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所属栏目:外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1 10:38:43 更新时间:2021-09-01 10:38:43
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针对“如何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1]。这里的“智能教育新形态”是指从根本上更新课程设计理念,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和课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通网络学习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智能化革新。在随后公布的“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规划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所占比重最大,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学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学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2]。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各个学科都应立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探索符合本学科课程建设实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外国文学”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受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不平衡的限制,在总课时为90学时的教学时长内既要完成从古希腊到20世纪外国文学发展思潮的宏观讲授,又要达成对各个文学阶段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无法充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因此,在“外国文学”课程中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不仅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向,也是推动“外国文学”教学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根据课程目标,科学构建线上教学资源体系
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就是根据课程目标合理构建线上教学资源体系。从国内现有“外国文学”网络课程的总体情况来看,中国大学MOOC、超星、智慧树、学堂在线等国家级线上教学平台都有多门“外国文学”通论性质和专论性质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此外,不少学校也在校内教学平台上开放了相应的“外国文学”课程资源,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云上中文”数字化资源平台上的“外国文学史”课程等。这些优质的“外国文学”网络精品课资源为构建线上教学资源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构建线上教学资源体系应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和相应的课程资源。目前,除高校自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以外,超星、智慧树、学堂在线这三个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得较为广泛,也成为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高校实行在线教学的主要操作平台。从各自的平台特色来看,超星因建设较早拥有相对丰富的课程资源;智慧树电脑端的用户使用界面较为清晰,易操作;学堂在线更注重移动端课堂使用过程中的交互功能。应该说,这三个线上教学平台在课程资源配备、可操作性和交互功能等方面各有侧重,需要根据学校“外国文学”课程总体设计的倾向性加以选择,同时还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使用教学平台的熟悉程度进行调查,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平台。在确定了网络教学平台之后,还需要根据线上环节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网络课程,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每一个教学平台都为教师开通了该平台所建设的课程使用权,但有时难免会涉及使用其他教学平台建设的课程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引入网址链接或引用视频的方式加载相关教学视频。不过,为保证线上教学资源的一致性,不宜频繁更换视频课程的来源,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选择不同学校的2~3门“外国文学”精品网络课程资源搭建线上教学资源体系,既能充分吸收不同学校“外国文学”教学的优点,又能丰富并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次,构建线上教学资源体系时要综合考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有机融合,适当增加辅助性教学资源的数量。第一,从知识目标的角度来看,线上教学资源不是对所有教学内容的罗列式展示,而是根据教学重点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各阶段学习内容,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适当增加选学内容比例。第二,从能力目标的角度来看,线上教学资源的总体安排在考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高阶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重要的教学视频前单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并辅以相应的选学材料,学生在完成必学内容后,还可以根据问题提示,通过对选学内容的深入学习来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并通过整合性学习与反思性学习将这些知识与已有的学习经验相结合,由此逐渐形成对外国文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和深入思考。第三,从素质目标的角度来看,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过程既要考虑知识取向,也要注重价值取向。“外国文学”课程的素质目标主要定位在通过外国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之与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人文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较好的艺术审美品位。要实现这一素质目标,就需要在课程资源设计过程中加强思想价值的正面导向,使学生能够对外国文学文化思潮及作家作品进行正确的辩证认识,在形成适应多元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更好地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理想和信念。
二、根据教学任务,实现不同教学情境下的知识融合
在完成“外国文学”课程线上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之后,如何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融合就成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线上教学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方面更加灵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线上教学也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怠惰情绪,机械地依靠刷满学习时长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设计保证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的互联互通。首先,在每个教学单元前后分别增加线上教学的导读环节和线下教学的总结环节。在线上教学环节,学习资源基本是由长度在10~20分钟之间的教学视频组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这些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在每个教学单元前通过自制的短视频或文字材料对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在线上教学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在线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每个教学单元完成之后通过课堂提问、小组发言等形式对该单元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其次,根据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过程考核内容,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在线上教学环节,可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标准化测验,测试内容主要以上一阶段完成的线上教学内容为主,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相应的答案说明,学生在测试结束后就能够通过查看答案说明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在线下教学环节,过程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高阶学习能力的综合测评方面,可以通过小组学术项目的形式进行,考核内容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具体安排来确定。总的来说,要处理好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这两种不同情境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习情境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还要根据学生动态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在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学习到自主参与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知识整合、创造性思考和理论反思等方面的高阶学习能力。
三、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外国文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数字化技术时代需求并具备21世纪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个体。具体来说,一是通过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拓宽“外国文学”课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辅以必学模块和选学模块的交叉设置,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二是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模块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规划,使之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习的有效度和持久性。三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把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而这些围绕外国文学知识辨析和经典作品思想价值探究进行的多维度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还可以增强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的交往能力。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包括“外国文学”课程在内的高校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立足于当下的知识习得和学习能力,更是立足于长远的开放式学习观念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而这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智能教育时代的新内涵。
《“外国文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来源:《黑龙江教育》,作者:李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