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机械工艺优化
所属栏目:车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21 10:28:09 更新时间:2025-01-15 15:41:54
任雪 包艳坤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未来汽车车身覆盖件及覆盖件模具制造领域将怎样通过新技术革新来提高冲压成形工艺合理性设计,以此减少对模具调试的工作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生产效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研究车身覆盖件成形技术有着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对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机械工艺优化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车身;冲压成形;工艺优化
1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车身覆盖件表面特征在于冲压件质量,其质量主要包括车身覆盖件的冲压成形尺寸形状精度保证、厚度变化情况、表面质量是否光滑等,以及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两个方面。从另一方面来分析,车身覆盖件材料本身的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能相互独立存在。车身覆盖件材料制作的尺寸和形状精度都受到其材料的弹性变形的影响。所以,怎样把握好弹性变形规律从而实现控制弹性变形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数之一。另外还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车身覆盖件的表面质量,例如原材料的表面状态、晶粒本身大小和模具对冲压件表面的擦伤等等一系列因数。
2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基础
2.1覆盖件分类与特点
汽车车身覆盖件种类繁多,根据其安装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发动机舱盖、车顶盖、行李箱盖、前后翼子板、车门及保险杠等几大类。这些覆盖件不仅构成了汽车的外形轮廓,还承担着保护内部结构、降低风阻、提供乘客舒适性等重要功能。结构上,其多采用薄钢板或铝合金等轻质材料制成,具有尺寸大、形状复杂、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质量上,覆盖件需具备良好的刚性、抗凹性、耐腐蚀性以及精确的装配尺寸,以确保整车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2.2冲压成形原理
冲压成形是一种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对金属板材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加工方法。其基本原理在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即在一定温度和应力条件下,金属材料能够发生永久性的形状变化而不破裂。冲压成形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上料、定位、冲压、卸料等步骤,其中冲压阶段是关键,它决定了零件的最终形状和质量。主要设备包括压力机、模具、送料装置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这些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冲压形的效率和质量。
3冲压成形机械工艺分析
3.1工艺流程概述
当前汽车车身覆盖件的冲压成形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步骤: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设计并制造冲压模具;随后,将预先裁剪好的金属板材送入压力机中,通过模具的精确合模,对板材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需的覆盖件形状;在冲压过程中,还需根据材料特性和零件形状调整工艺参数,如冲压速度、压边力、润滑条件等,以确保成形质量。
3.2工艺问题分析
从模具设计角度来看,由于覆盖件形状复杂多变,模具设计往往需要高度依赖经验和试错,导致设计周期长、成本高,且难以保证模具的精度和耐用性。在材料选择方面,不同材料的成形性能差异显著,如何根据具体零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课题。此外工艺参数的设置也直接影响成形质量,不合理的参数设置容易导致零件出现起皱、破裂、回弹等缺陷。
3.3仿真模拟应用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优化工艺参数,减少试模次数和成本,仿真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冲压成形工艺分析中。通过建立精确的有限元模型,可以模拟金属板材在冲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以及流动情况,从而预测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变化。仿真结果不仅可以为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有力支持,还可以帮助工程师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成形问题。
4机械工艺优化策略
4.1模具设计优化
在模具结构优化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CAD/CAE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优化模具的型面设计、导向结构以及卸料装置,减少模具在冲压过程中的变形和磨损,提高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在材料选择优化上,根据覆盖件的材料特性和成形要求,选用高强度、高耐磨性的模具材料,如合金钢、硬质合金等,并通过热处理工艺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硬度和韧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4.2工艺参数优化
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冲压速度、压边力、润滑条件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冲压成形过程的数值模型,模拟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变形行为,预测零件的成形质量和潜在缺陷。根据仿真结果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际冲压试验验证仿真预测的准确性,并调整优化工艺参数,直到达到理想的成形效果。在优化过程中,特别关注压边力的分布和大小对零件成形精度的影响,以及润滑条件对模具磨损和零件表面质量的作用。
4.3合理的工艺补充设计
尽管在车身覆盖件冲压拉延完成后,所述的工艺补充面不发挥任何作用,但是车身覆盖件在拉延生产中,工艺补充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车身覆盖件板料的有效价值,而对于车身覆盖件的工艺补充面能减小则尽量减小,当然在减小工艺补充面之前应考虑车身覆盖件能否顺利完成冲压成形至关重要。同时车身覆盖件板料的流动性的变形阻力也受凸凹模圆角大小的制约,凸凹模圆角大变形阻力低,材料易于冲压成型及拉延,而圆角小则阻力大。压边力过大时,进料阻力明显就会增加,这样可以起到防止起皱缺项的发生,可提高车身覆盖件板料拉延件的刚性;相反,进料阻力过小时,这样就降低了抗起皱风险,但可提高抗破裂的能力。
4.3先进技术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冲压成形工艺的效率和质量,本文还探讨了激光拼焊板技术、多工位压床等先进技术在冲压成形工艺中的应用和优化。激光拼焊板技术通过将不同材质或厚度的板材进行激光焊接拼接,形成整体性能更优的板料,有助于提高冲压件的强度和轻量化水平。多工位压床则通过集成多个冲压工位于一体,实现自动化连续生产,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
4.4质量控制与检测
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冲压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冲压力、位置偏差等,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情况,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质量追溯系统则通过建立详细的生产记录和追溯机制,确保每批零件都能追溯到其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和检测数据等信息,为问题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如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等,对冲压件进行内部缺陷检测,进一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模具设计优化、工艺参数调整、先进技术应用以及质量控制与检测等手段的综合运用,成功解决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优化后的工艺不仅提高了冲压件的成形精度和产品质量,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升了生产效率。未来工作将继续深入研究冲压成形过程的物理机制和数学模型,提高仿真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探索更多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在冲压成形工艺中的应用潜力;加强工艺优化与智能制造技术的融合,推动冲压成形工艺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权.基于综合平衡法的注塑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J].塑料科技,2011,39(1):84-88.
[2]王平,练毅,刘德仿,等.基于DEFORM-3D的外凸台内齿圈件正交试验法工艺优化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4):127-129.
[3]马银余.浅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研发策略[J].汽车维修技师,2024(6):2
[4]代丽,王艳波,王芳.汽车前盖冲压缺陷问题分析[J].模具工业,2020,46(6):26-30.
[5]赵子海.铝后门外板回弹补偿措施研究分析[J].模具工业,2020,46(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