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语言艺术
所属栏目: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6 11:09:28 更新时间:2021-09-26 11:09:28
从古至今,针对《红楼梦》一书,从不同的视角而展开的研究与探讨有很多,而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红楼梦》一书中人物形象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从特定人物形象的特定语言、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及心理活动以及语言本身的谐音双关这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相应的论述分析。
一、特定人物形象的特定语言
(一)贾宝玉的重情痴情、随性愚顽
“文学活动同时是一种作者的表现活动”。贾宝玉,作为唯一一个生活在大观园中的男性,他的存在,可以说寄寓了曹雪芹内心的一种期许,即期望他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追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爱情。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贾宝玉的言语。虽然这种言语并不是世俗眼中一个男子应该有的,但确是最值得让人深思的。贾宝玉生来便追求自由,不愿受世俗礼法的约束,然而身边的人都劝他走仕途,这和他的思想观念起了冲突,因此,他最敬重和他一样追求自由平等的林黛玉。对林黛玉,他是十分上心,非常痴迷的。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一回中,“宝玉见黛玉有所误会,忙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接着,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你放心”三个字,饱含了他对林黛玉的那份在意,试想,换了他人,谁能将这三字的精髓完全体现出来?不仅如此,在林黛玉害羞躲开之后,他还痴情地说出“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的话语。这样一番话,想来在整部小说中,除了贾宝玉,难以找到第二个人能够说出。
(二)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疑心思虑
林黛玉,由于父母去世较早,常年寄居于贾府,心生寄人篱下之感,因而时常会发出哀叹与感慨,在对待一些事情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十分敏感,尤其是和宝玉有关的事情。她的形象,她的言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在《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宝玉来探望宝钗,恰巧黛玉来也探望,当黛玉看见宝玉独自一人前来时,便心生醋意。而后,宝玉要喝冷酒,被宝钗两句话就劝住了,这让黛玉看了更不是滋味,恰好这个时候雪雁来送暖炉,黛玉就打趣说雪雁只把紫鹃的话当做圣旨一样来听,并借此来讥讽宝玉,暗讽宝玉只听宝钗的劝。这种话中有话、借此讽彼的言语,真真是除了林黛玉,谁也无法说得如此自然,如此恰到好处。又如,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黛玉担心史湘云的到来又会引来金玉之说,因此,在湘云和宝玉谈话时,偷偷躲在一旁偷听。当湘云规劝宝玉要走仕途之路时,宝玉的一句“林妹妹从不说这样混账话”落入她的耳中。此时,曹雪芹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是“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喜”“惊”“悲”“叹”,简单明了的四个字,却深刻地反映出了林黛玉心理的变化,与她多愁善感、疑心多虑的性格完美契合。这四个字连在一起,断无法用在其他人的身上,也只有林黛玉,才能将这四字所暗含的那种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薛宝钗的圆滑世故、缜密谨慎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可谓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存在,小说中曾提及,就连看谁都不顺眼的赵姨娘,在提到薛宝钗时也是赞不绝口。可薛宝钗究竟为何如此受欢迎?归根结底,和她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说话技巧的高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在第三十二回中,金钏儿因被王夫人训斥后羞愧难当,投井自尽了。宝钗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赶忙前来安慰王夫人。“宝钗笑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眼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短短一番话,一方面,让我们见识到了薛宝钗的“识大体,顾大局”,善于去迎合王夫人的心思;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她的世故。又如在宝玉挨打之后,她和母亲去怡红院看望宝玉,在众人的面前,她直言凤姐“再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就从这么一句短短的玩笑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薛宝钗为何如此讨人欢心。毕竟,这般地迎合他们、阿谀奉承,可不是谁人都能够做到的。
二、简练的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及心理活动
在《红楼梦》一书中,最能够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及心理,最值得读者去玩味的一个情节,就是在宝玉被贾政家法鞭打之后,众人去探望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应。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宝黛二人分别说的两句不同的话,而这两句话,也恰恰是宝黛二人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的反应。首先,是薛宝钗,当她带着药来看宝玉时,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连我们看着也……”宝钗的这一番话,在我看来,这欲言又止恰到好处。这一方面把宝玉被打的原因归结到宝玉自身的“不学无术”、贪玩上去,言语之间透露着规劝其用功读书、走仕途的思想;另一方面,大方、自然地表现出了自己对宝玉的无比关心,让宝玉听了不由地心花怒放起来。她的言语,切合了她善于处世、大方待人、城府较深的性格特征。接着,是林黛玉来探望,小说中这样写道,“心中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在这里,曹雪芹并没有浓墨重笔去描写林黛玉的言语,只是这简短的八个字,却能够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她对宝玉那发自肺腑的关心,那来自心底的爱意。黛玉对宝玉被打感到满腔悲愤,但又无可奈何,她的出发点是站在宝玉这一边的,她并不觉得宝玉犯了错,她只是打心底因宝玉被打而难过。这切合了她不拘泥于封建礼教、内心单纯、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总结而言,从上面的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宝黛二人的情绪是完全不同的。宝钗对宝玉的挨打除了同情之外,更多的是责备,责备其平日里不听他人规劝,以至于在袭人提及可能是薛蟠告的状时,薛宝钗仍旧能够应对自如,堂而皇之地为薛蟠辩解一番。而黛玉对宝玉被打则完全是悲痛万分,心痛不已,她的那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吧”只是单纯地希望宝玉能够不要再因一些事而被贾政鞭打。二人短短的几句话都反映出了她们不同的性格及心理活动。
三、语言本身的谐音双关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人物,可谓是一姓一名皆具深意。曹雪芹在给众多的人物形象命名时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就是谐音双关,而这种命名方法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既切合了人物的性格,又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从富有代表性的看起,首先是贾府中四美的名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她们四人名字的首字连起来是“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暗示了她们四人的命运遭际也终将令人叹息。的确,在小说中,姐妹四人最终有的因病而死,有的被虐待而死,有的孤身一人远嫁他乡,有的削发为尼,真是叫人叹息!其次,是宁国府中贾蓉之妻秦可卿,她的名字谐音“情可亲”,亦可以叫做“情可轻”,暗示了她与自己的公公贾珍之间的苟且之事以及她最后的悲惨结局。还有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她自幼被拐卖,再出现时已是在小说的第七回,并且在这个时候,她已经被薛蟠强买为妾,并改名为香菱,她的遭遇也足以让人感到怜惜。此外,还有许多次要的人物,他们的名字也带有谐音意味,例如甄士隐和贾雨村,此二者分别谐音为“真事隐”和“假语存”,喻示着“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还有秦钟谐音“情种”,王仁谐音“忘仁”……这些人物的姓名都和其性格或是经历结局相关,这样的例子在《红楼梦》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四、结语
《红楼梦》这部小说以浅近含蓄、言此意彼的语言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的现实,并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物语言中感知人情冷暖,窥见人物性格命运,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价值,这些价值直至今日仍旧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参考文献
曹雪芹、高鹗1996《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任子豪2020《<红楼梦>与南京文化关系考察研究》,《汉字文化》第11期。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语言艺术》来源:《汉字文化》,作者:刘晨宇 杨斯然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