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20 11:06:37 更新时间:2018-08-20 11:06:37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进入了大学校园,而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对思政教育的内在机制构建提出了相关策略,最后在结语部分做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内在机制
1 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1 农村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起伏较大,不同的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抑制。在进入大学后,随着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农村大学生不再具备任何优势,从而产生了挫败感,自信心受到打击,陷入自卑情绪。在人际交往中,也缺乏经验与勇气,导致遭到孤立,甚至养成孤僻性格。
1.2 农村大学生社会生活匮乏
即便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学府,不少农村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依然停留在高中时期的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模式。过度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轻视社会实践。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生活与社会脱节,减少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阻碍了视野,影响了交际能力的发展与工作能力的提升。
1.3 农村大学生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知与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其价值观与人格尚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另外,新媒体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造成了干扰,政治性遭到淡化,思想领域逐渐去中国化,去马克思主义化,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2 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机制构建
2.1 健全农村贫困生帮扶救助体系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拥抱大学生活,我们需要健全农村贫困生帮扶救助体系,缓解农村大学生的生存困境。除了发放助学金、提供助学贷款之外,还应该从其他各方面来为农村贫困生提供帮助。
2.2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方面, 积极开展对农村大学生的精神教育,缓解他们的生存压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困境、正确对待他人的帮助。通过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需要进入到农村大学生的生活中去,积极沟通,把握思想动态,及时调节引导。另一方面,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办心理咨询室,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归档、跟踪监控、妥善解决。
2.3 丰富校园文化和社区实践活动
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鼓励农村大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文艺汇演、主题展览、各类体育比赛、演讲辩论比赛、专家讲座,等等,另外,鼓励农村大学生参与社团或学生会组织,丰富自身的校园生活,锻炼交际能力。另一方面,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活动,比如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支边支教活动,等等,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密切接触社会的机会,开阔视野,锻炼实践能力。
2.4 营造优良网络环境
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等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校园电台、校园网等校园媒体资源,形成宣传合力,营造学习媒体素养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媒体素养。第三,将学生的网络素养列为重点提升对象。网络作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最深。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普及网络技术、提升网络素养。另外,我们需要充分依赖信息技术、净化网络环境,保障思政教育的质量。第一,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网络管理团队,发挥监管与引导职能,积极与学生互动。第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控,屏蔽不良信息、反动言论的涌入,扫除阻碍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
结束语
农村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弱势群体,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阅历, 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面临着诸多困境,也为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为了保障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应当构建以下机制:第一,健全农村贫困生帮扶救助体系;第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第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区实践活动;第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真正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正视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