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在语言类教学中的研究进展及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属栏目:戏剧论文
发布时间:2018-10-16 11:38:52 更新时间:2018-10-16 11:38:52
摘要:教育戏剧源于英国,盛行于美国,后在我国港台地区得以进一步推广。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戏剧一直占据一席之地,却因为戏剧本身所特有的结构、情节、人物语言以及表现方式,戏剧在语言类课堂中的推广举步维艰。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研读,对国内外教育戏剧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戏剧主要存在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育主管部门亟待加强政策支持、师资力量亟待加强、课程实践模式单一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戏剧;语言教学;教学方法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戏剧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之中已得到广泛运用。教育戏剧并非是“以戏剧为目的”的纯粹艺术欣赏或艺术表演,而是把“戏剧”作为一种手段,旨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且个性化的发展。而在我国语言类研究领域,有关阅读和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多。在少有的针对语言类教学的研究中,显示出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更重视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掌握和理解,而对学生如何进行整体性、创作性阅读关注不多。因此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以及阅读兴趣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教育戏剧的实践领域,有以下两种研究倾向: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到一些戏剧元素,但尚未完全关注到戏剧本身的一些特点和内容,倾向于发挥戏剧在艺术方面的教育影响;另一种研究涉及面较广,涵盖了戏剧在各个学科以及各类场合中的运用,尚未针对语言类的教学。本文试图对教育戏剧的目标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对我国大陆各地教育戏剧研究及其运用的进展、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一、国际研究进展
英国教育戏剧与戏剧化教学法。20世纪初,英国教师芬蕾·琼森根据其教育戏剧的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了《教学中的戏剧方法》一书,尔后卡德维尔·库克在艺术课程教学中也运用了戏剧方法,并于1917年出版了《游戏方法》,将戏剧教学法发展成为一项具体的教育运动[1]。在实施形态上,英国教育戏剧呈现出与学科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紧密结合的特色,台湾张晓华称之为“复科统整的戏剧教学”[2]。在英国政府大力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迅速普及。1992年,英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将戏剧性活动正式列入英语课标,从此,教育戏剧在英国的语言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美国教育戏剧与创造性戏剧。1930年,美国教育戏剧家瓦尔德根据自己实践编写出版《创作性戏剧技术》一书,提出了“创作性戏剧教学”概念[3],并在其推动下,创作性戏剧成为风靡全美的教育教学方法,后来被列入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的教育计划中。1965年,美国通过“中小学教育法案”,形成系统的“戏剧课”这一蓝图。美国国会在1994年通过的《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中,正式将戏剧教育课程纳入美国学制[4]。美国现已形成一个包含各学龄阶段逐级递进的金字塔型教育戏剧体系,从实施形态上来看,美国教育戏剧以专门的创作性戏剧课为主,戏剧专业性较强,重视戏剧课程师资力量的培养。张晓华将其概括为“以戏剧为主的单科戏剧教学”[2]。
除英、美外,教育戏剧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得到了认可与应用,逐步被纳入正规教育中,成为进行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效。
二、我国港台地区研究进展
(一)香港地区教育戏剧的研究与运用
受英国的影响,教育戏剧法在香港较早得到运用,戏剧的概念最早是由中英剧团引进并推行的。1990年以后,“进念二十面体”等一批非主流戏剧团体的加入,丰富活跃了教育剧场的活动。1998年起,香港政府在学校一般课程中推广以戏剧教学法(DIE)为主的教育戏剧,当时的香港政府的“优质教育基金”积极开展资助,支持教育戏剧法在香港学校的语言类课程教学及一般课程中运用教育戏剧法。从2001年起,香港教育局通过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观摩,教育戏剧教学法推广等办法,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在中小学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法,教育局还出台《戏剧教学法种子计划》。从实施形态上来看,香港十分重视戏剧教学法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并有意在正规课堂中开设戏剧科,作为推动学校教育戏剧发展的据点。
(二)台湾地区教育戏剧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起,一系列学习欧美教育戏剧的译著和专著在台湾陆续出版,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释了创作性戏剧的含义与价值,并呈现出真实课堂教学和活动课程中的实施案例。其中以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阶段的研究与实践为主。
1986年,出台《艺术教育法》,为戏剧教育法进入台湾的中小学课堂教学铺平了道路。台湾2001年公布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确立了表演艺术四阶段学生分别要达到的目标,台湾教育戏剧与系统表演艺术课程开始在学校范围实践,政府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台湾教育戏剧和通识戏剧教育的发展。
三、我国内陆教育戏剧的研究现状
(一)教育戏剧研究论文的数量及趋势
20世纪80年代初,孙家琇在《外国戏剧》上发表了《关于英国的TIE》一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戏剧”(TheatreinEducation)在英国的发展情况[5],但此文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其后,虽有学者间断地就教育戏剧法发表了研究论文,也有一些课堂实践,但总的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2001年,我国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把戏剧、舞蹈列入艺术课程标准之中,使之与传统的音乐、美术并列。近10年中,内地学者对教育戏剧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发表大量研究论文和实践经验体会的文章。以“教育戏剧”为关键词,进行一般全文检索、高级模糊检索及高级精确检索,通过中国知网发现,我国内地学者对教育戏剧的研究论文呈现不断增长之势,见下表。
(二)理论层面的教育戏剧研究现状
早在1984年,戏剧文学家孙家琇首先发表文章,引入西方的教育戏剧理念,九十年代,孙惠柱和李婴宁在文章中相继提到奥古斯都·伯奥“被压迫者剧场”理论(“TheatreoftheOppressed”),这种理论使戏剧打破了舞台范围与专业技巧的限制及演员和观众的分割,为教育戏剧进入普通教育提供了可行性理性支撑。2000年后,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教育戏剧,他们总结国外教育戏剧的发展状况,向国内介绍推广教育戏剧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孙惠柱在发表的《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戏剧在课程中的地位[6]。范益松在《关于教育戏剧的思考》一文中,从中国教育的大背景出发,对教育戏剧的独特作用进行探讨。2010年9月,上海戏剧学院张生泉主编了一本以教育戏剧为主题的学术论文集《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教育戏剧的文献资料,文集包括“理论探讨”、“实践报告”、“学位论文”和“媒体链接”四部分[7]。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书收录的调查报告、学位论文研究范围较为狭窄,且作者集中为戏剧学院研究生。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主要以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生为研究对象,课堂教学活动围绕课本剧的编排演出进行,与学科知识联系比较薄弱,例如《论童话在少儿教育戏剧中的应用》。另外,课堂活动的设计偏重戏剧表演技巧的运用,与戏剧教育区别不大,如《小学戏剧教育两种模式的比较与思考》。第二类是以高校戏剧教育的实施探讨和校园戏剧的推广研究为主,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如《大学校园中的心理剧实验》等。第三类是以教育戏剧的治疗作用为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对象集中为残障人群与孤寡老人,如《“艺”起心疗的戏剧疗育之旅———八里教养院与万里仁爱之家的戏剧疗育记实》等。真正将戏剧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引入课堂之中的文献报告极为缺乏,对中学阶段教育戏剧的研究也较少。
四、我国教育戏剧在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展望
纵览教育戏剧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内地教育戏剧的研究与起步较早的欧美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相比,尚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盲障。
(一)教育戏剧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教育戏剧尚处在初级探索阶段,核心理念上缺乏统一,在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上没有普及度较高的系统论述。同时,教育戏剧的开放性与传统课堂依然存在的落后教育教学理念在本质上有着巨大差异,也使教育戏剧的推行很容易沦为形式主义,难以发挥实效。因此,系统的教育戏剧法的宣传和普及十分必要;另外,研究人员多来自戏剧院校,而教育戏剧推广实施的主要生力军是普通学校广大一线教师。如果只依靠戏剧表演专业人员,那么一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局限将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同时,戏剧专家自身对于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知识观了解不够深入,这会导致难以与实际教学内容的结合,推广效度不高。
(二)教育主管部门亟待加强政策支持
纵观欧美及港台教育戏剧推广过程,我们发现政府教育政策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教育戏剧得以广泛推广的重要保证。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教育戏剧的研究和研讨,从宏观上推动相关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鼓励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推行教育戏剧法,大力倡导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依托,引入教育戏剧,引导学生在教育戏剧实践中动口,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利用教育戏剧技巧唤醒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沟通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8]。语言类课程基于本身固有的人文价值,更需要引入教育戏剧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高度,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掘精妙之处,来涵养引导滋润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
(三)教育戏剧的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推广教育戏剧需要一批具备戏剧表演艺术和熟练掌握戏剧教学法的教师队伍,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在职教师进行教育戏剧法培训,同时要求师范高校增加有关教育戏剧的课程的设置。就当前而言,推行教育戏剧首先要做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教育戏剧的优势,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学校先行先试,注重从语言类教学的教师中,选取对戏剧表演有基础有兴趣的同志进行在职培训,通过综合实践课和开发校本课程等方式鼓励支持其进行教学实践,尽快让学生接触和感受到教育戏剧带来的学习生活的改变,同时择取优秀案例进行推广。也可以以工作坊、教育剧场等方式,高效利用校外专业戏剧人才资源。支持从事语言类课程教学的教师与戏剧院校学者和专业人员共同展开研究,将教育戏剧的优势与课程知识理论体系融合,使其更加适合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教育戏剧的课程实践模式单一
目前教育戏剧实践校外多于校内,现实课堂中的教学案例较为贫乏,操作性不强,课程实践操作模式较少,导致一线教师对教育戏剧的价值意义与实际功效认识不够,出现质疑与不配合。只有结合具体教育环境进行实施操作,并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才能充实和补充理论层面的研究,让更多人看到教育戏剧不仅对学生能力发展和知识内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格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国内当前对于教育戏剧的研究与实践性探索多集中于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游戏活动设计适用对象也多为低龄儿童,对于心理急速发展、认知结构剧烈转型的中学阶段关注相对较少。事实上,随着语言类学生思考力的增强与表达基础的提高,为教育戏剧的引入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徐静.教育戏剧的叙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2]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3]杨黎兰.这不单单是游戏———TIE课程实践之理论思考[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3):48-53.
[4]徐俊.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础教育,2011,8(3):68-74.
[5]孙家琇.关于英国的TIE[J].外国戏剧,1984,(2).
[6]孙惠柱.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戏剧艺术,2002,(1):4-9.
[7]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8]李素珺,夏耕.戏剧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适应性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4):106-109.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