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表演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04 10:47:50 更新时间:2021-08-04 10:47:50
学前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兴起、发展,是素质教育发展必然趋势,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与其他形式舞蹈教学不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鉴赏意识、审美能力和创编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前舞蹈教学能力,通过以舞蹈的形式对学生产生意识、认知、形体和审美等层面的积极影响,是“育才”和“育人”的要求与体现。学前民族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因其民族性、特色性、文化性等特点,在学前教育舞蹈体系中较为重要,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学生民族艺术素养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强化学前民族舞蹈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全面发展,要正视和解决学前民族舞蹈教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和强化民族舞蹈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学前舞蹈教学水平,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民族舞蹈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均有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艺术组成部分,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学前民族舞蹈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有利于发挥高校文化传播的桥梁作用,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二)有利于提升艺术素养
民族舞蹈因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动作、服饰、音乐方面均别具一格,学生在具有特色的音乐的熏陶下,有利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在学前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舞蹈基本功、形体及技巧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协调性的加强和优美形体的塑造。通过对风格独特、色彩丰富的民族服饰的认知和了解,大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
民族舞蹈的动作较为形象,有着很强的识别度。学生通过民族舞蹈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民族舞蹈动作、民族特色音乐、民族文化背景等民族元素相联系,相互融合,进而提升创造能力,促进编排能力的提升。通过完整且圆满的民族舞蹈编排及表演,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会无形之中得到增强。
二、学前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任务较重
民族舞蹈与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等舞种共同构成了学前民族舞蹈体系,民族舞蹈只是学前舞蹈教学中的一个分支,常见类型主要有傣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舞种。各种民族舞蹈各具特色,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在对民族舞蹈进行教学时,学前教育舞蹈教师和学生不仅要传授和学习各民族的文化背景,还要传授和学习各民族舞蹈的特点与技巧,而且还要兼顾其他舞种的教与学,因此,无论是对舞蹈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教学和学习任务均比较重。
(二)舞蹈训练时间受限
长期的系统性训练是培养舞蹈技能的前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实习,同时还要进行舞蹈训练,时间安排十分紧张。而且,在有限的舞蹈课程时间内,还要进行多舞种及民族舞蹈的教学,时间紧和任务重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往往会造成教学内容的缩减,造成学生基本功训练和基本舞蹈知识不够扎实等现象,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2]。
(三)学生的自主性不强
由于高职院校招生对象的特殊性,与普通高招院校相比,在自律性和自主性等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舞蹈教师不足的问题,有限的舞蹈教师无法对每位学生进行精准指导,更多的还是要靠学生的自觉训练和巩固。但是,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导致了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学生舞蹈水平提升有限。
(四)学生舞蹈基础较差
学前教育招生仍主要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招收学生一般不考察舞蹈基础,大部分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舞蹈训练,缺乏舞蹈基础。在教学中,学生基本功训练耗费时间较长,挤占了民族舞蹈知识及技巧的训练时间,而且每个学生的艺术涵养、审美意识、身体条件差异较大,增加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尤其是民族舞蹈教学的难度。
(五)学前舞蹈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
部分学校及舞蹈教师对学前舞蹈教学理念认知存在偏差,与艺术类舞蹈专业教学理念相混淆,过度注重舞蹈技巧的教学和成果评价,忽视了学前教育“育人”的重要作用,对教学能力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民族舞蹈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强舞蹈教学的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基础、身体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不一样,不能一味追求教学任务,而忽视照顾学生差异性,否则会形成较大的舞蹈水平差距,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学前舞蹈教学要尽量根据学生体质、协调性方面的不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计划及教学手段方面要因人而异,重视整体性及个体性的同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积极性,缩小个体之间的差距,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学前舞蹈教师综合素质和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民族舞蹈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其“形”的教学,还要重视其“魂”的传递。学前舞蹈教师要扩宽和加深自己的民族文化知识,对民族舞蹈所蕴含的内涵、故事、情感进行深刻的了解,在学前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将“形”与“魂”同步传递。根据民族舞蹈蕴含的文化和背景,在音乐、服装及动作方面进行更为准确的选取和编排,使民族舞蹈教学应时、应景、应情,赋予极强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强化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学习
强化学前舞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主要指强化对基本功的训练和儿童舞蹈的学习,为民族舞蹈在学前舞蹈教学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础。由于学前教育学生大多缺乏舞蹈基础,因此,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十分必要和重要。基本功的训练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易到难,促进学生的灵活度、柔韧性和平衡力等身体素质和训练热情的同步提升。儿童舞蹈是专门针对儿童的特点而创设的舞蹈形式,动作简单、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更贴近儿童的行为和习惯,更易被儿童接受。加强儿童舞蹈的学习,要全面和详细地掌握儿童舞蹈所涵盖的步法、语言、词汇、队形等内容,提高自身的学前舞蹈教学能力[3]。
(四)重视和提高舞蹈创编能力
创编能力是对学前舞蹈的创作和编排能力,是学前舞蹈教学的核心技能,是提升舞蹈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保障。民族舞蹈的多样性和特色性,为学前民族舞蹈的编排提供了创新的可能,增强了民族舞蹈的可塑性。在民族舞蹈创编能力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各民族特色的神话故事、民俗风情、节日活动等情景的设定与借鉴,加强对民族特色音乐、服装、配饰、工具等特色元素的运用与融入,增强舞蹈的故事性与完整性,体现民族舞蹈的带入感与形象感。同时,要强化舞蹈创编实践,以实践促进舞蹈创编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引导与辅助,通过拟定特定主题或者自由主题等方式,以自主编排和团体编排等形式进行舞蹈创作,通过教师指导、点评、学生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编水平。
(五)改进和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方式方法
改进和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方式方法,是促进学前民族舞蹈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学前民族舞蹈教学要提高学生对幼儿生理变化的认知能力,也要对各年龄阶段及身体状况下适用怎样的动作类型及难易程度等进行精准把控,提高民族舞蹈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二是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优质民族舞蹈教学资源整合,通过视频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优秀民族舞蹈尤其是学前民族舞蹈的学习和鉴赏,从内容、形式、编排等多方面入手,对先进理念、经验、方式进行学习和借鉴。三是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各民族文化,可以通过学校组织、自主组织等方式,增加学生深入体验各民族文化的机会,对各民族舞蹈及民族特色元素形成最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民族舞蹈的感悟及学习兴趣。四是将探究式、对比式、递进式等教学方法和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中,并相互融合,提高学前民族舞蹈教学的实效性。五是学习和了解国外优秀的民族舞蹈,以特色元素及典型动作学习为主,扩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借鉴和创编能力。六是强化实践效果,加强校内实训课堂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协同管理,构建实践沟通及反馈平台,形成学校、实习基地、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和问题反馈及解决机制,通过强化实践、问题反馈、调整改进,促进学生学前民族舞蹈教学能力的提升。综上所述,加强民族舞蹈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是深化学前教育的要求,对于民族文化发展及学前教育水平的提升意义深远。要在民族舞蹈教学针对性、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提高和加强,从而提升学前民族舞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梅.论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必要性[J].北方音乐,2019,(04):238-239.
[2]朱丽娜.浅析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春岁月,2012,(24):356.
[3]于欣令.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探究[J].基础教育,2014,(06):153.
《民族舞蹈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来源:《戏剧之家》,作者:陈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