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边形”模式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5 10:20:59 更新时间:2021-08-25 10:20:59
高职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家及社会对高职教育及职业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但是,高职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此,就需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进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及原则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包括矫治性目标、适应性目标及发展性目标。一是对于存在心理障碍及心理困扰的高职学生,力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对其做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带来的困扰,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高职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业、就业等各方面压力,心理负担较重,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各种新环境,毕业后快速在社会上立足。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高职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下,避免其出现心理疾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挥其优势、激发其潜能,并树立创新意识,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积极、合作、差异等。一是对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自信心,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促进个人生活的充实和幸福。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包括德育、体育、美育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心理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对学生各种心理要素进行协调,实现互补发展,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高职学生的生长环境、思想观念、性格特征都存在差异,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立足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差异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高职学生心理教育常见模式
在高职学生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当前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教育体系,其中常见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课程融入法、理论讲解法、模范举例法、活动宣传法、心理交流法等。课程融入法是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相互融合,利用不同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1]。理论讲解法是指由专门的教师系统、全面地讲解心理健康基础理论及保健方法,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常用的方式,主要手段包括教材学习、材料分析等。高职院校应利用好理论讲解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模范举例法是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进而达到教育效果的一种模式。教师可根据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举出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能够通过案例更加清楚地掌握自身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心态,保证心理健康。活动宣传法表示在日常教育活动外,学校或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提高学生的认知及重视程度,进而引导、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该模式的重点在于宣传方式是否有效,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会重点关注活动环节及环境变化。心理交流法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具体过程是由教师采用单独谈话的方式,通过咨询和问答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排解其心理障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既要保护学生隐私,又要掌握学生实际心理状态,便于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三、“六边形”模式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此次研究所提出的“六边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由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知识普及、心理指导、危机干预、调研分析六方面构成的形似”六边形”的教育模式,在实践应用时,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考虑。第一,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影响,采用“六边形”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一方面,从物质层面,应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根据高职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变化特征,优化校园自然景观设计,将美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理念渗透其中,给学生一种视觉享受,使其心理压力得到释放,调节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从精神层面,应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对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正面影响。高职院校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对教职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并采用家校共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协同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在应用“六边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充分发挥课堂主体作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应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应对各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帮助其系统学习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也应该积极征询各任课教师的意见[2],结合不同学科内容及教学要求,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在课堂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入。其次,在心理健康课上,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包括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心理测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知识普及是“六边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高职院校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例如,可在学校张贴海报、悬挂条幅,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利用校园公示栏、校园广播站等,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认知度。第四,强化心理指导。心理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六边形”教育模式下同样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指导。例如,学校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3],根据其实际情况做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或者,高职学校可采用论坛讲座的方式,邀请心理学专家到校园做客,面对面和学生进行交流,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帮助其走出心理问题的困扰。另外,高职院校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包括传统的面对面交谈、书信咨询、问卷调查、电话访问,以及电子邮件、微信留言、博客论坛等多种新途径,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导[4]。第五,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六边形”教育模式时,应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一是充分发挥辅导员、班干部的基层纽带作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晴雨表,对其心理变化进行记录,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干预对策。例如,可由辅导员牵头、班干部负责,组织开展一些心理健康趣味竞赛、知识问答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强化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二是针对大一新生,及时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班级、系部、院校、医院为单位,形成心理健康安全防护网,学校应联合家长、社会等,形成多层级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辅导和调节。第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在“六边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需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的重视力度。除了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外,应定期开展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结、分析调查结果,并整理成调查报告,找出学生可能潜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或心理危机因素,再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避免发展成为心理疾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调研过程中,应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以往教育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根据其规律采取针对性与大众性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情况做到深入了解,确保后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四、结语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息息相关,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位[5]。“六边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从不同角度考虑,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实现教育效果的一种新模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在今后工作实践中,需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优化,推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晓晶.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2):110-112.
[2]王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现实困境及其路径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6):63-67.
[3]王美娟.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J].职教论坛,2017(5):19-22.
[4]章雪,昌晓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及改进[J].江苏高教,2019(5):119-124.
[5]熊谟菊.湘西自治州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六边形”模式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作者:章玲玲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