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权的国际有何法规
所属栏目:法律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8-02-27 16:22:18 更新时间:2018-02-27 16:15:17
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期望以国际人权法作为上位法来约束本国的互联网监管制度。但是,其适用是否合理仍旧没有明确的答案。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国际人权法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信息时代已经来临。而互联网作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上,人们越加追求言论自由与信息完整化。再者,互联网的发展过快,当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国际上,都没有对应的法律能够对其进行完全的约束。在这种状况下,个人隐私或者商业秘密的泄露可能性也就相对增加,尤其是互联网监控对个人数据会存在大量的获取,这就实际上也是一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为了保证网络隐私权,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家都需要对其法律法规加以调整,以维护互联网秩序。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隐私权;国际法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必要媒介。为了更好地保护民众的权益,国家也制定的相应的法律法规,而为了维护互联网的秩序。不少国家都创设了对应的网络监控部门。在整个监控的过程中,其会获取大量的信息。这部分信息中就包含了不少的个人信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行为。另外,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宽广性,使得其受国家约束较少,通过其能够与国外进行交流。自然,个人隐私可能被泄露的范围也就扩大。在涉外事件上,一般都以国际法作为调整准则。因此,大量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权必须要有对应的国际法来进行保护与调整。
一、互联网监管与隐私权的矛盾
互联网作为一个范围较广的平台,其涉及领域较广,目前已经全面的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之中。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另外,在互联网上,人们的部分权益也得到了最大化。例如自由言论权,这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完全实现的一种权益;平等权,这也是现实生活中最不可实现的一种权益。这些权益在互联网上,都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可以说,互联网的存在极大的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在近几年的互联网应用中,其暴露出不少的弊端,互联网诈骗、互联网盗窃等,为了更好地保护用户权益,优化互联网环境,各国都针对其制定了法律法规,并且创建了不同模式的监管系统。然而,这些监管系统其需要通过对大量用户的信息进行监控,来辨别其作为是否合法。这本质上就是对用户隐私权的侵犯。因此,部分学者开始以国际人权法来对其进行批判,以期望其能够适用,并且最大程度保障用户权益。从保护的角度上来说,互联网监管行为是可以被理解且接受的。
二、国际人权法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是否合理
一般来说,国际人权法中的法律义务,其实际上是来源于《联合人权宣言》与《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两个文件目前正在被国际所接受且习惯。另外人权法也可以适用于数据流动、在线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等区域。因此,可以得出国际人权法在互联网领域中是可以适用的。然而,不少国家以安全的名义,实施维护政治的互联网监管,从而导致大量的用户信息被泄露,这种行为是违背国际人权法规定的。例如,一些国家收集用户的资料,并且进入其私人通讯;部分国家为了使得其行为合法化,还会修改当前的法律,来达到加强监控的目的。
三、国际法律中隐私权保护的对策解析
虽然,国际法在一定的情况下,是能够作为上位法约束国家法律。但是,在实践中,国际法的地位却相对较低。政府为了合法的实现自己的一些目的,会扩大或者缩小某些条文的内涵,降低自身的标准。尤其是国际人权法,就国家来说其对于人权的规定过于理想化。如果以国际人权法作为基本的人权保障,那么国家的统治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隐私权固然重要,但是国家安全也不容忽视。因此,笔者认为在国际法律中隐私权保护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个人网络信息也属于个人隐私的一个组成。国家可以对其进行监管,政府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对其进行干涉,但是,在监管的基础上,用户本身没有违法行为,国家也必须要设定对应的保密措施。第二,信息使用的目的必须要合法化,正当化。国家在利用个人信息时,其目的必须是正当合法的,避免将其用于盲目地国家竞争、商业竞争之中。当然,在一般的情况下,国家也不会对个人信息进行使用。第三,法律审查的严格化。在国家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进行监控时,其必然希望通过法律来将其合法化。在这部分法律法规的创建上,必须要由专业人士,来对其进行评估,以保证其审查的严格性,避免国家司法的自我化。
四、结语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其使用中的漏洞,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互联网作为一个广大的交流平台。如果对其进行良好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的分享与获取;但是,如果存在不法分子,也会使得用户权益被侵害。在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各个国家都制定了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由于尺度掌握较难,不少国家的监管行为已经威胁到用户的基本人权。因此,国家在实施互联网监管的时候,必须要以国际人权作为基本的参考,以实现真正地为民。
[参考文献]
[1]刘曦.浅析信息时代网络隐私权的国际法规制[J].法制博览,2017,05:134-135.
[2]刘凡义.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D].吉林大学,2004.
阅读期刊:国际展望
《国际展望》融知识性、新闻性、理论性、真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为读者提供重大国际事件的综合分析和背景材料,提供世界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致力于为国际关系研究搭建一个新的学术平台,汇聚国内外国际关系研究专家和学者的智识,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建设服务,为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建言献策。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