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所属栏目: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8-11-05 10:43:41 更新时间:2018-11-05 10:43:41
摘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日益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其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核心。本文结合城市管理专业的特点,分析了“创新创业”引领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梳理了当前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以期对高校城市管理专业教学起到指导与助推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城市管理;课程改革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城市管理教学开展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1.解决新时期城市管理议题的迫切需求。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议题增多,城市管理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城市问题具有复杂性及多样性的特点,使得以城市问题处理为主旨,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管理备受关注。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与职业需求相匹配,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必然。因此,基于新时期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做好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创业培养改革具有现实必要性。
2.顺应城市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现状要求在新时期必须开展多元化的教育,走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之路。只有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输出,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复合的人才培养层次和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格局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基础。而对于学校来说,其城市管理专业的教学如果无法实现学生的就业,那么也将失去学校本身的教育影响力,没有自身办学特色可言。因此,做好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城市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3.满足城市管理专业学科性质的客观要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管理,作为应用型学科,城市管理专业培养要求之一是使学生接受现代先进城市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专业学科性质决定了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人才,而创新创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满足城市管理学科的建设要求。
城市管理教育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必须在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改革上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其学科性质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客观诉求。基于三方面的价值意义,当务之急就是进行课程体系侧重点的调整,进而优化课程体系。
二、当前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很多问题,这些既存问题制约了城市管理专业的开展,也不利于创新创业优秀人才的培养与输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程设置忽略差异,层次性不凸显。城市管理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必须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基础差异。但是当前的城市管理课程设置标准统一,忽视了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其二是学科单一,学生缺乏其他知识的涉猎。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多元化。当前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城市管理理论讲解为主,与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关联不大,学科交叉融合性差。其三选修课程及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选修课程无论是课程的选取、课程的占比还是教学质量都不理想。选修课程得不到重视,教学落不到实处。而实践课程在城市管理专业中所占比例也不大,实践课程的开设初衷是学生实用技能的提升,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相契合,也是城市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输出的主要途径,因此实践课程理应在城市管理课程体系改革中引起重视。
其实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影响、城市管理课程教学理念的制约、学校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忽视、社会对城市管理的引导缺失、学生自身觉悟较低等等。但无论如何做好其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理应凸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做好基础知识的教育,凸显课程设置的层次性。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加大,在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必须做好适应性强、多维度立体式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中体现基础性,兼顾层次性。不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基础不同,需求不同,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基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必须的,这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前提。在授课内容上,各个层次不是相关知识的简单拼凑或者增减,而是经过严密设计与分析的,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础及需求设置对应的课程及教学目标。
2.多学科交叉并融合,做好创新素质培养。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说单独依靠某一学科的教学是无法实现的,这就要求进行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时必须关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走复合型课程体系建构之路。具有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养,城市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评判指标就是其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人文功底的深厚性、科学素养的扎实性及思维的创新活跃性。在交叉学科的滋养下使得科学知识更加丰富,深厚的人文底蕴源自交叉学科的文化积淀。而科学素养得益于交叉学科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创新创业思维更需要交叉学科的碰撞激发。城市管理专业学习面对的是城市中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大小问题,城市管理对灵活性要求较高,如果坚持一成不变的管理思路与模式,城市管理水平必然不高。学生仅仅掌握了城市管理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涉猎环境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管理问题,这些都是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的内容。而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开展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课程设置必须关注遵循的原则之一。
3.丰富完善课程类型,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当前城市管理专业中的选修课程存在课程体系不科学、学生选课盲目等现象,因此必须扩充城市管理专业课程类型,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具体来说需要四个方面的努力。其一要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其实城市管理专业中很多选修课程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优势明显,学校应该制定各种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程,借助选修课程强化能力培养。其二要提升选修课的质量。要想确保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就必须以监控体系为支持,建立城市管理专业公共选修课评价监督体系,实现学生、教学督导及专业的多方面评价指导。其三要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价值与意义,认真对待城市管理选修课程,认识到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在每学期开课前,学校可以公布课程,并对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及考试形式等做全面的介绍,从而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依据进行选课。其四加大实践性课程比例。在教材中引入与实践有关的内容,侧重案例分析解读。加大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城市管理的相关活动,自主建构城市管理模型,探讨城市管理数据等。实践课程的开展使得理论学习向实践转化,也是城市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一大途径。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教学指导方针,直接关系到未来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对于城市管理专业来说,原有的课程体系更侧重理论课程的讲解,更关注学生的考核分数,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其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因此课程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必须以创新创业为先导、为前提,与时俱进,贴近岗位需求,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精神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借助课程体系的调整优化,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的输出,为城市管理储备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颖.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36-337.
[3]韩绿,等.应用型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37-40.
[4]钱玉英,等.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84-87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