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戏曲的兴趣
所属栏目: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13 16:48:07 更新时间:2020-02-13 16:48:07
一、学生对戏曲感到陌生的原因
(一)戏曲自身艺术特点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是集音乐、舞蹈、文学、杂技和武术等多种表演艺术的综合体,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但是进入近现代以来,戏曲在广大年青一代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为了解其中缘由,笔者曾在学校内不分年级、性别做过一份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实收67份。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有超过78%的学生不喜欢戏曲,而他们给出理由主要包括:听不懂、拖音太长没耐心听完、故事老套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学生的感受,因为高中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期,接触时尚流行文化较多,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喜欢节奏明快、内容生活化的流行音乐,而戏曲本身因为流派较多,有明显的地域划分。唱腔婉转悠长,再加上受到各地方言的影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二)外在环境的影响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跃式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使得人们在音乐方面可选择的范围变得更广,摇滚乐、西洋乐、爵士乐、电子舞曲等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挤占了戏曲在年轻群体中的生存空间。
(三)音乐教学方法落后
在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戏曲始终处在一个被人忽视的尴尬地位。教师缺乏专业的戏曲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接触戏曲,更遑论示范教学。另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方法落后,缺乏有针对性的戏曲教学手段,导致学生无法对戏曲教学产生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戏曲兴趣的主要思路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传播和影响范围遍及海内外,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生活的重要载体。进入现代以来,戏曲的发展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而遭遇种种困境,但是戏曲仍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师应当做好表率,在课堂中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提高教师自身戏曲修养,发挥表率和引导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动,因为只有音乐教师首先走进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在戏曲教学方面也是如此,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从侧面反应出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当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对学习戏曲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戏曲修养,对我国各种戏曲有足够深厚的理论知识积累,了解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等名剧种的艺术特点、唱腔方式、流派风格等。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地方戏曲知识。其次,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戏曲表演技能,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具备名家的表演水平,但是教师应当在课后不断增强戏曲修养和表演水平,通过标准的手势、走位、唱腔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且根据笔者的个人教学经历,学生更喜欢观看教师的表演,并喜欢模仿教师,因此教师提升自身表演水平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应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手段
1.趣味性的导入———正如之前所分析,戏曲教学遭遇困境首要因素是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因此提升戏曲教学效率首先应当让学生对戏曲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戏曲的乐趣。首先,故事引入,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戏曲的背景小故事,比如《白蛇传》《秦香莲》和《窦娥冤》等。其次,展开讨论,针对戏曲故事中包含的和现当代审美标准价值取向有矛盾的地方展开讨论。笔者在教学中就曾让学生讨论《窦娥冤》中天降大雪是否科学?学生通过辩论更加了解戏曲故事发生的背景,感受当时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并通过辩证的科学认识对戏曲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最后,展开小组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根据各自爱好学习感兴趣的唱段,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切身地投入到教学中。
2.导入教学情境———戏曲和我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戏曲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画面和语言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戏曲的情境,唤起学生内心深入的求知欲望。如,在课堂上介绍戏曲伴奏乐器,鼓励学生课后收集资料,通过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讲解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3.导入音乐因素———音乐能对人的感官产生强烈刺激,激发人的情感共鸣,引发审美享受,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度思维。在戏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浅入深,通过名家名段展开教学,选取音乐性强的唱段符合主动迎合现代学生的审美追求。
(三)多元化多角度展开课堂教学
1.从剧情入手让学生学会欣赏
根据笔者的调查反馈,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欣赏不了戏曲,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先让学生学会欣赏戏曲。我国戏曲剧中繁多,流派纷呈,百家争艳,除国粹京剧外,还有黄梅戏、评剧、越剧、豫剧等多种戏曲种类,而且每一种戏曲都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单纯地让学生去听,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接受困难。那么教师可以从剧情入手,如越剧著名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中最有名的唱段是《十八相送》,该唱段中讲述了一件件有趣的事,不仅唱词优美风趣,而且主要人物的性格———梁山伯的耿直憨厚,祝英台的聪明机灵都在其中有所展现。由于越剧唱腔受到江浙一代方言的影响,学生只靠听是很难听懂的,教师可以先把唱词抄下来,让学生熟悉唱词,并把其中几个小故事划分出来。之后再结合听,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听进去了,对剧情也不再感到陌生。
2.从多种文化因素入手
众所周知,戏曲是一种融合了文学、舞蹈和音乐的综合艺术,因此戏曲的艺术并不仅存在唱和表演上,还包括脸谱、乐器、服饰以及舞台布景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戏曲中的多元化的文化因素入手,多角度地呈现戏曲的魅力。色彩斑斓的服饰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欣赏戏曲中的表演服饰,并进行相应的背景知识介绍。如,戏曲中名门闺秀、丫鬟和民女的服饰具有明显区别,笔者在课堂上给出几张图片让学生观察,最终学生总结出名门闺秀的服饰一般是长袖、以裙装为主,头饰较多,比较华丽,而丫鬟和民女的服饰一般是短袖、素色和长裤,头饰较少,发型简单。
3.以唱带动表演
学习戏曲离不开听和唱,听尚且容易,但唱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地方戏曲中,方言成分较多,一字多音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唱腔悠长,多用拖腔,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选用难度较小的唱段让学生学习,如,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有一定传唱度,难度也不大。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传唱度较广,唱腔优美婉转,音域跨度较小,比较适合学生学唱。当然在学生学会唱之后,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表演上,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表演,根据剧情扮演各种角色,同时鼓励大家创新。
(四)创建浓厚的校园戏曲氛围
戏曲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而发展就要和时代契合,不能墨守成规,原地踏步。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中国戏曲,就要让戏曲走进学生生活,否则空中楼阁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和戏曲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戏曲要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在中秋节、元旦的庆祝晚会上开设戏曲表演环节,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大胆参与。同时学校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活动,营造浓厚的戏曲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戏曲的魅力。综上所述,戏曲课堂教学要立足戏曲本身,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戏曲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感受戏曲,体验戏曲。而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主动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多情境、多乐趣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学。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戏曲的兴趣相关推荐戏曲新发展思想改革对现代戏曲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