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方面的博士论文范文及投稿期刊
所属栏目:学术知识
发布时间:2024-12-23 16:04:45 更新时间:2024-12-23 16:15:48
一、关于农业方面的博士论文范文5篇
范文1:水稻COP9信号体(CSN)在碱性胁迫下的代谢调节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最重要的主要作物之一,其高产量和稳定产量对满足世界人口的粮食需求至关重要。在其生长过程中,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中国东北地区是关键的水稻种植区和主要的水稻生产区。然而,东北地区西部大片地区被广泛的苏打盐碱土覆盖,显著影响了水稻的生长、繁殖和产量。因此,迫切需要阐明水稻对碱性胁迫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这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COP9信号体(CSN)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蛋白复合物,最初在拟南芥中发现,由八个亚基组成,分别命名为CSN1到CSN8。先前的研究表明,CSN通常通过调节信号转导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例如通过调节活性氧(ROS)信号来应对氧化胁迫,通过调节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茉莉酸(JA)信号来应对盐胁迫,通过调节生长素信号来应对热胁迫,通过调节DNA损伤和生物修复来应对光辐射。然而关于CSN参与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的报道很少,特别是CSN1在碱性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尚未揭示。本研究着重探讨OsCSN1在水稻碱性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和代谢调控。 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 更多
关键词: 水稻;碱性盐胁迫;COP9signalosome;OsCSN1;ABA信号通路;有机酸;
范文2:可移动元件促进肠杆菌科细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传播及耐药水平增强的机制
摘要:抗生素耐药问题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因素之一。在广谱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广泛流行的现状下,替加环素仍然是治疗复杂耐药肠杆菌科病原菌感染的关键药物。然而,定位于可移动元件并介导替加环素耐药性的tet(X3/4)以及tmexCD-topr J变异体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替加环素耐药现状的关注。这些耐药机制的出现可能会削弱传统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河南省具有庞大养殖业体量,而在大量的养殖或餐饮环境中,人类与动物都可能成为耐药基因交叉传播与储存的温床。此外,河南省庞大的患者群体也可能促进抗生素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对这些具备耐药传播高危风险区域中相关耐药的携带与传播途径情况都需要大量的监测研究。当前的研究仍然缺乏对河南省内替加环素相关基因传播途径的充分探索以及其大规模流行情况的分析。所以阐明河南省内替加环素相关基因传播机制和流行特征是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收集并分析了1987株河南省人源以及动物源肠杆菌科细菌的全基因组数据,tet(A)v的阳性率约为55.56%,而tet(X)以及tmexCD-topr J变异体的阳性率仅为0.7%。其中91.0... 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性;替加环素;肠杆菌科细菌;可移动元件;传播途径;高水平耐药;
范文3:丙嗪嘧磺隆在稻田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研究
摘要:丙嗪嘧磺隆(Propyrisulfuron)是由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研发的新一代具有稠合杂环结构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因安全、高效、广谱及选择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稻田和旱地杂草的防治,具有替代苄嘧磺隆等常用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巨大潜力。然而,丙嗪嘧磺隆在稻田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理效应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以丙嗪嘧磺隆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与大田试验,充分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建立了丙嗪嘧磺隆在稻田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系统研究了其在稻田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结合Qu ECh ERS前处理与高分辨质谱技术,建立了丙嗪嘧磺隆在稻田环境样品中残留测定的UPLC-Q-TOF-MS/MS方法。首先,考察了丙嗪嘧磺隆残留检测的线性、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特异性和储存稳定性等方法学参数。结果表明,在10μg/kg~10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定量下限为1.24μg/kg~3.85μg/kg;在10μg/kg~200μg/kg添加水平下,日内与日间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82.80%~106.93%和1.... 更多
关键词: 丙嗪嘧磺隆;残留分析;消解动态;降解;吸附;生态毒性;
范文4:基于新型遥感指数的大宗作物高效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大宗作物作为种植面积较大、在农业生产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农作物种类,其稳定的空间分布和粮食产出是应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同时与全球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以及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息息相关。遥感因其数据的可获得性、数据源的丰富性等优势为全球的作物识别分类任务提供了绝佳的数据支撑,因而基于遥感的大宗作物分类技术发展日渐迅猛并取得诸多成果。然而,大尺度、高效的大宗作物分类技术一直以来都面临诸多挑战。这主要由于:(1)大宗作物在全球分布非常广泛,具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灌溉条件、管理方法等自然/人为差异,加之不均一的物候特征综合导致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等诸多问题,从而大范围目标作物分类识别标准参差,造成算法普适性弱;(2)当下主流分类算法或是高度依赖训练样本(例如监督分类算法),在大区域(例如全球/国家尺度)推广应用时耗时耗力、经济成本较高;或是高度依赖长时间序列影像,在大空间应用时面临大量影像输入加之复杂的预处理流程,获取/更新大尺度制图结果过于滞缓,影响决策制定;同时其高计算及存储资源需求量也限制了该方法在普通用户中的应用可行性;(3)针对大宗作物发展的高效分类识别指标较为稀缺,大多依赖常... 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制图指数(GWCCI);大宗作物高效分类识别方法;Sentinel-2/哨兵2号;色素指数;冠层含水量;
范文5: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普惠金融以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局限,提高金融服务“三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地区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约束问题,为我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持。2020年我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贫困性质由生存性贫困转向更为复杂的多维相对贫困,其中“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这类群体逐渐成为多维相对贫困群体,成为新贫困形势下的重点关注对象。而这类群体因农业弱质性和农户弱势性等因素,抗风险能力差,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创造富裕能力弱,身处脆弱性背景一旦遭遇风险冲击易陷入困境。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全面振兴进入“提能力、上水平”的新阶段。“提能力、上水平”重在提升农户群体内生可行能力。在新贫困形势和新阶段下,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成为提升农村多维相对贫困家庭(以下简称“农村贫困家庭”)内生可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本研究的研究主题。为了量化内生可行能力,本研究引入了家庭发展韧性指标,用以反映家庭在面对各种压力源和多重冲击时长时间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并解决如下三个科学问题:第一,如何测度... 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家庭发展韧性;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生计;多维相对贫困;
二、关于农业方面的博士论文投稿期刊
1、《吉林农业大学》北大核心+CSCD扩展版
复合影响因子:2.736
综合影响因子:1.731
出版周期:双月
平均出版时滞:362天
2、《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北大核心+CSCD扩展版
复合影响因子:2.729
综合影响因子:1.872
出版周期:双月
平均出版时滞:123天
主要刊登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林学、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和烟草学等学科领域稿件。
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北大核心+CSCD
复合影响因子:2.254
综合影响因子:1.653
WJCI分区:Q2
出版周期:双月
平均出版时滞:184天
是否收费:是
4、《农业技术经济》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复合影响因子:10.695
综合影响因子:7.073
WJCI分区:Q1
出版周期:月刊
是否收费:是
5、《农业现代化研究》北大核心+CSCD扩展版+AMI扩展
复合影响因子:4.842
综合影响因子:3.032
出版周期:双月
平均出版时滞:126天
是否收费:是
6、《中国农业科学》北大核心+CSCD+卓越期刊
复合影响因子:3.804
综合影响因子:2.673
WJCI分区:Q1
出版周期:半月
平均出版时滞:290天
是否收费:是
以上是关于农业方面的博士论文范文及投稿期刊,正在撰写农业方向博士论文的作者,可参考范文,以及所要投稿的核心期刊,同时,确保论文方向和水平符合期刊要求,提高论文发表期刊的几率。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