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的新陈代谢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3-31 10:10:16 更新时间:2011-03-31 10:10:16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展场选择在苏州河沿岸的传统民族工业区,这里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价值。这些建筑遗产的新陈代谢,民族工业文化的保护,成为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主题。上海世博会在这方面的尝试,将使我国产业类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通过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和实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新陈代谢;产业建筑;建筑遗产再利用
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的生命含义
最初人们在解释城市时,只是将其作为具有居住、生产、游戏和交通四大功能的“机器”,而后又上升为拥有比较复杂功能的“器官”,但身为世博会总规划师的吴志强认为:城市其实更像一个“生命”,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真正解读城市的核心价值,才会从根本价值上尊重城市和人类;具有“生命”含义的城市,才是更美好的,才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城市的惠泽。具有“生命”含义的城市,就必然被视为一个历时性的生命综合体,而其也必然要经历不间断的新陈代谢。妥善处理“新陈代谢”中“新”与“陈”不同城市空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各个城市建设者所必然面对的问题。
二、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新陈代谢--上海世博会的建筑遗产策略
在上海浦西地区卢浦与南浦大桥之间近75hm2的世博会围栏区范围内,大部分为江南造船厂及上钢三厂等历史厂区所在。该区域属典型滨江¬产业类历史地段,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价值。如何留住这些建筑遗产,保护民族工业文化,让“新”“陈”建筑空间合理并存,也就成为本届世博会总体规划的主题之一。
从现有的规划方案看,上海世博会保护了38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将其分成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保留历史建筑、改造利用建筑等四类建筑。依此分类,园区内保留和改造利用的建筑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近六分之一。而江南造船厂等25万平方米近现代工业老厂房将更新为会展场馆和设施,与新建建筑一起在世博的舞台上继续发挥自己的功用。
三、产业建筑再利用的理想演绎--南市电厂改建工程
坐落于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南侧的南市电厂主厂房改建工程,可谓是对产业建筑“新陈代谢”的理想演绎。作为UBPA一期工程,原先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南市电厂在改建后将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展馆之一“未来探索馆”及城市最佳实践案例报告厅,通过独特的展示内容及方式,向人们诠释全新的生态城市生活方式与发展模式,体现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1.建筑的可持续利用
南市电厂主厂房改造设计保留主要结构和内部部分设备,最大限度保持建筑的原¬有肌理,再现强烈的工业文明意向。在整体结构方面,改建工程完整保留原有结构体系,通过加设位移型阻尼器等方法进行加固,保障建筑性能、减小加固投入。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则延续原厂房立面特质,基本保留原立面高侧窗、点式窗及条形窗,外墙采用与原立面纹理一致的夹心保温板。内部改造中,设计方案将原¬厂房内的吊车作为未来展厅中的观展工具,保留原有主要附属设备及屋顶平台粉煤灰分离器作为传统火力发电的主题展示。
2.江¬水源区域能源中心
南市电厂毗邻黄浦江¬,以江¬水源热泵技术为基础,建立区域供冷供热能源中心,可便于能源的集中管理,提高系统效率。该区域能源中心存在显著的先决优势:系统直接利用原有发电机组的黄浦江水冷却水系统,在原有基础上改建,仅增加了对水质进行预处理的设备取水,初期投资大大降低。结合世博园区的冬夏建筑的能源需求,根据全年逐时负荷模拟计算,江水源能源中心每年较传统空调采暖系统可实现节能6%以上。
3.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
作为世博会的永久性场馆及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门户建筑,南市电厂改建工程应用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技术,既是对传统“电厂”理念的延续,又是展示建筑节能减排的极好窗口。改造方案中,主厂房朝向南偏西31度,屋顶平面呈由南向北逐级升高的阶梯状形态,建筑自遮挡少,具有日照资源优势。光伏工程采用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平均年发电量约50万kWh,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178吨标煤,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四、上海世博会建筑遗产“新陈代谢”的背景研究
我国产业建筑遗产拥有丰富的空间形态类型,各个历史时期的产业建筑及空间特色亦具显著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和文化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建筑遗产都未能得到主管部门及社会的重视。
城市的更新与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传统的一扫而空、拆旧建新的建设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因其物质功能逻辑内在简单化带来的先天不足,而那种以考古学为基础的“文物保护”理念同样有着诸多不可忽视的弊端。那些无论在物质功能还是在社会功能上都不再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建筑遗产,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也不是博物馆式的冻结式“保护”。
事实上,这些被废弃的产业建筑不仅有其珍贵的历史价值需要挖掘研究,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改造再利用的现实价值。作为物质载体,产业历史建筑及地段见证了人类社会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产业建筑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利用其丰富的遗产资源,以更好地为当代或未来的多样性社会需求服务。从根本上讲,不存在不为了利用而进行的保护,保护就是为了再利用。建筑遗产的再利用,在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可能的矛盾间建立了相融并存的可行性,不仅维系了城市历史意象的连续性,而且将建筑遗产再次融入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日常经济文化生活中。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充分考虑了原有工业区内产业建筑再利用的各种可能性。各种保护、保留建筑在上海世博会上继续产生各种具有实用性的空间,发挥出与以往不同的作用。
五、结语
我国目前有关建筑遗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刚刚起步,已有研究成果尚不足以满足我国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社会需求和技术要求,而上海世博会则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使得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理论和方法的总结和实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然,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命题,仅依靠一次上海世博会是远远不够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各种因素,在建筑遗产的“新陈代谢”中往往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中国特定的城市化历史背景下,构筑建筑遗产再利用的理论架构,经由实践层面的物质性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富现实价值的应用前景。
参考资料:
1.常青.建筑遗产的生产策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冯•格康.建筑和可持续性.世界建筑,2000(4)
3.理想空间(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专刊),2004(12)
4.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