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音色技巧的把握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0 10:07:47 更新时间:2022-04-20 10:07:4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的三个主要属性即音量、音调、音色。音色的不同取决于不同的泛音,正是这些泛音决定了不同的音色。通过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先在音乐审美中对音色的重视程度。而我们习筝者,作为民族乐器的传承者,在学习与教学中更加应当关注音色在演奏传统民族音乐中的重要性。
一、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客观因素
本文将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因素概括为“客观因素”与 “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含:第一,古筝的选材。制作古筝对于原材料的选择十分讲究,木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琴板的弹性和传声性能。现在常用的古筝材料主要是梧桐木、古夷苏木、红木、紫檀木等。音色优良的古筝应选择硬度适中,纹理细密均匀,无结疤、无斜纹和扭转纹的桐木板,而琴的镶板则应用硬度较大、木质坚实的木料。第二,古筝的共鸣箱。古筝共鸣箱的面板薄厚,对古筝的音色有直接影响。例如,面板太厚,音色就会尖细,使之音量小;反之,面板太薄,音色就会空洞干瘪,缺乏穿透力。底板的音孔过小,余音太短;音孔过大,则声音不够集中,缺乏穿透力。第三,琴码。它是琴弦和面板的传振支柱。一般以酸枝木制作最佳,上端镶嵌的小骨片常用象牙,为稳固筝弦,调整音色。码子与前岳山的高度比例也影响古筝的音色。第四,琴弦。现在较为常用的琴弦是金属尼龙合成弦,低音浑厚,中音柔和,高音清脆明亮。第五,义甲。好的义甲为玳瑁材质,坚实又富有弹性,薄厚适度。较常使用的是一面为弧形,另一面为平面。这样的单弧义甲中间厚两边薄,发音厚实明亮,音质纯净柔美。
二、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主观因素
(一)正确的演奏方法是把握古筝演奏音色技巧的基础 1. 古筝常用的演奏方法是夹弹法和提弹法。夹弹法,是指在演奏时两指呈八字形,手掌撑住后靠掌关节运动,弹完后靠在运动方向的相邻琴弦上。为使发音整齐,手掌平稳,可将无名指与小指扎桩弹奏。夹弹法因借助手臂与手掌的发力,发音饱满且铿锵有力,常用于北派传统筝曲的弹奏中,追求质朴凝重、深沉苍劲的音乐风格。提弹法,是指在演奏时,以小关节运动为发力点,朝掌心方向弹奏,弹后指尖迅速反弹回预备手型。因为提弹法主要运用第一指关节的发力,所以触弦快,余音短,声音清脆明亮,颗粒性较强,常用于南派传统筝曲的弹奏中,善于表现轻快跳跃的音乐。在现代筝曲中,根据乐曲音色的需要,在演奏中常交替使用两种演奏方法。 2. 在古筝的演奏中,指甲触弦的方法对音色的变化有直接作用。第一,手指触弦时,入弦的深浅、指甲的角度、弹奏的位置以及触弦的力度与速度都会影响音色的形成。触弦深时,阻力大,发音厚实,余音较长。如在演奏《广陵散》时,为了表现出主人公的慷慨激昂之情,在弹奏时需要通过深入触弦的方法增加指尖声音的厚度,追求浑厚苍劲的音色。如在《草原英雄小姐妹》快板段落的演奏中,右手采用快速勾托抹托指法时,则需要用到浅入弦的方法,因其阻力小,指尖动作反应敏捷,使得发音干净、清晰,生动刻画出小姐妹们朝气蓬勃的精神。第二,手指触弦的角度与速度。触弦的角度以甲片与琴弦正面形成的角度为佳。在弹奏轻快、跳跃的旋律时,如《井冈山上太阳红》的快板段落,触弦的速度要快,这样发音也就清脆、干净、有颗粒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情绪。在弹奏深情如歌的旋律时,触弦速度可慢些,如《茉莉芬芳》慢板右手的旋律,触弦的速度要慢,与左手的伴奏音型形成对比,右手的旋律要尽可能地突出。第三,发力。“力”即指甲触弦时作用于弦上的力量。演奏时的用力需要肩膀、大臂、小臂、手腕与指尖之间的配合,在实际的弹奏中,不同位置的发力表现出的音色也不一样。例如,在演奏《溟山》的引子时,除了指尖发力外,需要联合手臂与手掌的力量,甚至整个上身的力量,通过将手臂手掌的力量传送到指尖,发出深沉、浑厚的音色。另外,在演奏轻快跳跃的音色时,手腕需要保持放松,将力量落到指尖使发音干净清脆。第四,在同一根弦上不同的触弦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音色,在实际演奏中,常在靠近前岳山大约 5-6cm 的位置触弦。如《晓雾》右手声部的旋律线条要演奏得柔和、松弛且连贯,展现出什刹海如烟的柳色以及紫禁城若隐若现的画面。左手伴奏在中低音区做固定音型的弹奏,这时通过触弦点的左右移动以及触弦的深度和力度变化,形成丰富的音色层次,表现出清晨薄雾迷蒙的北京城中一片安详、美好的景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树立音乐审美,根据乐曲的不同情绪,教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触弦点,以表现作品的音色层次。
(二)音色的鉴别力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把握古筝演奏音色技巧的关键在学习每首乐曲前,首先,需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其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增强演奏者对音乐作品音色的想象力。例如古筝曲《临安遗恨》以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飞的事迹为题材,整首乐曲以《满江红》的曲调为旋律素材,表现了岳飞被奸臣秦桧所陷害,囚禁临安狱中的故事,作品中既有岳飞临刑前对家人细腻思念的“儿女情长”,又有对奸臣当道的憎恨、对江山社稷的担心,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家国情长”。通过对曲谱的分析,演奏者找出这几种情感分别体现在哪些段落中,就可以在演奏该乐曲时提高对音色的鉴别力。例如,乐曲以一段激昂悲壮的钢琴前奏开始,古筝以强有力的和弦配以左手大幅度的刮奏,凸显出气吞山河顶天立地的气势,同时也奠定了悲壮的基调。那么在演奏这段音乐时,触弦应该是干净利落的,音色大气磅礴,充满爆发力,如同看到岳飞怒发冲冠般的慷慨激昂。在全曲几个慢板段落中,要紧扣“感人” 的基调,音乐中既有岳飞对江山社稷的担忧,对百姓疾苦的思虑,又有对家中亲人的思念。所以在演奏这几个段落时,要特别注意左手按滑音的演奏技巧,如音准的控制、按弦的节奏以及揉弦的速度、演奏的力度都要细致入微,才能将细腻的情感表达到位。快板段落,以钢琴奏出低沉有力的附点节奏来模仿奔腾的战马,将听众带回疆场,古筝快速的双食指点奏,由弱渐强,情绪越来越强烈,仿佛置身疆场看见岳飞率领着他的将士们为了江山社稷、百姓安危,浴血沙场奋勇抗敌的场面。
三、在教学中改善古筝音色的方法
(一)强调音色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音色的训练,尤其是在社会普及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建立音色的概念,将音色放在与技法同等重要的层面。让学生聆听同一首作品,通过优劣两种音色的弹奏处理,而产生音乐感受对比,抑或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古筝乐曲,从而让学生认真感受音色差异以及不同音色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意境。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演奏乐曲《枫桥夜泊》的 A 段时,左手以低音沉稳的和音以及中音区同音反复持续的切分音节奏,衬托出右手柔美略带伤感的主题旋律,此处左手低音的和音,最好采用小指与大指的结合弹奏,通过调整指甲触弦的深与浅,做出音色强弱明暗的对比,进一步勾勒出夜雾茫茫的江面上隐隐约约的“渔火”。右手触弦的音色要保持连贯,通过每句开头到结束抑或扬的演奏处理,突出旋律线条,呼吸要平稳,表现出主人公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的孤独寂寥之情。通过对音乐画面的勾勒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与音乐主题相对应的音乐意识,从而准确地表现出音色。对音色有正确的认识后,就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演奏出符合音乐形象的音色。
(二)改进演奏者的演奏方法与训练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的触弦练习,打好基本功。要突出手指一关节独立性训练的重要性,比如一个音在不同节奏型上的训练,达到加强手指独立性训练的目标。教导学生根据不同作品音色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演奏方法。例如在演奏《幻想曲》的引子部分时,一上来运用苗族飞歌的音调,仿佛让人置身于云贵高原神秘的崇山峻岭之间。在琶音的演奏上,第一个与第三个略强于第二个和第四个,节奏松紧适宜。第一个与第三个琶音,力度稍强,音色明亮,演奏位置靠近岳山,指尖挂住弦后用大臂带动,连贯洒脱大气地奏出。第二个与第四个琶音,音量较弱,音色较柔和,演奏位置靠近琴码。一张一弛、一松一紧,通过指尖音色的控制,生动地体现出来。再如《林冲夜奔》 “暴风雪”段落中,摇指的演奏整体较多,靠近琴码位置,在长拍摇指中,使用“游摇”,描绘出林冲夜奔梁山,大雪封山,艰难前行的画面。在摇指技法的训练中,教学生掌握手腕摆动发力的动作,启发学生感受摇指中大臂、小臂、手腕与指尖的动作要领。在课堂及课后练习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录音或者录视频等方式,更加准确直观地进行感受与练习,进一步研究触弦方法的不同是如何对古筝演奏中的音色产生影响的,从而使学生通过合适的演奏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需要的音色层次。
(三)丰富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在教授每首作品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对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情感、曲式结构等进行了解学习,通过理论层面的赏析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注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鼓励学生多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掌握古筝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与风格流派演变。例如浙江筝派代表曲目之一《月儿高》,借鉴传统大套文曲的结构,属于套曲形式,传谱中共有 12 段,并且每一段都有各自的名称。与其他文曲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曲旋律既有优美典雅的音韵,又富有宏伟壮观的气势,是一首借月抒发文人情怀的佳作。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知识层面的拓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 杨 琳 . 古 筝 演 奏 的 音 色 问 题 [J]. 中 国 音乐 ,2009,(3):197-199.
[2] 吴燕菊 . 高校古筝教学中音色的训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J]. 戏剧之家 ,2018,(19):173-175.
[3] 曲明明 . 古筝演奏中音色的体现及把握分析 [J]. 大舞台 ,2015,(08):164-165.
《古筝演奏中音色技巧的把握》来源:《戏剧之家》,作者:喻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