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相关对策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7 11:30:21 更新时间:2020-02-27 11:30:21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到2020年全省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15年下降20%。为确保碳减排工作的有序推进,全省正在扎实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济源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许昌完成了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郑州、新乡、焦作等市正在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启动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仅依靠政府的倡导远远不够,更要及早建立起适合区域实情的低碳计划,制定详细具体的减排标准,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减少碳排放。但国内开展低碳经济研究起步较晚,体系建立尚未完善。本文从剖析低碳经济内涵着手,分析郑州市低碳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
1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从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的无疾而终再到2015年《巴黎协定》的艰难达成,有关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促进了低碳经济理念的迅速发展。虽然“低碳经济”术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文献[1]中就曾出现,但首次以政府文件出现是在2003年英国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2]。2010年陈端计等对国内有关低碳经济概念界定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学术界从不同角度(能源技术革命的角度,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全球碳库及碳循环角度,经济形态角度,价值观念的角度等)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却无一致界定[3]。但大部分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我们认为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是要重视现有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2中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2.1能源刚性需求稳步增长,节能降碳压力不断增大
到202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5%以上,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730万人,由此带来的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张、交通总量的持续增加以及终端能源消费品数量的大幅攀升,能耗压力将不断加大。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机械化、电气化、清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会带来能源消耗量的刚性增加。而国家和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力度的不断增大,郑州市能源消费需求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2.2节能潜力得到较大程度释放,节能降碳空间受到压缩
“十一五”、“十二五”,郑州市建设了一大批量大面广、技术适用的节能重点项目,推广了大量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节能潜力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随着项目节能降碳投资边际递减效应显现及能源消费支出减少,高耗能行业“以退促降”的空间受到压缩,向“内涵促降”转变还需要一段时期。“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同等节能减碳效果,将大幅增加节能降碳投入,在目前财政支持节能减排政策力度不断削减的环境下,企业节能降碳内生动力更显不足。
2.3基础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市场化机制发展相对滞后
全市节能减碳的统计、监测、分析等较为薄弱,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温排放报告等基础性工作比较滞后,节能减碳宣传培训的针对性、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节能减碳科普创新能力距离先进城市尚有不小差距,节能共性、关键性问题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亟待加强。节能监督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节能执法队伍力量严重不足,执法能力有待加强,节能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能效对标、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市场化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现有节能低碳服务机构普遍规模小、专业性不强。
3郑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3.1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节能低碳产业体系
不断完善“一主、一城、三区、三组团、多点”都市区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制造业三大增长板块。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开发区、新郑市、中牟县,培育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核心增长极的开放增长板块,加快发展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精密制造、生物及医药、现代食品制造、绿色制造等节能低碳产业。高新区、金水区,着力打造以互联网+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板块,重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大力发展北斗装备、电子信息、软件信息、智能装备等节能低碳产业。荥阳市、登封市、新密市、上街区、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和惠济区,打造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板块,改造提升耐火材料、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品牌服装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通用航空装备、环保装备、动漫、现代家居研发设计生产等产业。
3.2优化能源结构,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对碳排放重点行业制定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促进适用的低碳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减排潜力大、成熟度高、先进适用的重大低碳技术进行示范推广,促使工业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十三五”期间,郑州市计划新增风力发电装机150兆瓦左右、光伏发电装机20万千瓦时,主城区到2020年地热能热泵采暖(制冷)建筑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
3.3突出重点领域,持续提升节能降碳能力
(1)建材行业。水泥行业重点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专用水泥制备成套技术与装备,水泥基复合材料设计及智能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墙体材料行业重点发展本质安全、耐久性好、轻质高强、储能保温的墙体屋面材料制造和应用技术。以新密市千亿级新型耐材产业基地为载体,重点发展特种高纯高耐蚀新型耐火材料等,着力建设全国最大的新型耐材产业集群。2020年,全市水泥熟料和耐火材料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铝及铝加工行业。推动电解铝槽及氧化铝生产线大型化技术升级、铝冶炼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推广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氧化铝全流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加快电解铝全厂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控制管理技术应用;因地制宜发展航空航天用耐损伤铝合金薄板、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厚板、挤压材和锻件,三代铝锂合金板材和挤压型材,水路交通运输用高耐蚀铝合金板材、高强可焊大型复杂载面铝合金型材等;统筹上街区铝工业园、荥阳市五龙铝工业园和登封市循环经济工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加快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打造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3)纺织印染。推广清洁绿色生产工艺,推广废水、废气中的热能、水资源、染料、化学品、原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技术。积极推广锦纶熔体直纺、再生丙纶直纺、冷轧堆、棉织物低温漂白等高效低耗技术,高效节能电机及智能空调系统、节能型烘干定形设备、印染太阳能热水系统、智能蒸汽节能系统、变频器调速节能技术、高压变频调速技术。通过改变或缩短工艺,采用高效水洗机提高水洗效率。(4)装备制造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推进煤矿机械、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建筑机械和农用机械等传统装备制造行业与先进传感、智能控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产品及工艺的深度融合,向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自动化转型。以新密装备产业园和郑州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节能电器、新型节能建材等节能产品;大力发展高效锅炉、节能电机、节能型工业窑炉、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和装备。支持宇通客车公司和少林客车公司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马郑州轿车公司换电式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和微客平台纯电动汽车开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5)造纸行业。大力推进高浓筛选与漂白、高效成型、多段逆流洗涤封闭筛选、置换压榨双辊挤浆、纸机白水多圆盘分级与回用、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使用,加强现有企业主要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完善DCS控制,质量和运行监控系统、企业节能调度中心、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等。以新密造纸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技术等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3.4完善政策体系,保障实现节能低碳目标
充分发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作用,强化分工协作,在结构调整、重点工程、节能管理、重点领域节能、技术推广、监督检查、市场化机制推广及经济政策和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统筹做好节能低碳工作;鼓励采用PPP模式推进节能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对节能低碳项目的各类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力度;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加强市、县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建设,充实节能监察人员,完善节能监察制度。
结语
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中部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相关对策》来源:《资源节约与环保》,作者:赵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