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思考
所属栏目: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12 09:35:49 更新时间:2011-04-12 09:14:49
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思考
李政权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中国是农业大国,正确的农业政策和先进地农业科技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业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只有农市稳定了,农民富裕了,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共同富裕和民主富强。所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保障。
关键词:农民增收 战略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与贫穷话别,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前进。因为“平均发展起来不可能”(邓小平论)沿海开放地区先发展起来一些地区相对落后了,邓小平生前想的是中国如何摆脱贫困,如何共同富裕。
一、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重视粮食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6.8%,但承担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吃饭问题。福泉的重大战略,即是“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城建兴市、环境上市、文化亮市”,如何认识农业稳市呢。据最新统计2008年底,福泉市人均耕地面积2.045亩,相当于全州人均2.5亩的0.7%的警戒线。45%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区,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总量的8.6%,全市五分之二的耕地受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干旱、干旱地区43%耕地严重退化。因此,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农业放在最重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正确的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上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投入的增加,粮食生产能力大大提高,30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已得到了解决。但是,应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一遇灾特别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就受到很大影响,在当前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绝不能忽视和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产粮食基地,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我们知道,农业产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农业产业结构的广义是指林业、牧业、农村副业、渔业等。狭义是指农业产业单指种植业,即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等农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是指农村多种经营产业,农村商业和农村工业化产业。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阶段。我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由市场决定、产业结构、产品数量、由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实现“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农业稳市就是要调整农业结构的着眼点放在大力发展高产、优产、高效、低耗农业上、看准市场、从市场需求出发更新粮食品种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生产。要抓住农产品供应较为充足的有利时机,结合本地区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找准产业定位,寻求发展特色产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发展高效低耗农业,积极发展出口创汇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对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结构及进行适应及时的调整,淘汰不适销对路的品种,各级政府和农技部门要加大力度,帮助农民增加名、优、特、新产品生产,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化特色产业和产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单一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和专业化转变,由单纯追求产品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生产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如何待这一相关问题:
当前,农业生产组织结构的突出问题是以一家一户作为生产单位,农户经营规模小,制约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要认清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农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任务,把保稳定作为促进发展的第一责任,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农业产业化的各类龙头企业的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它可以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管理经营和生产技能传送给农市、有效地解决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农户经济经营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连接问题,促进户销衔接和农业结构调整,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在现阶段,对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乡镇企业,必须坚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努力培养与提高经营管理的业务素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对新老企业找准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注重优化产品和企业结构,促进产业、产品升级以质量求发展的道路。乡镇的发展关键是利用好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即依山用山、依矿用矿、依林用林,以发展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工作服务的主导产业作用,福泉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磷、煤重晶等多种矿产资源。作为乡镇企业就要立足当地独天独厚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矿产业,带动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储藏、保鲜、运输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创名牌产品。从目前看福泉乡镇企业的创业与发展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特别是管理型人才的缺泛是发展乡镇企业的制约,为支持、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党委政府应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激励乡镇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指导乡镇企业向专、精、尖方向发展。
福泉市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是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和优化组织的重要因素,对乡镇企业自身的结构,效率、就业及环境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已造成巨大的显性和隐性损失。因此,必须通过改革探求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化过程与城镇化过程紧密结合的新的发展模式。在一定区域内统一规划乡镇企业布局,要集中连片发展减少城镇污染,培育各具特色的工贸小区,为农村实现城镇化创造良好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乡镇企业的发展,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产业,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目的。发展城镇关键是发展经济,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在加工,贸易和旅游等方面形成有特色的主导产业,特别要与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发展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产业发展,入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劳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因此,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时都必须向小城镇集中倾斜,这是对小城镇经济繁荣的基本保证。为加快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除了国家应制定小城镇吸引农民的相关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户藉改革及土地承包权限问题,农转非问题,建房购房和就业等等),当地党委政府要在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对迁入小城镇的农民住户,在就业、医疗、学生入学、应享有非农业人口的同等待遇。实施小城镇建设工程,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的住宅区内首先规划建设水、电、道路、电讯及环境等公共设施。
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从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视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针和政策,但这个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一是中央政策落不到实处,层层敷衍了事,拆迁资金手续难办,住房办证难,你推我,我推你,把农民当“球踢”,这种现象在一些乡镇时有发生;二是滩派项目太多,农村修路架桥绿化种树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达标活动支出;三是乡镇机构臃肿,供养人员过多,办事效率底,吃喝现象极为严重,超越财政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减少财政负担,从财政体制上解决乡镇政府办企业,健全农村民主制度,提高农民真正参与民主决策的程度,建立农民对基层政权的监督机制,切实清理相关部门对农村教育,把农民从重负中解脱出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的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条件。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是为农村创造生存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单靠粮食生产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必须拓宽农民增收领域,为农民寻求聚财之道。国家应制订相关支持、优惠政策,允许农民从事多种产业,要求法律的范围内允许农民自由流动,对不愿继续经营使用的土地,可以转租,也可退给国家。一方面便于农村土地的集中调剂与使用,另一方面更利于农村产业化,集约经营和种植结构调整,使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创办公益事业解决增收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生产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稳定全社会有着巨大影响和潜在效应。农业是提供社会基本生活资料和轻工业原料最最要的产业部门,对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各级政府不可低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党中央三令五声提出加快“三农”建设,向“三农”倾斜的战略任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基础建设条件差,发展不平衡,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许多农业有旱不能灌、涝不能排、靠天吃饭的落后的农业生产状况仍未从根本上转变,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单靠农业自身的投入是无力解决的,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重点是以水利、交通、电网、通讯等农村生产和生活设施建设。政府要充分利用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围绕科学种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对有针对性的紧密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研究的课题,政府要从人力、财力各方面大力支持、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制定引导农业科技下乡的优惠政策,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政府要给予奖励,使农业科技真正实现为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三、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的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只有农村农民都加入到现代化的进程,才能盘居国民经济的全局,实现长期的持续的发展,只有广大农村明显改变落后面貌,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十一五”规划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的高度,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福泉市实际,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搞好城镇建设规划,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把政策扶持与民辛勤劳动结合起来,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渠道,稳定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福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针对福泉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产品技术水平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现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经济先发展加工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科学技术和加工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户业整体技术水平。福泉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结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出重要发展战略目标,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新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是实现创新的根本条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 加强和谐社会,和谐村镇建设,大力开展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调查研究。多听取农民和企业基层组织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准确掌握基层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和企业职工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权益,保护调动农民企业职工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企业,加快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