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的演奏音色与情感表达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5 10:42:45 更新时间:2021-10-25 10:42:45
摘要:古筝历史悠久,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的代表之一,相传起源于秦汉时期,最开始应用于宫廷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发展以及与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具有不同音律特征和独特演奏技巧的乐器。《陆游与唐婉》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作品根据我国古代经典的爱情故事为原型,结合传统越剧唱腔《钗头凤》的演唱,加以钢琴伴奏从而形式了筝、乐、诗三者结合的艺术形式,效果生动立体。
关键词:《陆游与唐婉》;演奏音色;情感处理
一、《陆游与唐婉》作品分析
(一)创作背景
《陆游与唐婉》何占豪于1999年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作品形式新颖,首次在古筝演奏中融合了合唱队与交响乐队,形成了类似于器乐音乐剧的表演形式,首次演出便引起古筝界的极大轰动,得到了古筝演奏者与学习者的热烈喜欢。后来何占豪又将作品改编成古筝、女声、钢琴伴奏的演出形式。作品以古代著名爱情故事陆游与唐婉为主人公,通过音乐讲述了这段唯美凄凉的情感故事。陆游与唐婉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无奈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唐婉,强行拆散了两位。在多年后,两人偶遇沈园,往日的情感涌上心头,陆游随即提笔在墙头写下一阙钗头凤《红酥手》,词中尽显悔恨与忧愁。唐婉在重游沈园时,看到陆游的题词,心中的悲痛与愁绪无处表达,创作了钗头凤《世情薄》。两首词将一对痴男怨女的情感表述的淋漓尽致。
(二)曲式结构
《陆游与唐婉》这首作品为带再现的“复三部式”的结构。引子,1-5小节,慢板,D羽调式:引子共5小节,由钢琴演奏,古筝声部予以八度音程补充陈述,在5个小节的引子中,音乐情绪基调得以确定,为主题旋律的出场起烘托效果。呈示部为单三部结构:呈示部由钢琴与古筝共同组成,在引子的引入上,整部作品的爱情悲剧基调已经明确,呈示部通过描述陆游与唐婉二人曾经的美好爱情,转入分离的痛苦与仇恨。A段:6-28小节,慢板,D羽调。B段:29-63小节,行板,D羽调。A’段:64-78小节,行板,G羽调。展开部:展开部由两部分组成,在钢琴与古筝的基础上,加入了女声声部。中部描绘的陆游与唐婉相爱却不能相守地悲情。华彩,179-224小节:华彩片段充满张力的音乐将陆游与唐婉的悲愤表达出来。再现部,224-261小节,G羽转D羽调式:将已经出现过的音乐素材得以升华,最终呈现出一段演奏者情绪难忍、听者潸然泪下的千古爱情悲歌。尾声:259-274小节,D羽调式:全曲的结束在钢琴伴奏上延续了三连音柱式和弦的方式,描写出陆游经历了悲惨的爱情故事之后愤慨离去的情境。
二、《陆游与唐婉》的演奏音色
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在演奏的过程中加入了女声独唱《红酥手》,通过筝、乐、诗三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共同演绎出男女主角对爱情的无奈,演奏形式新颖巧妙。古筝的音色、女声的哀怨、钢琴伴奏的推动,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音乐要素,将音乐情感推至高潮。在作品中,何占豪通过乐器将爱情的悲伤赋予全曲,从而获得高超的艺术价值。在演奏《陆游与唐婉》中,笔者会结合作品的情境描写对古筝的触弦做细微调整而形成不同的音色来进行表达。比如,作品描绘唐婉的时候,会选择靠近古筝岳山的位置演奏,因为,这部分琴弦相对来说更为紧实,能够形成更为清脆的音色效果。而对陆游描写较多的乐句,往往会在中间或靠左一些的位置进行演奏。又如,可以通过琴弦音色的变化来结合作品的渐强减弱处理,渐强的过程可以从琴弦的中间部位开始演奏,逐渐向右移动,这样出来的渐强效果会更加明显。结合作品的曲式结构,通过演奏方式对古筝的音色进行细微调整,更好地进行音乐的细节描写。如在乐段A,更多地采用指尖发力,放松手臂,将力度传达至之间,形成安静委婉的音色效果。乐段B,多采用手臂的爆发力,此时,可以结合身体的力度,形成更有力量和冲击效果的音色效果,干脆直接果断的演奏让音乐的表达更有冲击力,让听众形成更深刻的情感体会。更好的形成有冲击力的情绪效果,进一步加深唐婉的愤怒情感表达。通过自己对古筝音色的把握能力,加上对作品的分析理解来判断作品需要的音色。从演奏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在掌握了技术技巧的知识之外,还需提高自身辨别音色的能力,对于乐曲所表达的情绪需要怎么样的音色,使用怎样的演奏方式,演奏者要有一定的判断力。在日常的学习中,应多听多看多感受,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去表达音乐的情感,演奏者还需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欣赏能力,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涵。
三、《陆游与唐婉》的情感表达
(一)演奏中“呼吸”的运用
“气口”在中国民族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在音乐演奏中也是关键的要素之一。古筝演奏的过程中气息与音乐的流动过程紧密结合,与演员的肢体动作紧密结合,与演奏的连贯流畅融为一体。在古筝演奏中,平稳的呼吸一般运用于柔和的音乐旋律中,舒缓的情绪需要平静连贯地呼吸加以配合。有弹性的、变化较大的呼吸一般用于激昂的乐段,干净利落、迅速是激烈情绪时呼吸的要点。在《陆游与唐婉》的演奏中,需要根据情绪的变化而转变演奏者的呼吸。如在A段中,笔者演奏时,肢体动作随着旋律的起伏做相应的变化,整体的抬手动作需小,气息流动要平稳,使演奏者的内心更从容,体现出陆游沉稳的形象。在B段,演奏的力度硬度都极具爆发力,肢体动作需干脆,迅速抬手迅速落下,甚至加上头部的力量去强调,整个演奏铿锵有力,坚定果断,体现出唐婉情绪的悲愤,怨恨感。在连接部长篇幅的六连音演奏中,可以加入气息肢体伴随旋律作起伏,使快速指序演奏连接更顺畅,过渡更轻松自如。在乐曲结尾句,需表现陆游与唐婉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在最后一个刮奏时,笔者在实际演奏中,将其改为右手从高到低刮奏收到低音区最后一根弦,同时,整个肢体也跟随到低音区,身体重重地落下,犹如叹息般,体现出结局已无法挽回,加上了肢体的动作,音乐显得更为沉重,悲痛,传达给观众的视觉效果也会更具感染力。
(二)叙事性情节的表达
协奏曲《陆游与唐婉》的作品灵感来源,来自于千古传奇的爱情故事,在作品中通过委婉的古筝音色形成了叙事性的作品表达。作品将叙事与情感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音乐场景的描写来推动情绪进一步深化。在古筝古朴的创作风格中,结合歌词的旋律走向给听众勾画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乐曲通过匠心独运的曲式结构与合理的调式调性布局,在深沉激昂的旋律表达中,将陆游与唐婉二人的无可奈何表达得淋漓尽致。作品的情节与音乐的曲式结构、旋律走向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要素的牵引下,作品的故事情节仿佛跃然纸上,尽管没有真实的场景描写,但音乐具有的独特魅力仿佛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在听众面前得到了完美的演绎。引子部分:是整首作品的情感基调,通过钢琴与古筝的旋律描述了沈园的古朴场景。在音乐的进行下,古筝与钢琴一问一答,似乎在诉说两个人的相思之苦。随着音乐逐渐向低音声部,又似乎在表达叹息。中部:作品通过音乐的叙述描绘了陆游与唐婉的对话。华彩乐段:在古筝的独奏下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描写了陆游与唐婉在相逢之后的痛苦不堪,为情而亡的故事情节。尾声:在叹息式的结局中描绘了一种可叹、可惜的感慨。正是这种叙事性的情节的描绘突破传统的古筝作曲手法,加深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演奏者的共情处理
通过想象自己就是陆游本人,面对自己辜负的恋人,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演奏时可以将画面在脑海中呈现,融入人物中去,演奏者对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更生动,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了解更透彻,传达给欣赏者的画面感就越清晰,接收到的情感就越强烈,欣赏者就能与演奏者的情感引起共鸣。除此之外,演奏者还需培养直觉反应能力,即对音乐旋律的敏锐感知,能准确抓住旋律的紧张、松弛、舒缓、跳跃等本能,这些对于情感的准确把握是十分关键的。在作品演奏前,笔者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查阅资料、朗读《钗头凤》,了解相关的故事背景。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来感受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通过了解作曲家创作这首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自己对于作品的感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不断的钻研每一个音符体现的感情,更细致的深入作品的旋律走向,对作品的伴奏、曲式、和声、结构进行专业的分析,通过自己多年的专业音乐学习来理解作品音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只有进一步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作品才能真实地感受到音乐中传达的情绪。
四、小结
《钗头凤》流传至今已然成了千古歌颂的词,中国古诗词自古以来就有吟唱的传统。古诗词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题材来源。艺术无疆,音乐艺术的发展通过结合中国古诗词元素得以创新。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写作曲《陆游与唐婉》便是将音乐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作。作品将筝的表现力与古诗词进行完美的结合,在钢琴的伴奏下将凄美的爱情故事向听众娓娓道来。筝、诗、乐三种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对民族器乐的创作来说是极具创新意识的,这对古筝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古诗词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黄雁鑫.人文关怀的诗意性张扬-茅版《陆游与唐婉》观后记[J].戏文,2004(03):59.
[2]赵毅.古筝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报),2007(02):133-139.
[3]刘春熙.古筝乐曲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及意义[J].大众文艺,2015(23):155.
[4]杨瑶瑶.浅析古筝演奏技巧之刮奏[J].音乐时空,2016,504(01):128-129.
《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的演奏音色与情感表达》来源:《艺术品鉴》,作者:段雅婷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