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路径探讨——以山东省为例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14 10:55:10 更新时间:2022-02-14 10:55:10
摘要:民营经济作为市场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成为政府重要工作之一。从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看,总体呈现一种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并不能有效迎合当前新经济发展浪潮。通过分析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效果,同样也暴露出较多问题,科技创新扶持力度较弱、对外开放扶持力度不足、人才招引不足等。由此,积极探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路径,以实现民营经济更为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财政政策;民营企业;山东省
1引言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成为城镇就业、GDP贡献、提供税源、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推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在日益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仍能得到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主体多属于中小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往往存在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缺陷,政府需要作为拐杖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总理强调:“财政是庶政之母,邦国之本”,财政有助于激发和保护企业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三大职能为优化资源配置、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增长。这三种职能决定了财政政策成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资源配置职能方面,当市场出现偏离自由竞争出现垄断的情况时,为保护民营企业正确发挥作用,财政政策应有选择的将资源配置向民营企业倾斜。在社会再分配职能方面,民营企业面临获取信息渠道窄等诸多困难,需要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税收的改变来调整收入分配。在经济稳定职能方面,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波动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冲击,政府需要以财政政策熨平经济波动,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财政支出手段来看,主要表现为: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优惠贷款三种方式。财政补贴是指通过财政资金直接资助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促进技术进步和扩大出口等。贷款贴息是指对民营企业贷款高于市场平均利息的部分能够按照市场平均利率来获得贷款,同时对某些长期低息贷款进行补贴,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优惠贷款是指通过设立长期低息贷款专项资金和专门政府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从而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从财政收入手段来看,主要表现为: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税收返还、延长税收宽限期等方式。降低税率是指通过降低民营企业所得税等直接税税率和增值税等间接税税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税收减免是指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些纳税项目,或某些应税行为减少征税或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帮助企业重点项目发展。税收返还是指对创建期或出口环节的民营企业实行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返还税款,帮助民营企业顺利度过初创期或者帮助其增加对外竞争优势。延长税收宽限期是指对存在特殊困难的民营企业可以延期或分期缴纳税款,帮助企业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
2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效果
2.1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山东省2019年年末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长15.0%。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8.4%,个体工商户增长14.0%,由此可见初创民营企业增长速度较快,政策实施效果初见。但这些初创民营企业大多未开展有效经营活动,即处于休眠状态。政府财政能否在其发展的主要阶段尤其是初创阶段给予其适当扶持,帮助其渡过难关则成为度量政府财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根据。此外,2019年,山东省有60家民营企业成功上榜《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但入围企业多为资源消耗型发展,其特点为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等;在新登记个体私营户方面,2018年山东省新登记个体私营主体大多具有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高、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等特点。在大型民营企业方面,山东的大型民营企业几乎清一色地集中在石化、钢铁、电解铝、纺织等传统经济领域。由此可见,山东省民营经济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并不能有效迎合当前新经济发展浪潮。
2.2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扶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山东省相继出台了系列财政扶持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普惠性政策让更多企业受益,减税降费效应初显,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的“真金白银”,但同样也暴露出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政策薄弱环节凸显。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较弱,民营企业普遍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缺乏。同时,产、学、研尚未形成合力,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滞后。第二,对民营经济对外开放的扶持力度不足。目前出口退税受惠很有限,而且受惠面太窄,数量更多的非出口型中小民企难以得到实质性支持,尤其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山东省外贸类中小型民营企业外贸企业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不少企业面临减产、停产甚至倒闭的困境。第三,人才招引不足。产业人才建设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招工难和引才难两个方面,政府和企业虽然有针对性做了一些工作,但因综合施策不够,对企业需要的从业员工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第四,政务服务亲情投入不足。虽然“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次办好”工作成效彰显,但政务服务在一心为企、全力惠企的真情投入上还有差距和不足,企业权益维护用心不够,政务联办效率不高。第五,政策实施力度较差。从省级层面看,有的政策还缺少实施细则,政策没有落到实处。从市县层面看,主动探索挖掘政策潜力的意识还不够强,有的怕担责、怕风险,对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不会用、不敢用。
2.3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山东省各级政府所出台的扶持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获得了一些切切实实的好处,然而,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如预期,民营企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究其原因:第一,从政府层面看,山东省总体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力度不足,社会影响力不够,造成部分相关职能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只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对民营经济重管理、轻服务,营商环境堪忧。第二,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山东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大型企业依赖性过强,经营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企业较少,外向型企业也较少,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相对薄弱;规模大、实力强、品牌效应明显的企业过少,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偏低;民营企业经营者总体素质不高,企业体制不成熟,管理模式滞后,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民营经济信用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难问题得不到解决等。
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路径探索
在着力点的选择上,财政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全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在人才供给、强化创新驱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下大力气、做好文章。首先,在人才供给方面,高质量人才的有效供给是促成民营企业快速转型的基本保障,对比来说,民营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民营企业应通过引进、培养、转岗等多种手段,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并积极创造条件,如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制度等方面入手,更好地吸引地方所需人才,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其次,在强化创新驱动方面,如何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是民营企业当前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形成市场优势的重要保障,民营企业必须把实现创新发展放在核心位置,从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营销创新等方面入手,并最终达到提升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人力物力资本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等目标。最后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要政府要进一步推动符合企业发展和金融机制改革相协调,出台帮助民营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调控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融资困难。在具体路径探索,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3.1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3.1.1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对于民营企业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财政政策应对其关键技术和关键创新产品有针对性的倾向,对符合要求的研发项目,及时给予适度财政补助,对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给予一定补助或奖励,继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长期实施的普惠性优惠政策,推动这类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加大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的资助力度。对获得国家科技部门或省科技部门单独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民营及中小企业,按当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一定比例给予额外奖励。3.1.2支持积极建立政产学研平台。以技术和人才两大关键性因素为出发点,结合山东省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政产学研平台,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来牵头。项目认定过程由政府出资,公平公正开展,根据民营企业的客观状况给予认定,增加政府对民营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尤其是政策聚焦项目的扶助资金的投入额和享受面,根据民营企业提出的技术研发选项及研发出资额,经政府部门认定后予以配比资助。对以民营企业出资为主的技术研发项目,提倡技术成果产权归民营企业所有并支持民营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3.2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3.2.1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支持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综合运用贴息、补助或政府购买等方式拨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改善信贷环境,拓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明确资金去向,确保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质量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3.2.2大力培育中小民营中的龙头和骨干企业。研究开展民营企业总部认定工作,获得认定的民营企业总部享受总部经济相关优惠政策。对市场潜力大、产品服务质量优的民营骨干企业,探索建立奖励政策。推动降低中小企业要素成本,建立并购基金、支持商业银行创新并购信贷产品,支持民营企业并购重组。进一步探索缓解劳动力成本的方式,缓解“人口红利”消退对民营企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要注重完善民营企业劳动力结构,精简员工,允许适度增加工资额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民营企业经济效益。
3.3助力民营缓解融资困难
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掣肘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强、快,必须推动一系列规模广、效果好、力度大的民营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针对企业反映的无还本续贷政策落实难问题,建议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市场金融体系,更好的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缓解民营实体经济融资约束。在科技发展中安排资金,用于推动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对合作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所产生的本金损失进行有限补偿。
3.4促进民营企业对外开放
稳定民营企业外贸出口,各级财政要加大外贸出口支持力度,由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用于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设立稳外贸专项信贷资金,支持民营企业进出口融资。为出口民营企业优先办理出口退税,简化税收优惠事项办理。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国家或省上统一组织的境外重点展会,特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经贸活动,形成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互促共进局面。投入财政资金支持创造自主品牌,发展一流产业,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推动实现制造升级、创新升级。
3.5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持续不断优化山东省营商环境,从加大简政放权、规范市场准入、增强政企合作、发展数字政务、清理民营债款等多个方面同时部署政策,在硬件软件双方面优化营商环境。要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施“企业开办全链条网上受理”和“一窗受理、审核合一”制度。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严格执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完善备案管理,形成制度红利,为民营企业有序健康发展拓展更大空间。民营企业要进一步以“数字政府”为依托,享受“云上服务”“移动服务”“智慧服务”带来的红利,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掌握相关信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3.6支持培养和引进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民营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产品特点,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此外可以采取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家参观、培训学习,助力高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此外,可以借助区位优势,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吸引力度,此外,允许通过“直通车”或“绿色通道”破格申报高级职称。全面落实住房、就医、就学、落户等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路径探讨——以山东省为例》来源:《经济管理文摘》,作者:谷兰娟 张明媛 王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