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思维演绎戏剧最美曲线——话剧《张謇》观后
所属栏目:戏剧论文
发布时间:2018-10-18 14:26:14 更新时间:2018-10-18 14:26:14
在2018年紫金文化艺术节上演的《张謇》,是南通市和省文化厅联手倾力打造的一部大戏,该剧从张謇七十大寿巧妙切入,塑造了一位“以一人救一国、以一人敌一国”“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的近代民族工业先驱的形象。
贯穿其中的双元思维随处可见:大与小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高与低的结合、正与反的结合、快与慢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浓与淡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形与神的结合、情与思的结合等,戏剧就是通过两种元素的对立、对比、对称来推动情节永不停歇地运动,可以说,跌宕起伏永远都是戏剧最美的曲线。
好端端的舞台为什么设计成坡形?看完全剧方才明白,原来这是个有意味的“格式塔”:从上往下看,是大生企业正在走下坡路,负债累累,日益凋敝;从下往上看,是张謇还在走上坡路,一如既往,迎难而上!面对内忧外患,遭遇风霜雨雪,张謇救民于困中,救国于难中,孤擎天柱,愈挫愈勇,斗志弥坚,初心不移!编导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用心之细,居心之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童男童女作为迎客的仆人,也扮被迎的客人,一人两角,瞬间转换,惟妙惟肖,毫不违和。同时,通过人物的对话,散点透视,逐步聚焦,循序渐进地将观众带入近代历史的主要事件,背景呼应前景,前景融入背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这是我们熟悉的老舍笔法和《茶馆》风格,继承和发扬,有领悟,有思考,有突破,让我们看到双元思维的由来已久,也看到了双元结构的推陈出新!
双重意象、双层空间、双角表演、双线结构等都是双元思维的出神入化,这其中最有亮点的是人物关系的双元结构,也是编导凝心聚力的重中之重。首先是张謇和了然这组人物关系,开始是张謇和了然的对话,结束也有张謇和了然的对话,他们讨论的话题主要是入世与出世的问题,张謇没有随从所愿,逃避现实,遁入万念俱灭的自我世界,而是襟怀坦荡,身体力行,千方百计,力克时艰,坦陈家国担当!其次是张謇和佐藤这组人物关系,佐藤开始假意救人之危,提出贷款800万,后来露出乘人之危的狰狞面目,提出要入股1000万,面对外强的霸凌、傲慢和豪夺,张謇毫不畏惧,寸步不让,绝不肯在狼子野心面前低下高贵的头,以此彰显出高耸云霄的民族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情怀!
这两组人物好像两个封闭的圆环,它们的相交点就是张謇。其实,张謇的自身也有老年张謇与中年张謇之分,编导匠心独运,异想天开,竭力打造的双层结构:一是70岁与47岁的对话,一是73岁与43岁的对话。前者是遭遇危机与充满生机的对话,后者是幻想破灭与理想燃烧的对话。编导大胆地进行这样的艺术处理,别有用心,也别具匠心:一是眺望人生节点。张謇一生经历非常丰富,但关键只有这么几步,通过这样凝聚的方法,以点带面,由近及远,展开人生的全息图景,揭示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舍身救国的精神之源。二是揉弯叙事方式。张謇中过状元,当过官,也做过实业,有喜剧,有悲剧,有高峰,有低潮,如此波澜壮阔的人生必然呼唤风生水起的情节,通过时空交错的奇特想象,以一当十,一石三鸟,创造出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传达出更为精粹的历史厚度。三是凸显心灵冲突。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间,张謇的内心世界翻江倒海,五味杂陈,不时会闪过各种意念,及时捕捉住这些心理,让曾经的自我走到面前,站在身边,这似乎有点荒诞不经,却完全符合人物此时此刻自我剖析、自我认知、自我联想的心路历程。
全剧的最后,张謇站在高台之上,风雨飘摇,风雨如晦,目光如炬,仰天长啸,“此生何念?中国之大生。此生何想?今日之所想,大生之中国”,爱国情,英雄魂,赤子心,达到情绪的顶点、沸点,气势磅礴,气冲霄汉,一声呐喊,点睛之笔,照亮整个人生意境,支撑全部戏剧逻辑。大写的张謇,特写的张謇,抒写的张謇,光彩璀璨,荡气回肠,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让我们景仰,让我们感动!忽然之间,我们发现,如此独白的对称句式也是双元思维的凝聚、迸发和弘扬,原来编导刻骨铭心的艺术主线就是成双成对!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