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弱化问题探讨
所属栏目:人文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24 10:02:50 更新时间:2020-12-24 10:02:50
汉语言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也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随着信息网络的冲击,国民的汉语言文化掌握程度逐渐弱化,文字书写水平逐渐降低。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程度,完善汉语言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建设,做好弘扬和继承工作,进而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国民综合素质,全面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一、当今社会,国民汉语言文化水平低下的原因
汉语言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不仅从最初的简易图形演变成了简体字系统,还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诗词歌赋、书法等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然而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冲击,西方的思想与文化逐渐影响了青年一代,降低了青年人的文字书写能力、汉语言文化掌握能力等,对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传统理念都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就目前情况来看,造成国民汉语言文化水平退化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语言表达网络化当前社会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汉语言口头表述与书面表达不再是人们交流的唯一工具,网络流行语言逐渐兴起,并对传统汉语言文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包括不规则的写法如火星文、不规则的构词、不规范的语法等在内的网络语言现象,以及渗透着西方观念与思想的多种语言随意混搭使用,甚至有与传统文化有冲突的思想观点等,使得人们的交流方式逐渐西方化、网络化,都对传统语言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童鞋,在不添加网络色彩的前提下,童鞋指的是儿童的鞋子,可是当覆盖了网络色彩之后,就变成了“同学”的意思,二者没有直接的关联。在汉语言学习初期,这种“词不达意”的表达方式或负面流行语极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一些用词、表达方式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书写工具电子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化产品的不断普及,生活中,网络视频、微信语音等交流手段逐渐兴起并迅速推广应用;工作学习中,电脑打字输出已经成为常态。人们只需要轻点鼠标、敲击键盘和屏幕,就可以获得准确的文字资料,手书已经逐渐被电脑、手机所代替。然而,电子化产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汉语言文化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关联输入法虽然在屏幕上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文字信息,可是一旦离开电脑屏幕,人们很难准确的书写文字,长时间对电脑形成了一定的依赖,降低了人们的汉字书写水平,降低了人们对文字的认识与理解,降低了人们对汉字全面把握的程度,国民的文字书写水平与书写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青年一代,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对于本该掌握的文字,出现了遗忘的现象,有时只会读不会写,有时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极大地削弱了个人的文字书写能力与汉语言文化水平,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文学作品市场化文学作品是汉语言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但是随着网络流行语与网络小说的兴起,传统的文学作品逐渐被代替,那些被传承多年的经典逐渐被当代年轻人遗忘,甚至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现象。当前流行的文学作品为了满足青年人的精神需求,出现了市场化、同质化、低俗化的弊端,不仅有许多没有营养的网络流行语,甚至为了市场需求与销售量,还添加了许多垃圾段子,与汉语言文化传承的价值观背道相驰。因此,文学作品市场化,也是导致汉语言文化水平降低的重要原因。
二、汉语言文化弱化的弊端
(一)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汉语言文化是中华传统瑰宝,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当今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弱化问题的研究渠佳敏其中蕴含的古代诗词佳作,既是古人思想的精华,也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与时代的写照。但是当前社会的许多文学作品,包含了太多网络流行语与西方思想,比如当代各类小说,虽然也是文学作品,但是却缺少了文化氛围与文化底蕴,经不起推敲、斟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降低了当代文学作品的质量,能作为永恒的经典加以传承的寥寥无几。
(二)无法有效构建文化型社会文化型社会需要当代学者创建新型文化作品,不仅包括汉语言文化,还包括影视文学、报刊图书、文学作品等。然而当代的文学创作者过于功利化,将作品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大打折扣。以当代青年人为例,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对于自身的文化素养、语言功底并不重视。在语文学科授课时,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的文学作品之外,其余时间学生都在完成大量的作业习题,没有时间钻研语言文化,对传统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降低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国民汉语言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文化建设。当前社会国民的文化素质水平逐渐降低,汉语言文字书写能力、表达能力日益减弱,部分文学被网络语言、西方文化代替,弱化了国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三、增强汉语言文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汉语言文化是我们的母语,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源,相关部门应提升国民的汉语言文化意识,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强化文化传承与弘扬,打造一条具有东方色彩的文化传播路径。国民个人也应自觉秉承发扬汉语言文化的义务,从根本上强化传统文化建设与发展。我们针对当前社会我国汉语言文化发展实际情况,强化国民的汉字书写能力,表达能力,给出了如下解决措施。
(一)完善汉语言表达方式与文化内涵汉语言文化的发展除了继承传统文化之外,还应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现状,融合网络流行语言,将社会用语发展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逐步完善语言表达方式与文化内涵。随着社会发展的西方化、网络化,传统的汉语言已经不适合国民的实际需求,使得国民的语言素养与汉文化力量正在逐步减弱。同时在国家全球化发展的目标下,我国的语言习惯、文化逐渐被西方文化知识侵袭,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政府应加强传统文化与时代的融合,完善汉语言表达方式与文化内涵,创造出适合国民实际需求的汉语言习惯、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汉语言虽然是我国的瑰宝,是青年人应该传承发扬的历史责任,但我们在正确使用的同时,也要放宽心态,积极引导当代青年人对汉语言文化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完善,以增强汉语言文化的实用性,提高国民的文化意识。
(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摒除糟粕全球化意识的不断增强,除了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外,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一个民族要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必须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作为国民交流的基础。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产物,从简单的图形到储存巨量信息的简易文字代码,与文学作品的思想意识分不开,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反映。而随着西方文化、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造成了民族虚无主义现象的发生,因此应引导青年人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摒除糟粕,从而升华传统文化。比如,可以通过构建文字使用规范,使得当代青年人规范用字,自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强化文化意识。其次还应引导当代青年人多读经典,对于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词句反复咀嚼,深入感悟其中的语言魅力。也可以通过背诵经典,研究古人文学作品中的潜词造句,既锻炼了自身的文字表达和书写能力,还提高了审美素养,增强了个体对母语掌握程度。
(三)强化当代青年人的传统文化思想意识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相关部门要深化文化自信理念,将其融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品格,且让广大文化工作者承担起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人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研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语言文字功底。比如,对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是必修科目之一,是文化课成绩的主角。然而大部分学校及教师过分注重语文学科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以及课下布置大量的习题试卷,虽然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但是学生失去了接触文学经典的机会,久而久之使得语文学科的发展形成畸形,直接导致了当代青年人汉语言文化水平减弱。因此国家政府应号召学校、教师以及青年人建立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与思想,将传统文化的传承放在首位,以提高国家发展软实力和国民素质。
(四)提高文字书写与表达运用能力文字书写是汉语言文化重要组成结构,也是文化传播的基础与核心。从目前形势来看,受网络冲击的影响,青年人的文字书写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国家政府应当鼓励青年人尽可能多地在适当的场合,暂时放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重新提笔练字,用心品味蕴含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强化文字书写能力的同时,也陶冶了个人情操,提高了个人的文化素养,承担起发扬继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其次汉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用语,是人与人交流的媒介,汉语言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代表了一个人的素质。因此青年人应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个体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认同感,进一步促进文字书写能力、语言基本运用能力的升华。另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应通过组织中华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引导青年人通过成语接龙、背诵美词佳句等方式进行汉字积累与汉语言水平提升,一方面锻炼了青年人的文字掌握能力,另一方面也强化了青年人的汉语言文化意识。汉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构成。面对日益弱化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从以上4方面入手,以保证在西方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侵蚀下,国民尤其是青年一代能够保持正确的思想意识,分清主次,强化自身语言文字素养。同时汉语言文化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每一位国民都应在国家政府的号召下,规范汉语言文字书写与口语表达,建立一个和谐、规范的环境,为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化良性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弱化问题探讨》来源:《汉字文化》,作者:渠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