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迎接新时代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8-07-20 14:54:11 更新时间:2018-07-20 14:54:11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遵循,才能促进文化自信源远流长,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传承。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论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占据基础地位,它既关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关乎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的发扬,更包含我们当下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新时代必须把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提高到我们党治国理政、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高度来认识、把握和践行。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夯实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信仰的有力保证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树立的“自信”不仅在于彰显文化本身的璀璨,更在于其能够有效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筑牢人民群众的精神根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里的“信仰”,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很大程度上依靠着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化解新时代新矛盾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宏观上而言,新矛盾的确立和新旧矛盾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改革多年积累演变而成,从而更加凸显了人民群众的需求由“物质保证”向“精神追求”的嬗变。
其中“美好生活需要”也包括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具体来说,人们渴求使生活更加美好的高质量文化艺术产品,希望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从世界范围来看,一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缺位,各种思潮、舆论倾向就会随之而来,引发更多更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纵观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也不难发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长期并存,并且可能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有所持续。这与我国的复杂国情有关,也与文化这个软实力长期自信缺失、与经济快速发展相脱节有直接关系。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传播传承,受制于技术、地缘等客观因素,使得我国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成为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社会问题和矛盾产生的潜在诱因。而在当下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互联网打破了知识传播的地域、时间和人群壁垒,社会上每时每刻催生出的新文化、新理念、新思想基本实现同步落地和全域覆盖,正在逐步弥补和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同时,文化也是一种植根于人民群众意识里的社会契约,对化解社会矛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是促进当今社会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从精神上凝聚人心,化解缓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要求
践行文化自信,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保持我国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永葆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在新时代进一步将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舞台发扬光大。一方面,这是为我国发展打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过去到现在,中华文化从来就不缺乏自身的认同和世界的认可。但相对而言,过去长期以来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更多的是基于民族情感的精神层面,缺乏文化自觉的理性认知和理论支撑。
而真正能够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人类的文化自信,是需要文化自觉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文化自觉是指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中华文化的组成要素和总体构成及对中华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分析和科学认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明确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底蕴,又充满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思想中天下大同思想的升华,更是依据时代的要求,对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的扩展,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既立足于我国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根本,又时刻响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和需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现。
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独树一帜、屹立不倒的基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构想的思想源泉、精神气质和理论指导,对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创造了必要条件。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