表格、文档等。如果该项目实现以后,我们可以根据政府部门发布信息或领导查询端口的要求,为其定期提供详尽的相关信息,而且确保信息通信及时和安全。
5结束语
(1)“条码通信(或称光电通信)”是一种基于条码信息为载体,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光电识别(条码枪)原理进行的一种单向的固定信息传递方式。本文仅是结合工作、生活和条码知识的一种理论性探讨和研究。下一步将进行实物的具体研究。(2)本文在接受条码信息后,反馈回去的是使用光电信号。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在实践中,可能遇到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而对于目前技术水平来讲,是完全可以处理的。
参考文献:
[1]KlausFinkenzeller(德),陈大才编译,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电感应的应答器和非接触IC卡的原理与应用(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29-131,151-153.
[2]张兴,黄如,刘晓彦.微电子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75-282.
阅读期刊:光通信技术
《光通信技术》(月刊)创刊于1977年,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4研究所主办。报道光通信、光纤维传感技术在公用通信、专用通信和国防通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包括系统与网络、光纤光缆与器件、光通信相关技术的开发及新技术新产品介绍等,还刊登专题讲座、厂商简介、书刊评价、人物专访、重大活动报道。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及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