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22 10:03:51 更新时间:2019-10-22 10:03:51
摘要 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强调回归自然和人的本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传统教学方式及教学环境制约和阻碍了教学回归本真。随之,课堂生态学的观念和方法为英语教学和课程改革开拓了新的视角,其关注课堂教学中各个国素的相互关系及对教学的影响,对平衡和发展撤观生态系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生态国子,营造具有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环境,凸显师生主体生命的本真。
关键词 生态课堂救学环境英语
一、生态视野下优化英语课堂环境的价值
生态学认为,语言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习是师生这两个生态主体与物质、心理、语言文化等生态因子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因此,从生态视角来审视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了解各个生态因子的特性,能够保持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1.优化课堂环境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生态环境的主体,生态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生态主体与其他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信息交流都会产生情感。可以说,只要开展教学活动,就激活了环境中的情感因素,在各个生态因子之间,通过情感信息的形式流动,构建了一个动态的情感网络。生态视野下英语教学突出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更侧重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激情,他们更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会把情感激励转换为学习动力,让学生以轻松自如的心态来学习,使得课堂环境更加充满活力。
2.优化课堂环境利于英语教学生活化生态学认为,处于某一环境中物种生长发育会受限,如果离开原有的生长环境,可能会失去某种能力。课堂环境是开放的生态系统,其要与外界生态系统协调,才能保持和谐良好的环境。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传统英语教学活动仅限于课堂教学,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有所脱离。生态视野下的英语教学注重各个因子之间的和谐发展,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营造具有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入课外知识的内容,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内外多维度来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促使英语教学进入学生生活和社会之中,让英语教学更为生活化,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优化课堂环境利于深入挖掘课程资源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课堂教学环境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以此保持自身系统的平衡。传统英语教学的课程资源仅限于教材及有限的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量难以达到要求,知识面也相对较窄。生态课堂教学环境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这就必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把各类原生态的英语资料充实 进课程资源 中,开发和丰富新的课程,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感知能力。
二、英语教学环境的生态系统分析
英语生态课堂环境的建设受诸多生态因子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因子,要使得课堂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必须要分析和考虑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如何协调发展,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真正用于改善教学环境,而不是构建一个虚假的环境。
1.英语教学环境生态主体的分析在英语教学环境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环境的生态主体。英语教学活动是由师生构成的双边多向活动,教师的行为变化会引起学生的变化,反之学生行为也会影响到教师,打破了这种平衡,教学活动就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师生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只有实现师生之间的共生关系,才能实现各生态因子的自由输送信息。同时,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教师是生产者,学生是消费者,教师要加工和整理教学资源,学生在绿色的教学环境中内化和吸收这些知识,并合成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同时,学生思维模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因素也会影响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外,学生群体之间具有协调共生的特性,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群体要处于正确发展的生态位,才能确保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顺利开展学习活动。
2.英语教学生态环境的分析(1)英语课堂的物理环境课堂的物质环境是一种静态的生态因子,其包括教学设施、教室布置等要素,物质环境建设要考虑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得物质环境因子、心理环境因子和语言环境因子共同发挥作用,创造优质的英语教学生态环境。物质环境中较有影响的因子是班级规模,其是开展英语课堂教学的物质基础。班级人数控制在教学可承受范围之内,能够确保师生之间进行正常的信息流动,若班级人数过多、教室空间过于拥挤,学生活动容易受到限制。为了争取有限资源,势必造成学生的两级分化,从而使英语课堂生态环境难以维持平衡。(2)英语课堂的心理环境课堂的心理环境是由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风等要素组成的,其是学习精神风貌、语言文化氛围等要素的意识形态反映,直接影响着师生能否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人际关系环境,师生和其他生态因子在信息交流中会产生各类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氛围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师生群体、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平等交往,形成了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满足彼此的心理需求,生态环境系统的信息交流更为有效,情感交流更为顺畅,教学心理环境趋于生态平衡,使得教学效果更佳。(3)英语课堂的语言文化环境英语教学活动在生态语言文化环境中发生,受教学环境中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如开展的各类英语活动、组织的各类英语比赛等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了解和对比中西文化,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同时,语言文化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长期的,学生在吸收新知识来完善自身结构的过程中,浓郁的语言文化氛围使得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频繁,相较之其他环境因子,语言文化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化环境的优势,为英语课堂教学服务。
三、英语课堂非生态现状的释因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非生态化的现象。首先,教师对语言的实用性不够重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过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一致等。其次,新课程改革仅限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话内容,或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欣赏英文电影等实践活动,没有发挥语言的实用功能。最后,教师过于注重开发学科课程,以考试为中心进行授课,结果造成了英语课堂非生态现状。
1.教学方法与生态主体之间的失衡英语教学理论是重要的教学生态因子,其与生态主体之间的不协调必然会影响教学环境整体水平。在生态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两者要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才能促使信息有效流动。但是,英语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难以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于教学之中,教学方法仍采用教师灌输知识的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则是认真做笔记,偶尔回答问题或进行课文对话练习,传统的教学理念阻碍了生态系统内的信息流动,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变得枯燥乏味。
2.语言学习环境过于局限英语教学多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过于注重语言知识本位的讲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系,也较少向学生讲解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导致学生考试分数较高,却难以运用英语自由交际。这种封闭的语言学校环境,生态主体不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不会自我更新,教学生态环境的生态因子与外界生态系统不能顺利地进行信息交流,难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封闭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丧失了创新能力,教学资源难以被充分运用,无法发挥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功能。
3.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化英语教学评价标准的不合理,导致了生态位的重叠。各个生态因子在生态系统中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只有进行合理的排位,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当前,英语教学仍以教师单方面的评价为主,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无形中树立了教师的权威形象,忽视了学生的生态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评价结果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语言交际能力、情感态度、创新能力等因素。这种评价标准导致教学生态环境中学生生态位的重叠,学生之间相互排斥,难以开展合作学习,难以实现个性全面发展。
四、优化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途径
优化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环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良好的教学环境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产物,是进行英语教学活动的基础,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就要不断调节和管理各个生态因子,让它们和谐发展,确保教学环境的生态平衡。
1.自然环境的优化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就要先优化其活动场所,要精心设计并合理布置教室,定期清扫教室卫生,确保教室空气清新、光线明亮,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氛围是优化课堂生态自然环境的有效措施。在舒适的环境中,学生能充分享受英语课堂的趣味,英语教学在美好的环境中绽放光彩。同时,依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还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布置活动场所,便于课堂活动的开展。比如,开展小组活动时,采用“小组式”,让各组成员围坐在一起来合作讨论,共同探究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又如,开展讨论活动时,可采用 “圆桌式”,使得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位置上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2.社会环境的优化创设丰富的语言实践环境是优化社会环境的主要途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创设多样的交际活动情境,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语言环境的交际功能,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平时,教师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时间过长,学生会产生视觉疲劳并难以集中精神。因此,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如适当播放影音资料,让学生了解书面语、口语及俚语的区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课堂上播 CCTV-9 的新闻,让学生了解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并发表观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来源,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3.师生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生态学视野下,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是良性互动的,通过信息交流使得彼此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形成朋友式的关系。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师生在精神上都受到鼓舞,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课堂中易被忽视的后排生和成绩一般的学生。只有创设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才能把教师的鼓励化为前进的动力。
4.设立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制度生态学视野下,更为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发展,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中,要强化生态主体的良性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通过教学评价改善方法,认识学习中的不足。同时,教学评价制度要更为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来学习知识,在成功中不断体验语言的魅力。另外,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的结合,把评价机制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鼓励学生发挥语言学习的优势,让每个学生有展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要有效评估学生在演讲比赛、小组讨论等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口语能力,要建立口语、笔试、听力、实践活动综合的考评机制,让他们逐步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建萍.生态外语教学观与中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建构[J].中学教学参考(上),2009(11).
[2] 杜亚丽,陈旭远.透视生态课堂的基本因素及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9).
[3] 刘丹丹.初中英语生态课堂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
《英语生态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来源:《教学与管理》,作者:熊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