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乡村振兴大旗 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8-07-20 14:12:08 更新时间:2018-07-20 14:12:08
习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和人民至上治国理念的高度,以宏大深远的战略眼光,在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不动摇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给了我们思想的力量、行动的方向和奋斗的激情。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用新时代标注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方位,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落实十九大精神,关键是把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和民心所向,用乡村振兴的新使命点燃干部群众的激情,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作为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一、唱红增收戏,加强产业转型攻坚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农民增收是根本,必须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产业转型攻坚力度,加快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培育新产业,激活新动能。根据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不强的问题,经多方考察论证,党委政府决定以发展杂交构树产业为主抓手,提升现代农业。构树产业是循环农业中的一个前沿产业,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按照典型引路的思路,以召开推进会和点评会为平台,成立“山西云构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孝义市鸿盛博构树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生产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购苗育苗、统一栽植管理,规划建设集育苗、加工、仓储、研发于一体的吕梁山万亩构树产业基地。
二是突出粮改饲,发展牧草业。把粮改饲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农民增收的主抓工程,与中国科学院合作试种推广芒草和苜蓿等多种饲料作物,建设万亩饲草种植基地。按照“以草促牧、以牧富民”的思路,与山西农大和陕西富平奶山羊产业协会筹建产学研合作中心,与内蒙古“蒙羊羊”基地达成奶源供销合作框架协议,
首批引进 2500 只关中萨能奶山羊,着力打造院企合作共赢的“先行区”、饲料行业技术创新的“试验田”,为农民增收致富探出了新路子、为吕梁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新模式。三是农旅一体化,催生新业态。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打造集种植养殖、农事体验与现代农业一体发展的沟域经济新业态。碾头村惠民合作社对全村 207 户 1180 亩耕地及 1600 亩四荒地进行全部流转,以多种经营为宗旨,实施休闲农业综合开发。投资 600 多万元,栽植 200 亩构树示范园、300 亩核桃丰产园、100 亩酿酒高粱推广田、500 亩渗水地膜谷子丰产方,建标准化养殖区一个、新办农副产品加工厂一座,探索出以休闲农业为龙头,采摘、游乐、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山区发展新模式。
二、打好生态牌,提升宜居宜业品质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阳泉曲镇属于典型的工矿型乡镇,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价值也在生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让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
一是培育绿色发展新优势。阳泉曲镇作为资源型乡镇,集生态脆弱与增长粗放于一体,结构性污染严重。我们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努力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投资 2.8 亿元的孝义铝矿废弃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加快吕梁市重点项目茂泰矿山废石回收利用项目投产达效,促进汾西集团柳湾煤矿矸石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投资两亿元的克俄村京明 100WM 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全市能源革命的排头兵。
二是打好矿区治理组合拳。实施植树造林大会战,成立云林造林合作社,按照“适地适树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的目标,本着“垣地栽核桃、平地栽构树、坡地栽刺槐”的造林模式,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股拼劲拧到底”的指导思想,在压铝村庄复垦区打造万亩杂交构树生态园、万亩核桃丰产林,完成 2000 亩退耕还林任务和 3000 亩三北防护林建设。
三是拓展城乡发展“新空间”。全面实施绿色村镇行动和绿色生活行动。对兑镇河道实行河长制,采取河道疏浚、固堤护坡、拆违治乱、垃圾清理、园林绿化于一体的治理模式,并吸引社会资本,建设登山栈道,启动南山森林公园建设。按照镇矿一体化的思路,坚持农村和企业污染一体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一体统筹,启动柳湾矿区至碾头段的生态休闲风景带建设,打造休闲广场区、体育文化区、民俗体验区,在生态建设上做出新业绩、提供新示范。
三、唱响主旋律,突出核心价值
养成乡风文明是精神追求、文明素质和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是一个潜移默化、渐进积累的过程,必须从养成教育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教育,让文明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实现乡风文明,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和教育人民的作用,通过开辟文化场所抓活动、健全舆论网络抓灌输、加强文化队伍抓典型,打造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涵养和传承良好家风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组织各类家教家风家训学习培训活动,稳步有序推进“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培养“家庭细胞”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到户、教育到人,倡导良好的个人品德,传承优良的社会风尚,激发全社会崇德向上的正能量。
四、牵住牛鼻子,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是振兴乡村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乡村治理呈现 “利益多元化、环境严峻化、纠纷复杂化、成因多样化” 的特点,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旧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局面。加强乡村治理,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乡村治理的牛鼻子,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法律是 乡村治理的程序规范,强化乡村治理就是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框架,围绕乡村产权交易、土地流转、财务收支、台账管理等,扎实推进“一八三”工作范式,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体制漏洞。民主是乡村治理的制度安排,针对目前农村决策程序不规范、民主议事运行不畅的问题,要注重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群众有序参与重大事务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决策,严格实行“五议两公开”机制,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公平正义是乡村治理的最强音,是调整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由于矿村矛盾导致信访诱因多、信访工作难度大,必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政府、企业、农村三位一体,采取矿村结对、利益协调、平等协商、政府监督的原则,努力实现矿村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
五、抓实党组织,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道路决定命运,旗帜引领方向。乡镇和农村党员干部身处基层,他们的素质、能力和作风直接反映着乡村治理水平,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把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转化为工作思路、细化为工作举措、落实到具体行动。为此,要以“三基”建设为统领,创新机制,夯实基层组织、做精基础工作,提升党员干部基本能力。当前,要建立健全问题清单和任务清单为具体措施的党建责任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担起主业主责、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建立健全书记述职、党群评议、组织考核为重要手段的管理机制,推动基层支部政治功能建设;建立健全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以保障待遇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振兴乡村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与使命,更需要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要牢记习总书记“打铁先需本身硬”的告诫,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构树种植、养殖园区、结对扶贫、小康建设中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特别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指标、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要改革、重大民生等工作,深入开展“看作为、比建树、争一流” 活动,层层立标杆、积极做示范,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宏伟业绩。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