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兰亭集序》中的汉字文化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14 10:14:36 更新时间:2021-09-14 10:14:36
宗白华道:“中国书法是一门汉字的艺术,它能表现人格,抒发情感,创造意境。”1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实践本源,书法艺术与汉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书法艺术是汉字文化的本质性根基。兰亭修禊,曲水流觞,文士兴会,遗世神驰。《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其书法之精妙,成为中华文化史中的珍品。《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乘兴而作的序文,书法成就堪称巅峰,《兰亭集序》借题发挥,在兰亭美景前感慨万千,使人咀嚼寻味。
一、《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上巳节时,王羲之与雅士们在兰亭休憩,饮酒赋诗,他挥毫洒墨,创作《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共计28行,字数为324字,其摹写精细,笔法独特。《兰亭集序》字帖见图1。
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与人格之美相得益彰,其书法秉承“真实、独立”的艺术准则,其字似不端处却给人飒爽风范。王羲之坚守本心,体现其书法中,其书法亦传承其精神,循行其傲骨。《兰亭集序》的324字皆带有节奏和韵律,其中的21个“之”字的书写常为人所称道,即便是相同笔画,亦有曲直分别,虽然偏旁相同,但是也随笔有宽窄之区别。《兰亭集序》在字体大小的处理时,据字遣行,相同的字可能有数倍差别,却又得体合适。《兰亭集序》中的字与字错落参差,笔画与笔画相互顾盼,行与行笔断意合,王羲之的落笔潇洒如连珠雨点,又一气连贯。《兰亭集序》以浓墨为主,由淡墨枯笔辅之,呈现出虚实变化的空间结构,书写遮盖错字体现出书法的重叠。《兰亭集序》中的空间结构层次分明,营造出非凡的气韵,彰显书法的轻松、动感的艺术特色。《兰亭集序》以书法将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着王羲之自由洒脱的情感;又通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体现其对生死的悟道,体现其在生死面前的怡然自得。
《兰亭集序》通篇笔画流畅,即兴涂抹,体现出王羲之追求自由的状态,《兰亭集序》的28行,横不成列,以竖成行,头齐脚不齐,但却不觉得散乱,也不觉得一板一眼,充满和谐美感。《兰亭集序》前两行书写稳重,主要是叙述,字行距与字距突显安详。《兰亭集序》由第3行至11行用笔流畅优雅,表现出怡然自得的品格,12行至结尾笔势酣畅,充分显现王羲之的抱负思想。王羲之生长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历史时期,《兰亭集序》体现出其儒、释、道均涉的审美观。《兰亭集序》感慨人生,在宝贵而短暂的一生中寻找心灵的安宁。《兰亭集序》体现出东晋文人雅士的情趣,雅士们或纵情山水,或清谈老庄,在生活中奢侈的文人雅士,在精神上颇为空虚,而这种精神寄托,体现出他们的思想修养,不仅是王羲之的精神状态体现,也是当时与会者的共识,既饮酒赋诗,风雅有致,又内心苦闷,既酣畅,又不无伤感。王羲之的思想中既有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又含有遁世的道家思想,将儒道结合,同时,以清淡为主的佛教理念也在其中体现,使《兰亭集序》体现出潇洒自如、寄意于物的艺术特色。
二、《兰亭集序》的书法意境
《兰亭集序》所处的东晋,政权不稳,雅士们纷纷逃避政治。书法艺术随着儒、道、佛等思想的不断成熟而兴起并成熟,文人们则体现出思想活跃、意识洒脱的情操,文学、书法艺术发展较快。《兰亭集序》在这一时期出现,创作自然放荡不羁。3
根据魏晋时期的文化发展,《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寄情山水,随性而至,表述着欢畅的感情,其书法艺术中蕴含汉字文化,可谓我国书法艺术百花园地中的一枝奇葩。书法意境是书法作品的核心,王羲之由“意”而发,以“境”而生,是书法创作的灵魂。《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乘着酒兴所作,表现出王羲之把酒言欢的自在,抒发作者轻松自在的心态。他了解为人处事方法的差异,当人们面对开心的事情,会欣然得意,随着时间发展,人对得到的东西逐渐乏味,不再怀有愉悦心态,会出现新的感慨,会因此而感伤。死生作为人们面临的大事,在面对死时,人会感伤,其中“岂不痛哉”正是王羲之的无奈,与“信可乐也”呼应,又形成对照关系。《兰亭集序》的感情波澜起伏,令观赏者感慨。《兰亭集序》中对物阐述,又对情描述,形成铺垫与互补:前部分介绍兰亭环境,言简意赅地描述了景物,将大处作为落笔点,形成从远及近的层次感;由清流激湍转为人物活动,由动至静,并补写自然景物,推向世界万物,情调畅达优雅。
三、《兰亭集序》中的汉字文化探析
纵观《兰亭集序》,整篇序言,一气呵成,结构优美,既变化又统一,疏密有致,字与字相互映带,可窥见书写的畅意姿态,体现出汉字文化之意蕴。
《兰亭集序》书法沉稳流畅,一笔一字皆蕴藏玄机。王羲之对于笔锋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4他在笔法的运用中使点、横、撇、捺,既藏又露,圆方相融,这是《兰亭集序》的笔法精髓,更在整体结构方面体现出大局观。《兰亭集序》中从首个“永”字乃至最后的“文”字,都不乏生命力,仿佛每个字皆是生命体,整幅书法仿佛一个整体,笔风潇洒,平和自然,体现出王羲之书法的结构多变、用笔细腻之特点。《兰亭集序》中以“永和九年”始,以强劲圆浑的文字开题,势若屈铁,并以“岁在癸丑”与上文果断衔接,以自如的笔法,形成连贯清晰的轨迹,可谓形断意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兰”左竖、横皆起露收藏。“群贤毕至”的“贤”中的“又”结构简单清晰,而斜长点尾部却回锋带出转折。“此地有崇山峻岭”的“峻”多数是侧锋,一小部分正锋。“茂林修竹”的“茂”字,笔风坚实,极显精致,竖撇回钩牵丝,提按转折。“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流”下两点连写成方,余皆属圆。“或因寄所托”“俯仰之间”,“因”“间”外两竖方笔,中为圆笔。《兰亭集序》在点画中无穷变化,笔法多样,一“点”便特征多样,具侧、卧、立等。“永”“俯”“集”三字的点便是侧、卧、立的体现,更为巧妙的是“室”字,此处“点”既立又卧,令人回味,彰显特色。自点至横,《兰亭集序》有七个“一”字,均承接上文,该字或弯或细,或粗或细,或长或短。“列坐其次”的横各具活力。
《兰亭集序》书法刚柔阴阳,笔形方圆,笔势弧挺,内涵丰富。文中的“和”“口”字旁中的折笔,圆外显方,“觞”字的“勿”折笔方外显圆,而《兰亭集序》中的“日”两竖柔弧,“田”两竖刚挺,体现阴阳互补。
各自独立的汉字向人们表述着丰富的汉字文化,这是书法艺术的特征。人们感受书法的信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畅想,正是书法作品的汉字文化所在。
四、结语
《兰亭集序》的书法意境具有多重艺术价值,深化着汉字文化,承载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属于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研究书法作品时,应体会作品的神韵与精气神,深入解读其中的汉字文化。
注释
1常敬宇2015 《书法艺术是汉字文化的结晶》,《汉字文化》第5期。
2尹临洪2017 《老庄自由精神对王羲之的影响》,《中国书法》第8期。
3王素2012 《略谈<兰亭集序>书法的渊源与影响》,《中国书法》第1期。
4邹志生、张鹏振2010 《<兰亭集序>的文辞要义与书艺内涵》,《名作欣赏》第5期。
《试析《兰亭集序》中的汉字文化》来源:《汉字文化》,作者:郭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