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ack
月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哲学论文>>正文

空间转向与文学空间批评方法的建构


所属栏目: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8-09-11 11:24:13  更新时间:2018-09-11 11:24:13

已签订领域:化学工程/制药,医学题目:**作为抗癌剂***催化剂**取代苯丙***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环境科学-公共卫生题目:用**电***生物传感器**癌症**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环境科学-公共卫生题目:**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结肠癌生物**癌胚****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环境科学-公共卫生题目:聚合物纳米***a-硫辛酸***在神经炎症***应用***临床分析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计算机视觉/遥感/智能驾驶/汽车题目:**深度学习***高分辨率遥感***车辆检***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企业管理题目:社会交流***领导***倾向***方向SSCI,SCI三区,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企业管理题目:**中小企业社交媒体****可持续绩效***因素探析SSCI,SCI三区,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环境科学,公共卫生题目:利用硫氨酸***石墨烯纳米***电化学***传感器实现癌胚抗原***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环境科学,公共卫生题目:基于抗***纳米复合***高性能***早起癌症诊断***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经济,能源题目:***政治冲突****绿色金融、金融**、气***化***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经济,能源题目:冲***中能源不安全对***和环境***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教育题目:大学生***社交媒体***成绩影响***S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教育题目:巴基斯坦***学习实施的***的**S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教育题目:大学生对****下网络教学**思***S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教育题目:**教师和学生对影响***医疗**效果的****看法S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计量经济学题目:**货币、黄金、**和美国***的波动***相互依赖性:**数据的分析SSCI一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计量经济学题目:东南亚***内**趋同***中等收入**:新**的***S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建筑,历史题目:历史景点在***旅游发***中的***影响**(**研究:**历史***)SSCI,SCI一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领导力,管理题目:量化**领导对角色绩效***响:**冲突与工作自主性***作用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信息技术,教育题目:数字***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游戏**和***现实在教育***作用S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信息技术,教育题目:信息技术***续决策之间的***:创新***识的**作用S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信息技术,教育题目:课程**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学习习惯和***的***作用SSCI一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信息技术,教育题目: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决策**:高等***学生认知***作用S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计算机,英语教学题目:英语****学**与人工智能****学习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计算机,音乐题目:评价**和音乐**对学生成绩***的影响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人体工程,心理学题目:基于预先处理模型***模式人体工程学***女生肌肉骨骼***预防行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人体工程,心理学题目:制定一个***人体工程学**,以识别、优先考虑***职业压力源的***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人体工程,心理学题目:多重工作**压力和工作***:***工效学方法的混合方法***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数学,经济题目:数学模型***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研究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数学,经济题目:***时间**数学模型在***媒体营销**中的应用***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数学,经济题目:***时间**模型在***物流运**能力***研究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数学,经济题目:碳****经济的数学模型****研究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农村经济题目:农****社区**发展***分**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农村经济题目:创业***对乡村****发展的****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农村经济题目:农村创业****的空间*****究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医学,电化学题目:纳米颗粒*****及其在癌症****和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医学,电化学题目:基于*****前列腺癌药物氟****检测方法的*****腺癌治疗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医学,电化学题目:气海***********金纳米颗粒的新型****************粘土及其对胃癌********************抗癌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医学,电化学题目:基于抗***********GCE纳米***********材料的高性能*******************早期癌症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医学,电化学题目: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癌症***************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医学,电化学题目: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用于测定结肠*****生物*****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医学,电化学题目:聚合***纳米复合电极*****疏辛酸电化学检测*********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医学,电化学题目:利用****酸/**糖**石墨烯纳米复合修饰的电化学*****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环境能源,绿色投资题目:环境能源、绿色投资、城市化和环境类方向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计算机,英语教学题目:英语教学**人工智能***习SCI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计算机,音乐题目:评价**和音乐形式*学生***影响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经济,绿色投资题目:***能源效率***化之间的***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经济政策题目:***阐明**印度经济***的关系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经济,金融题目:***国家的能源***重***SCI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经济,金融投资题目:***融新之间***直接投资***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经济,数学,统计学,管理学题目:非***想重限制下***袭评价***S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经济,数字,管理学题目:基干***生产系统***S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农业,土壤科学题目:不同***有机覆盖***养分循环SSCI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电力与能源系统,管理题目:pv***氢定价的***随***型稀SSCI,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建筑规划,计算机题目:使用***因子分析法***可持续***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工程技术,纺织工程,材料科学题目:甘***淀粉酶的提取***退浆中的应用SCI四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渔业,鱼类生理学题目:饲料***镉毒性的交互***生长***病理学***SCI二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渔业,鱼类生理学题目:****鱼水源***起的生******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金融,环境经济题目:*****预算在能效、绿色***的作用SCI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应用数学/计算物理题目:***非线性库***自相位调制***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计算机,医学检测题目:***COVID-19***力***算法***决策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已签订领域:计算机,物联网,智慧城市题目:基于***物联网****算法SCI三区 直击了解更多选题

  关键词:文学;空间;批评方法

  摘要:文学空间批评是在人文社会学科“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以文学中的空间为批评对象,广泛吸收了空间理论的知识,由文本的空间形式批评和文本中所建构的空间批评两部分组成。文学空间批评改变了文学中的空间长期处于遮蔽和静止的状态,开拓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对文学空间维度的关注并不意味着对时间维度的忽视,具体的文学空间批评实践还是要立足于文本,把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相结合,避免过度阐释。

  文学是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文学描绘对象的世界具有空间性;其次,文学作品试图透视、创造出来的精神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折射,同样具有空间性。然而,文学和空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再现与被再现的关系,而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秩序。文本投射于空间之中,其本身成为了丰富多元空间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久以来,文学的空间研究却一直处于被忽视和遮蔽的状态,它们只被看作文中人物活动的舞台和故事上演的背景。在思想文化界“空间转向”的影响下,这种状态有所改观,文学空间批评在空间理论和文学理论的交汇、互动中形成,给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空间转向的原因探析

  空间转向是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界的重大转向之一。它以哲学为载体,涉及历史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改变了空间长期受忽视、遮蔽和被支配的状态,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它的发生是由时代、文化等多种因素促成的。

  1.空间转向的时代因素

  文艺复兴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社会,科技持续进步,知识快速更新,社会不断变革,经济飞速发展,新兴事物层出不穷。讲究因果逻辑和线性思维的进步论和历史决定论主导着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正如福柯所说“19世纪最重要的着魔(obsession),一如我们所知,乃是历史:它以不同主题的发展、中止、危机与循环,以过去不断积累的主题,以逝者的优势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①。与此相对应,本质论和认识论哲学在人文社科界占有着主导地位。本质论和认知论哲学以世界或社会存在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他们认为人类是具有理性思维的高级生物体。社会历史在人的理念的主导下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因此,与发展相联系的时间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时间被认为是辩证的、富有活力的,与时间相对应的空间则只是一个静止的空洞的容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现代化进程加快,全球化、城市化、网络化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人类生存的空间发生了激烈的重组和变迁,全球化空间、城市空间、网络空间成为了人类实践最为主要的对象。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联系日益加强,地区、国家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了自由的流通。每个家庭、民族、国家、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化空间之中。这种空间变迁创造了巨大的能量,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认知和实践方式。伴随着现代化而来的还有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涌进城市,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取代农村成为了人类主要的聚居方式,人类迈入了崭新的城市时代。城市空间不但是经济的增长极,还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各类异质文化的汇聚地。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的网络空间宣告了“距离的消失”,人类进入了“同存性”的时代。随网络空间应运而生的虚拟经济体、网络公共空间等,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然而,这些新兴的空间并不是静止的、空洞的容器。它们既是人类实践的对象也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是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这些新兴的空间体改变着人类的空间认知,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理论。

  2.空间转向的文化因素

  在进步论和历史决定论强大话语的影响下,人文艺术领域也是重视时间,轻视空间。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研究都讲究因果、线性逻辑,追求艺术形象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清晰性。随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相反,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商品和技术成为了人类世界的主宰,失去宗教庇护的人类精神世界无比的空虚、焦虑和动荡不安。同时,都市取代乡村成为了人类最主要的聚居方式,与乡村生活不同,都市生活呈现短暂、偶然、支离破碎等特征。当这些生活经验进入文化艺术领域,成为艺术作品的表现对象时,时间在艺术作品中的优势便消失了。这些新兴的现代艺术多采用并置、拼贴等具有空间色彩的艺术手法来突破线性因果逻辑的底线,来表现人分裂、荒谬的精神世界和短暂、偶然的都市生活经验。在绘画艺术领域,新兴的“抽象派”“未来派”等现代派别用碎片和象征的手段取代传统绘画的具象和写实;在影视艺术领域,蒙太奇成为了现代影视制作的新手法;在文学领域,作家采用并置、拼贴等空间叙事手法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体,把想象、幻想、回忆等交织在一起取代了传统文学的线性故事情节。这些具有空间色彩的艺术实践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理论。

  面对社会、文化领域新兴的空间现象,理论家不可能视而不见。1974年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一书发表。他在书中变空间中的生产为空间的生产,认为空间不是一个静止的容器而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等相互交融的动态场域。1976年福柯在一篇名为《权力的地理学》的访谈中宣告:“当今时代已进入空间的纪元……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比之时间的关系更甚”②。他们对空间问题的关注及对空间理论的探索开启了人文社科界的空间转向。他们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的空间理论,诸如,大卫·哈维的“空间政治经济学”、詹明信的“超空间理论”、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等。这些空间理论和空间实践一起推动着空间转向向纵深处发展。

  二、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时空是互为一体的,任何文学作品都会涉及一段时间也会涉及某几个空间。不涉及空间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面对“空间转向”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文学研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它和空间理论成互动之势,相互促进,一起完成了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具体表现如下:

  1.空间理论对文学空间的关注

  文学空间是作者以文字符号为工具,以现实世界为摹本而建构的一种空间形式。文学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摹仿和再现,它一方面具有了现实空间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并不等同于现实空间。它是作者虚构的艺术空间,具有隐喻性、象征性、层次性、伦理性和审美性等特征。作为众多空间形式之一,文学空间也必然成为了研究空间的学者关注的对象。研究空间的学者对文学空间的关注和批评开了文学空间批评的先河,为文学空间批评提供了范式。其中英国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和美国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大卫·哈维最具有代表性。

  英国的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在《文化地理学》一书中专门拿出一个章节探讨文学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关系。克朗文学空间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文学不是一面反映世界的镜子,而是复杂意义网络的一部分。③”克朗并不强调文学和现实世界的对应关系,他反对把文学空间看作我们认知现实空间的图式。克朗更看重的是文学空间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权力关系、情感因素等。克朗的文学空间理论深受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影响,并具有地理学家的独特视角。这种跨学科的文学批评方法,改变了我们对文学空间固有的看法,使文学空间成为了一个富有生机的批评场域。大卫·哈维的空间理论也涉足了许多文学作品。哈维对19世纪巴黎城市空间的现代性体验有浓厚的兴趣。哈维在《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一书中,把《人间喜剧》中的空间分别分为巴黎和外省,内空间和外空间,并进行对比阅读,又对文中关于巴黎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描绘进行了具体解读。通过分析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城市空间,哈维理清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是如何镌刻在现代巴黎的空间关系生产上的;确定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在现代巴黎城市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处于支配性地位。哈维这种融文学中的城市空间经验和城市现代性、空间生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批判于一体的文学批评方法为文学城市空间批评提供了范式。

  除了上述学者专门谈过文学的空间问题以外,丹尼尔·贝尔和詹姆逊等人在著作或论文中也提及了文学的空间问题。诸如丹尼尔·贝尔指出:“文学的空间问题已经成为20世纪中叶文化中主要的美学问题。④”关注空间理论的学者对文学空间问题的探讨开了文学空间批评的先河。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缺憾,他们关于文学空间的研究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文学空间只是证明他们空间理论正确、可行的数据和例子,从而低估和忽视了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

  2.文学研究内部对文学空间的关注

  面对文学创作实践在空间方面的探索,紧随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也不甘示弱,积极建构关于文学空间批评的方法。俄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巴赫金是较早关注文学空间形式的人。巴赫金认为文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是互为一体的,“在文学中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时间在这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时间的标志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通过时间来理解和衡量。⑤”但是巴赫金时空体中的空间只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形式。巴赫金并没有明确提出小说空间形式这个概念,首次明确提出文学空间形式的人是美国文学理论家约瑟夫·弗兰克。他在194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中认为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形式是空间的而非时间的。“作家运用并置、重复、反讽等手法打破了叙事的时间性使文学作品有了空间性的艺术效果”。⑥弗兰克在提出现代文学作品具有空间艺术形式的时候并不被当时的文学研究界所接受,随着文学研究空间转向的到来,弗兰克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文学空间形式研究的开创之作。紧接弗兰克又出现了许多探讨文学空间形式的专著或文章,诸如埃里克·雷比肯的《空间形式与情节》、戴维·米切尔森的《叙述中的空间结构类型》等。他们的相关文章和著作为文学空间叙事学研究制定了框架,奠定了基础。

  与文学的空间艺术形式一样,作者在文本中建构的空间也同样受到了文学批评者的关注。雷蒙·威廉斯是较早对文学中的空间展开研究的人,他的《乡村与城市》一书却具有鲜明的文学空间批评视野。他在书中把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乡村、城市与现实中的乡村、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乡村、城市之间关系的变化历程及文学中的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所具有的阶级烙印和意识形态色彩。威廉斯关于英国文学中城市空间与乡村空间的批评,驳斥了城市和乡村二元对立的错误观念,并指出文学中的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都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异质力量、不断运动变化的场域。威廉斯把城市文化研究的视角引入了文学研究,为方兴未艾的城市文学研究做了很好的示范。这也使威廉斯成为了西方文学批评空间转向中不可忽视的一位文学批评家。和雷蒙·威廉斯一样,文化学者萨义德对文学中的空间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阶级、种族等因素,但他对文学中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也涉及了空间和文化地理学的内容。《文化与帝国主义》是萨义德代表性的文学文化批评著作。他在该书中集中探讨了19世纪以来英、法等殖民国家的小说和殖民扩张的关系。承接《东方学》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中萨义德仍然认为在英、法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里、我们都能找到帝国的种种暗示,其中英国小说最具有代表性。更为重要的是,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接受了雷蒙·威廉斯的影响具有了更开阔的理论视野。他对英法的殖民小说进行了重新阐释、定位和评价。萨义德不再把英法小说文本中的东方和西方看作静止的空间容器,而是把东方和西方当作不同但又有联系的两个动态空间来一起考虑。“后殖民语境不是一种二元对立之内非此即彼的空间,而是一种二元对立之外的知识与抗拒的空间,一种在文化“间隙中呈现出的协商空间”。⑦萨义德把文学批评置于广阔的帝国网络和全球化空间中去思考,一切关于现代民族文学的研究,都必须注意到作品的构成方式,以及相对应的全球化空间语境。这种批评范式改变了以往文学批评中东西方两个空间场域客观、静止的状态。他成功地把后殖民的批评视角引入到了文学空间批评中来,开拓了文学空间批评的视野,推动了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

  空间理论从多角度注入文学批评之中,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的空间建构与空间生产相联系;后殖民批评则把焦点集中于文学中东西两大文化地理空间的交融和互动。还有女权主义、城市文化研究等都对文学空间批评方法抛出了青睐的目光,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多角度的空间理论深入到文学批评之中,共同促成了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和文学空间批评方法的形成。

  三、文学的空间批评的方法和路径

  空间批评这个概念首次由美国文化地理学家菲利普·韦格纳提出。他认为:“空间批评就是空间理论从各个角度进入文学研究,我们把空间、场所、文化地理学等拉入文学批评的领域。这一改变有助于促进更多地关注文学文本中对空间的表现,同时对空间关系的关注进一步引发对文学经典之构成的质疑,改变了我们思考文学的方式。”⑧空间批评的对象是文学中所呈现的空间。文本中所呈现的空间由空间化的叙事形式和作者所建构的空间组成。空间化的叙事形式是指文本叙事表达所呈现的“空间性”,诸如空间的叙事结构、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等。它所追求的是小说形式的空间化。作者所建构的空间则是作者运用语言符号根据现实空间所虚构出来的空间。与文学文本中所呈现的空间类型相对应,文学的空间批评可分为文学的空间形式批评和文本所建构空间的批评。

  1.文学的空间形式批评

  文学的空间形式是指作者采用各种叙事手段使文本在形式方面空间化。文学空间形式的“空间”“并不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具体物件或场所那样的空间,而是一种抽象空间、知觉空间、虚幻空间。这种空间只有在完全弄清楚了小说的时间线索,并对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才能在读者的意识中呈现出来。”⑨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文学的空间形式批评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空间元素的叙事功能

  文学文本的空间元素主要是指文学中的地理空间和场所。在以往的文学批评中文学的空间元素主要是故事情节发生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舞台。但是在文学空间批评者看来,文本的空间元素不只是场景和舞台,它们还具有表征人物形象、标示叙事进程等叙事功能。西方文学史上有许多善于利用空间元素塑造人物形象的作家诸如巴尔扎克、狄更斯、福克纳等。在文本中的各种空间元素中,居住场所和人物形象联系最为密切,常被作家拿来表征人物形象。例如在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中用阴森、封闭、破败、静止的“沙堤斯庄屋”来表征郝薇香小姐古怪、生性冷酷的性格。此外,文学中的空间元素还有标志叙事进程的功能。例如狄更斯小说《荒凉山庄》中德洛克爵士的切斯尼山庄随着叙事进程的推进它一直未有改变,山庄里的一切仿佛是静止的,静止的山庄和日新月异的外部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也显示出了处于大变革时代维多利亚社会的复杂性。而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爱密利亚所居住的房子却经历了三次变迁,由商店到咖啡馆再到封闭的木房子。爱密利亚房子的变迁不仅标示着文本叙事进程的发展,也揭示了爱密利亚的内心愈加走向孤独、幽深。

  (2)空间化的叙事形式

  空间化的叙事形式是指作者采用某些叙事手段打破文本的线性叙事,使文本的形式结构呈现立体化和空间化。作者在文本中打破线性叙事采用的手段是文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它有许多种类,诸如采用立体的叙事结构、零散的故事情节等。文学的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其内部构造。它由叙事者、叙事客体、叙事话语、叙事视角、叙事层等多部分组成。作者在文中可以运用变换叙事层次、增加叙事视角等叙事手段使文本结构空间化,最常见的空间叙事结构是套盒结构和并置结构。套盒结构和其名字一样是大故事里嵌套着一个中故事、中故事里面嵌套着小故事。在嵌套结构中“高叙述层次的任务是为低一个层次提供叙事者,也就是说高叙述层次中的人物是低叙述层次的叙述者。一个作品有几个叙事层次。”⑩《一千零一夜》就是采用的套盒结构,文中不断变换叙事者(主要是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使1001个故事层层嵌套。并置结构则是最为经典的空间叙事结构。它指拥有共同主题和人物的几个叙事线索在文中并列进展打破了文本的线性叙事逻辑。例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叙事结构就是标准的并置结构。《喧哗与骚动》讲述了美国南方没落地主老康普生一家的故事,主要围绕康普生女儿凯蒂堕落、自杀事件展开。文中分别通过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的康普生的长子昆汀,冷酷贪婪的次子杰生,白痴三子班吉,黑人女佣迪尔希的叙事视角分别讲述了凯蒂堕落、自杀事件,四个视角、四个故事版本形成了典型的并置结构。此外,采用拼凑、零散的故事情节也是文本呈现空间形式的重要手段。文本的情节是由行动组成的。按正常的时间顺序,一个故事情节要经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为了延长读者的审美时间给读者空间化的感受,许多作者在文中常打乱行动顺序(多采用颠倒、重复、重叠等手法)使故事情节变得支离破碎。例如莫言的《红高粱》的第一章就采用了颠倒、重复等手段打乱线性的叙事逻辑。《红高粱》的第一章主要讲述的是我父亲跟随我爷爷在高粱地抗日的故事。而在这个事件进程中作者插入了许多别的事件,诸如奶奶爷爷相识,奶奶被害,罗大爷被抓、被剐,爷爷思念奶奶等。这些没有时间关联的事件不断打破主情节的线性逻辑,使整个故事情节支离破碎,犹如一幅拼凑的画。

  然而,文学是一种时空艺术体。文学研究既要关注文学的时间维度也要关注文学的空间维度。文学批评对文学空间叙事形式的探索填补了以往文学研究在空间维度的空白,使文学叙事学这门学科更加健全。但对文学空间叙事形式的探索并不意味着对时间叙事的否定。时间和空间在文学这个艺术形式中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时间中蕴含着空间,空间中也存在着时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讲究逻辑顺序的语言是线性的和时间性的,所以文学和时间密切相关。但是时间也具有空间性,具有时间性特征的语言编织成的文本是以空间的形式存在的;同时空间也是记录时间的载体,脱离空间的故事情节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文学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首先,时间界定了文本中空间叙事元素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关系和风俗特点。狄更斯笔下的伦敦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乔伊斯《尤利西斯》中的都柏林是1906年6月16日的都柏林。其次,组成文本空间叙事结构的每一个独立的故事情节或线索都具有时间性,正是这些具有时间性的情节或线索的创意组合构成了文学的空间叙事结构。正如美国叙事学家加百利所说:“文本存在和被建构首先是在时间上的。所谓的‘空间图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基本结构在时间中的事物的上层机构。我们不可能绕过叙事中的时间因素。叙事及其所有成分,都被设定在时间中,所以在某种特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讨论一种空间的时间性排列。”例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四个不同叙事视角围绕同一事件所讲述的四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内部都具有时间性,这些时间性的故事情节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文本并置的空间结构。最后,文本中拼凑、碎片化的故事情节也具有时间性。以“空间形式”著称的现代主义小说在文中经常采用拼贴的叙述手法,融过去、现在、未来于一体,使幻觉、回忆、梦境等相互交织打破文本客观的叙事时间,使故事情节零散、碎片化。但它们打破的只是文本的客观叙事时间,侧重作者内心体验的幻觉、回忆、梦境、想象等还是具有鲜明的主观时间特征。即使是高呼要在文本中废除叙事时间的法国新小说也不例外,同样具有时间性。

  2.文本中建构空间的批评

  作者在文本中所建构的空间是作者以现实为摹本、语言文字为媒介虚构出来的空间。这种空间形式是形象的、具体的。读者运用思维和想象甚至可以把握它的形象,感知它的色彩。文学的空间建构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建构,作者是文本空间建构的主体,语言文字是空间建构的媒介,社会现实是空间建构的摹本,它们都具有社会属性。因此,文本中建构空间的批评主要探讨建构空间的权力、文化意义及空间与空间所之间所具有的权力、文化关系。根据批评视角的不同,文本中建构空间的批评也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受列斐伏尔空间生产论和福柯空间权力论的影响,主要从社会、权力等角度去展开批评工作;第二部分受文化研究和文化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开展批评工作。

  (1)空间生产视域下的文学空间批评

  列斐伏尔在批评近代空间观,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实践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他敏锐地意识到在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过程中空间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他只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容器。列斐伏尔引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实践观到空间中去,变空间中事物的生产为空间本身的生产,改变了空间在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被忽视的状态。他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指出:“‘生产空间’(toproducespace)是令人惊异的说法:空间的生产,在概念上与实际上是最近才出现的,主要是表现在具有一定历史性的城市的急速扩张、社会的普遍都市化,以及空间性组织的问题等各方面。今日,对生产的分析显示我们已经由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輥輰訛即:空间不再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上演的舞台。空间本身也成为了生产实践的对象与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他还把具有深刻社会属性的空间分为: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其中空间表征是构想空间。它是艺术家、作家、哲学家的用武之地,是他们运用意指、想象、隐喻等手段所建构的空间。空间表征具有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等社会特质。文学空间就是典型的空间表征。与列斐伏尔不同,福柯在认可空间生产理论的前提下则主要关注空间是由谁生产出来?空间是怎样组织、监管和操纵社会,规训和惩罚身体的?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空间—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关联?他在《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一书中对学校、医院、军营等社会空间一一剖析。他认为我们就生活在各式各样的权力空间之中。空间主宰着我们、规训着我们,最终把我们改造成了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这两种空间理论引入文学批评,使文学批评者重新审视文学中的空间和场所,揭示它们所隐含的政治权力内涵和社会历史意义,改变以往文学批评只把他们当场景和背景的现状。例如文学空间批评视野下的狄更斯小说《董贝父子》中的学校不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包含维多利亚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空间。作为权力规训机制运作场所的寄宿学校,试图把小董贝规训为一个合格的董贝父子公司接班人和一个言行举止符合维多利亚社会规范的绅士。天生敏感、情感充沛的小董贝则用一系列“古怪”的行动去反抗社会和学校的规则,这使学校这个空间成为了权力控制与反抗这两股异质力量相互斗争的场域。

  (2)文化研究视域下的文学空间批评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和美国文学理论家菲利普·韦格纳把文化研究的视角注入文学空间批评中去,文学空间的文化意蕴成为了批评家的关注点。与泰纳的文学社会学批评不同,受文化研究影响的文学空间批评不再把文学中建构的空间只看作是客观的地理环境或社会环境而是着手考察空间的身份、民族、阶级、性别等因素,揭示文本建构空间的文化蕴含。例如在文学空间批评视野下,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巴黎城市景观不只是对真实巴黎的简单摹仿,而是穷人与富人,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交织的场域。城市中的路灯、街道、区域划分等都包含阶级意识形态内涵;康拉德在其小说《吉姆爷》中把主人公吉姆逃亡之地“帕图森岛”描写成了一个荒蛮的、落后的远离现代文明中心的地方,给予了其“他者”的地位。一个失败的欧洲人吉姆却在这个边缘的空间成就一番伟业,变成了大英雄。这些都透露着作者康拉德拥有殖民主义思想和宗主国的优越感。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文本中建构空间的批评方法多半场外征用于具有鲜明社会科学特征的空间理论和文化研究理论,把它们引入文学研究领域,开阔了文学批评的视野,符合相近学科视野交叉融合的学术研究潮流,弥补了文学研究空间维度缺席的遗憾,赋予许多具有鲜明空间特色的作家作品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以描写伦敦著称的城市作家狄更斯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空间特征。他把城市空间的复杂性融化在人物的语言、行动和作品的结构中,展示了光明与黑暗交织的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城。但是以往的狄更斯小说研究的侧重点在其作品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是被忽视的。随着文学空间批评的兴起,狄更斯小说的城市空间研究成为了新的学术生长点,经典文学作品在当下再次焕发新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学是作者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现实世界为摹本的主观能动创造,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场外征用社会科学领域的空间理论去解读文学作品“必须符合文学作品的实际,否则,就很有可能牵强附会,过度阐释;或者,破坏文学作品的有机性,将其进行随意的分割以满足自己阐释的需要”輥輱訛。空间理论是根植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始全球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现代社会,所以用其研究都市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较为合适,如果拿其去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建构的空间就有些牵强。另外,文学空间批评主要关注的是文本中空间的种族、阶级、性别、城市化等社会历史文化因素,这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文学中的空间是作者以现实空间为摹本建构的空间形态,它必然带有社会、历史、文化色彩,“但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应该与文学有关,为了达到文学的目的,而不应该抛开文学,让这种外部因素本身成为批评的目标,让批评成为缺少文学这一主角的旁白”輥輲訛。

  注释:

  ①②(法)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见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包亚明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8页,第52页。

  ③(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页。

  ④(英)大卫·哈维:《后现代的状况》,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51页。

  ⑤(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3卷),白春仁、晓河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274—275页。

  ⑥(美)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见秦林芳主编:《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秦林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38页。

  ⑦马燕、刘立辉:《第三空间与身份再现:〈柏油孩子〉中后殖民主义身份建构》,《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⑧(美)菲利普·韦格纳:《空间批评:批评的地理、空间、场所与文本性》,见阎嘉主编:《文学理论精粹读本》,阎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8页。

  ⑨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北京:三联书店,2015年,第165页。

  ⑩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事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8页。

  ⑾(美)卓拉·加百利:《朝向空间的叙事理论》,见傅修延主编:《叙事丛刊》,傅修延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96页。

  ⑿(法)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见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包亚明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7页。

  ⒀⒁赵炎秋:《场外征用的必要性与有效度》,《文艺争鸣》2015年第4期。



  • 职称晋升申请书范本2篇

    2025-02-22
    撰写职称晋升申请书时,您需要清晰、专业地展示您的工作成就、专业能力以及对职位提升的渴望。以下是 职称晋升申请书范本2篇 ,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医、护人员职称晋升申请书范文1篇 尊敬的领导: 本人于xxxx年毕业于xxxx护理专业,毕业后在医院中心监护
  • 高分子化学sci期刊一览 Q1-Q4都在这里

    2025-02-22
    在化学装爷领域中,高分子化学sci期刊众多,按照JCR分区,从Q1到Q4区都有涵盖,作者可根据单位和论文质量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以下是 高分子化学sci期刊一览 Q1-Q4都在这里 ,供大家参考: 1、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JCR:Q2区 IF:4.1 致力于发表高分子
  • 2025年RCCSE期刊目录更新到第几版?第七版

    2025-02-22
    截至2025年2月22日,RCCSE期刊目录已经更新到了第七版 。第七版RCCSE中国学术期刊目录是在2024年12月6日至8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的,具体详情如下: 1、RCCSE期刊是什么意思 RCCSE期刊是指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 论文二审还会给原来的审稿人吗?接受率多少

    2025-02-22
    二审是论文发表期刊过程中最为严格且重要的环节之一,审稿周期较长,建议作者耐心等待。对于, 论文二审还会给原来的审稿人吗 ?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可能是原来的审稿人,也可能是新的审稿人,具体取决于期刊的具体政策和审稿人的可用性。 关于论文二审是否还会送
  • 速看!审稿出版最快的教育学SSCI期刊及选题推荐

    2025-02-21
    在教育学领域,被ssci收录的期刊众多,想要选择审稿出版快的期刊,对于新手作者来说确实很难,而且出版周期长短与论文质量、期刊的影响力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今天在这里为大家汇总整理了部分 审稿出版最快的教育学SSCI期刊及选题 ,供大家参考: 一、审稿出版最快的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