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出路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6 17:30:37 更新时间:2020-07-06 17:30:37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的出路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当前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竞争显得异常激烈。
作为学习金融专业的学生,学校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金融课程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金融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把培养单纯知识型、理论型的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学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解决就业出路的前提条件。

1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1.1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致使经济出现了滑坡现象。我国未受到直接冲击,得益于国家的宏观和微观审慎的发展战略和监管原则。但也难免受到了间接的影响。一是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现严重的滑坡,中小企业受到冲击严重,有的甚至关门。二是不利于我国的外汇储备。我国是世界外汇储备的第二大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大量美元缩水和贬值。在我国的外贸发展历程中,国家为了增加外贸储备,在历史的某一时期里,对外贸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出口创汇补贴。三是企业融资困难。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加大,出口受阻,国内销售市场有限,企业生存困难,失业人数增加,加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国家2008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大批失业人员和大学应届毕业生抢饭碗。四是对经济格局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沿海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尤为明显。
1.2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金融危机带来金融系统风险机率的提高。究其根源,危机并非是由金融创新产品本身所造成的,而是由世界范围内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的。对于金融服务业,要加强市场规范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管理体系,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二是应对危机的新举措将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尽管金融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的政策必将带来一定的新增就业机会。三是在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业遭受重创之后,应该考虑经济转型。目前是发展服务业的一个有力契机,应拓宽高端的服务发展空间。高端服务业包括二部分:一个是管制型的服务,由国家和非盈利性单位提供,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另一个是金融、咨询公司等,目前,我国这类机构还很缺乏。在现代企业中,需要的是素质高,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勇于解决难题,善于交流沟通的专业人才。因此,高等学校纷纷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2 当代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2.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科学习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应当夯实理论基础知识,立足于长远发展,学好基本理论和技能,形成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自己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
2.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很重要。现在的大学生缺乏挫折教育,没有经历艰苦的环境,往往把自己的人生目标束之高阁。在一些人的眼里,把考上公务员看成光宗耀祖的事,这种价值取向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千军万马同去挤“独木桥”呢!诚然,每个热血男儿都富于理想和抱负,但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把各人的理想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人生观才有价值。现在的大一学生开始,入门就上就业指导课,因此,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
3 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宽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
3.1“顶岗实习”的启示
广西工学院金融专业与浦东发展银行柳州支行实践教学合作的案例表明:挖掘一切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人际关系,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创造条件推动学生实习,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广西工学院利用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与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实践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受益匪浅。金融学生从大二、大三学习主干学科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开始,到实习基地开始实习,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基础课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一举措,开创了地方院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先河,效果突出。不仅优化了金融专业学生专业课程体系方面的有益尝试,而且提高了大学生业务团队精神,提升了就业能力。实习学生通过每天的亲身经历,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了实习岗位的业务,并且完全融入到浦发银行的业务团队中,在个人理财、信贷等岗位坚持了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毕业后被留在浦发银行和其他的商业银行工作。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理论与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为就业找到了“捷径”;对于学校来说,优化了传统的金融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3.2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干基础课程和专业课都是由理论课组成。目前在课堂学习阶段无法接触到实际工作,主要靠模拟和想象。因此,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学校教学计划的连续性,我们在整个学期中很少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只能利用假期时间来完成。例如,我们可以到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社会实践的尝试。当然,有阻力也是必然的,我们应当给予一定的信誉保证。这样,就能把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岗位相对接,进行消化和理解,增加实际动手能力。在这个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己。
4 就业方向的选择和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预测
4.1走向基层是方向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就黑龙江省2009年就业情况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方向。截止2009年9月,全省高校就业率为80.71%,高出全国6.71%。从就业方向看,到基层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选,比上年同期增加12万人。预测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将继续延续,就业压力会增加。因此,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坚持走向基层方向,路从脚下开始。
4.2自主创业是出路
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激情,选择自主创业是一条正确的出路。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已经从就业指导变为职业指导,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学校本身支持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加大,从2009年开始,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呈增长趋势。
4.3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社会就能增加就业岗位。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谈到就业问题时表示: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率达90%。
从2009年黑龙江省毕业就业走向看,到三资企业和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就业比上年增加近一万人。诚然,中小企业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直接受害者,特别是出口型的中小企业,在短期内无法重新振作起来。但是,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经济转型,向关注民生发展的服务业转型,是目前中小企业一个利好的发展机遇。
由此可见:风险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参考文献
[1]詹浩勇,冯金丽.以提升实践能力为导向的金融学专业合作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
[2]高校就业论坛.都市新闻报.教育就业版[EB/OL].2010-01-13.
《浅谈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出路》来源:《赤子》,作者:于岩熙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