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自然真实性的关联
所属栏目:表演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0 10:28:41 更新时间:2022-04-20 10:28:41
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表演艺术是特有的一门把艺术家和作品紧密联系起来的艺术。表演艺术家们在舞台上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地带,这个地带可以是逼真、写实地在展现生活,也可以突破于现实的表象用各种写意的手法进行另一种诠释。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呈现风格和表演流派,都是在诠释一个“真与非真”的主题。表演艺术的一大创作前提就是“虚构”,但其主题和思想却在强烈地呼唤真实。表演艺术之所以美,是因为其无形之中连接了生活自然的许多部分,并在虚构的故事中迸裂出真实的火花。面对虚构世界中发生的真实联系,以及真与非真的悖论冲突,我们必须探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自然的真实性的关联。
一、表演艺术真实性和生活自然真实性的基本概念
(一)生活自然的真实性
关于生活自然的真实性的界定,可以参考文学理论概念。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也就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炼,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它是自然的、原始的、粗犷的,真实的。而广义的“生活的真实”则包括狭义的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和科学的真实。
(二)表演艺术的真实性
表演艺术的真实性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即:自然性的真实、社会性的真实、人的真实、性格的真实、个性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性、逻辑的真实、时代的真实、风格的真实、时间与空间的真实以及技术的真实。正是以上丰富的层次构成,才让表演艺术不论是呈现风格还是表演方法,都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
二、表演艺术真实性的创作前提与要求
(一)表演艺术真实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假定性和真实性都属于表演艺术的特性,但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却是依附在假定性当中的。二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违背的,而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首先,假定性是进行表演艺术创作的前提。这一点具体可以体现在表演体系中规定情境的设置上。规定情境的存在给导演和演员等多个创作单位界定了一个清晰的创作空间。不仅在时空环境等外部规定情境上有所要求,同时也在角色的性格与个性上有所设定。也由此,只要是表演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真实发生的,只要它发生了,就是假定的。其次,假定性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追求表演艺术的真实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在其表演体系中提出,演员需要通过“在假定情境中的热情的真实和情感的逼真”来获得表演的真实性。他的表演体系一直着重追求演员在规定情境中展现真实、逼真的人物情绪与精神思想。一方面他强调了表演艺术中假定性这一特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真实性是演员进行表演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由于不同的表演作品有不同的创作手法与表达方式,所以其假定性的程度也存在差异。比如我国的戏曲,就因为其写意化、无实物等特点而具有极高的假定性。但正是这些特点,让戏曲更好地传递了角色与角色之间真实的情感纠葛,也由此更好地追求了表演艺术的真实性。
(二)表演艺术真实性的创作条件
演员作为表演艺术的直接创作者,进行表演真实性创作的条件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从自我出发,开掘自身的独特经验,营造人物个性的独特表达。演员在进行角色塑造的过程中有一个相对重要的环节就是找到自己与角色的共通点,而寻求共通点的前提则是对角色建立清晰又完整的认知。这就离不开演员对规定情境的分析与理解。演员不仅需要挖掘角色本身具备的个性特征和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塑造方法和表达方式。若能把握住这点,即使自己与所扮演的角色在个性特征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也可以进行有效的表演创作。第二,同时把握共性的真实与个性的真实。所谓共性的真实指代的是真实生活的基础和准则。而演员要实现个性的真实则必须强调自我艺术感觉的真实和准确,由此才能更加完整地进行人物塑造。也就说在把握规定情境的前提下,演员需要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溯和梳理,甚至是挖掘和拼凑。一方面演员对于现实生活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清晰的判断,对于剧本提供的人物要素做好梳理。面对创作素材的缺失,演员还需通过多种途径去填补自身经历的空缺。我国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在排练经典剧作《龙须沟》时,为了将当地的生活气息与环境特点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要求加入符合地域特色的商贩吆喝声。为了追求最真实的舞台效果,演员们深入实地,走街串巷地寻找真实的小商贩,并对他们的叫卖声加以模仿。不仅如此,焦菊隐先生还提出对于吆喝声的模仿不能仅限于技术性的相似,还要随着剧情的深入以及所扮演角色的思想情感发生变化,由此才能完成烘托、陪衬这一功能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惟妙惟肖。另一方面从演员自身出发,则需要调动自身情感以及找到相关素材去刺激自己的表演创作。由斯坦尼表演体系衍生的“美国方法派”就对虚拟情境中的真实表演进行了有效的训练。方法派围绕“情绪记忆”和“即兴表演”两大要素来帮助演员在规定情境中探索表演的各种可能性,让演员在面对特定的演出情境时,可以有机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并加以设计从而探索到合适、准确的创作途径。举例来说,当一位演员需要根据剧中某一处情境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时,他就需要去回溯自己过去生活中遇到过的类似的经历,找到当时自己的身体感觉甚至只是简单的肌肉跳动。在此前提下,演员再进行多次调整并可以有机应用在表演过程中。由此达到丰富创作素材,提升表演创作能力的目的。
三、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和生活自然真实性的区别与关系
由上文所讨论的假定性可以看出表演艺术与自然生活的关系:表演艺术离不开假定性,所以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不能等同于生活自然的真实性。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一)表演艺术真实性与生活自然真实性的区别
生活的真实是全息的真实,而表演艺术的真实则是局部的,有选择的真实。也就是说表演艺术并非在模仿生活而是在表现生活。表演艺术并不是为了制造生活的幻觉,而是在假定的前提下创造一个追求艺术真实的世界。2018年的两部热播大剧《延禧攻略》与《如懿传》描绘的都是历史上乾隆时期的后宫故事,在历史背景、人物设定、重要事件等方面都是一致的,但是最终的呈现以及剧情走向却是大相径庭。但正是因为两部剧的相似,才引起了广大观众如此持续性的讨论。对比两部电视剧,“生活的真实”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以及重大事件等方面:年代为乾隆年间;几个主要人物:乾隆、富察皇后、令妃、继后;主要事件:富察丧子,继后削发等,这些信息量都是有历史记载并且真实存在过的“生活的真实”。而两部剧的不同之处着重体现在:两个乾隆不同的人物个性,以及两个“令妃”天差地别的人设上。《延禧攻略》中的令妃聪慧机灵,善良正义,而《如懿传》中的令妃则沦为反派,狠毒狡猾。人物个性和性格都是历史上无法考证的,但也由此给了演员极大的空间去创作。让演员在两个不同的情境之下,以把握人物个性特征为主进行表演创作,由此来追求表演艺术的真实。
(二)表演艺术真实性与生活自然真实性的关系
尽管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表演艺术是对自然生活的凝练与提炼,并将其赋予美的种种,引导人们进一步挖掘和品味生活。不论是戏剧舞台还是影视作品中,总会有很多经典的角色通过演员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话剧《家》中的鸣凤、《雷雨》中的繁漪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等。这些角色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她们所经历的人生变故却是现实的缩影。繁漪在年代大环境下对于爱情的追求,鸣凤不甘受辱后的投湖,布兰奇经历人生变故后一次次迷失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这些生动的角色由剧作家创作,活在虚构的情境中,与真实世界的观众并无交集。但她们所经历的成长,所流露出的情感却呈现出一种极致的真实,真切地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不仅如此,上文也提到把握共性的真实,是进行表演艺术真实性的创作前提。所谓共性的真实指代的是真实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也就是说自然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对表演艺术是有所启发的,是表演艺术的创作蓝本。近年来,有大量的表演艺术作品都来自于对真实生活的改编,并通过表演创作放大了人物的特点,聚焦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比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滚蛋吧,肿瘤君》就分别以漫画、电影和话剧三种形式来呈现给大众。该剧讲述的是天性乐观向上的主人公熊顿突患淋巴癌,不得不走上与病魔抗争的故事。不论是哪一种呈现方式,作品都只取材了主人公的病症以及她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做了很多润色的处理,并没有全部照搬她真实的生活情况。这样一来,观众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作品所要传递的积极生活的正能量与信息。生活自然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多维度的,都可以帮助表演艺术有更真实的呈现。比如《唐山大地震》与《海啸奇迹》这两部灾难电影,都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灾害——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极度真实的故事背景不仅给了观众逼真的代入感,在表演创作阶段也给了演员们最极致的规定情境。刺激演员用真实的表演把极端灾害下人类的危机处境和生存选择呈现于观众面前。较为特别的是,在《唐山大地震》中与地震有关的画面只有短短几分钟,着重描写的是后续三十二年里不同角色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将对人性的思考与刻画更为真实地集中呈现于观众面前。剧中讨论度最高的片段之一就是灾难发生后,一块石板同时压住了一对姐弟,由演员徐帆饰演的母亲却只能在姐弟俩之中选择一个救活,这段情节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如此极端和残忍的选择,不仅通过另一个视角让观众感受到自然灾害的残忍与无情,也将人性的挣扎、脆弱、坚韧等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观众。还有一些艺术作品则选择聚焦普通人的生活故事进行创作,比如近两年比较有名的美剧《摩登情爱》。该剧取材于《纽约时报》每周更新的同名专栏,自2019年首播就收获好评无数,并于2021年更新了第二季。这部剧之所以广受好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故事都是改编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剧中所讨论的人物关系与矛盾点也与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由演员安妮·海瑟薇出演的一集中,讲述了一位饱受双向情感障碍困扰的女性所经历的生活变故。该集播出后将“心理疾病”这一话题推向热议,揭示了现代社会快节奏下的人们对于隐性的精神疾病的忽视与误解。与此同时,该剧也呼吁社会不仅要了解这类疾病,更要对身边的患者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同样的,该剧的第二季又紧跟当下,融入了新冠疫情这一巨大的生活背景,讲述了一对相识于疫情前夕并互有好感的男女,在本该如约见面的日子里,突然遭遇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城市封锁,从而人物关系走向未知的故事。通过聚焦于普通人的爱情故事,从而讨论新冠疫情对人们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呼吁人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享受生活中看似简单却值得珍惜的爱与温暖。由此可以看出,这部美剧不管是从故事背景还是人物设置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了当代人的爱情。演员们充满温情的表演与诠释,让观众对于剧集讲述的故事充满亲切感与认同感。表演艺术的创作离不开自然生活的启发,即使是没有改编真人真事的艺术作品,演员在进行表演创作的时候也需要囊括自己对生活的思考,需要挖掘自己的人生经历。将角色的所思所想融入自己的人物塑造中,用自己的理解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不论是从影视屏幕还是戏剧舞台,都真切地相信眼前所感受到的艺术世界。由此,我们可以总结:表演艺术的真实性是在假定中,对自然生活的一种集中与提炼的真实,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呈现方式在鉴赏者的心理情感上得到认同的一种真实。所以相比较自然生活的真实性,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往往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更动人。
四、结语
表演艺术的真实性是以假定性为前提,源于但不等同于自然生活的真实性。但对于表演创作者来说,不仅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还要学会把握假定性,从而更好地呈现表演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2]喻恩泰.戏剧表演艺术假定性当中的真实性[D].上海戏剧学院,2005.
[3]吴晓江.浅论话剧导演排演中国戏曲的得失[J].戏剧文学,2017,(2):16-21.
[4]刘军.话剧表演中的情感运用探究[J].剧作家,2018,(4):124.
《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自然真实性的关联》来源:《戏剧之家》,作者:陈思含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