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园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19 10:11:05 更新时间:2011-04-19 10:13:04
试论校园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
张杰
摘 要:校园景观环境是一个学校的形象,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品味。校园的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间接影响其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可见良好的校园景观对一所学校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是学校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的反映,更是满足师生精神心理需求,具有放松心情,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关键词:校园景观: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在积极建立师资一流、设施一流、后勤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学校,注重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快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升级更新速度,改善后勤服务工作,很多设备都可以一夜之间从无到有。但优良的景观环境不会一夜之间形成,需要精心规划设计,并通过数年的建设和维护后达到效果,过去大部分学校一般都是采用“先建筑,后环境”,并缺乏对景观的真正规划设计,通常中简单铺草种树,造成“满眼绿意”的假象,很少考虑人的行为、情感、心理,造成绿地使用效率低,缺少人文内涵,没有灵魂和主调。
校园景观环境是一个学校的形象,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品味。校园的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心理情绪、工作学习效率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间接影响其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可见良好的校园景观对一所学校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是学校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的反映,更是满足师生精神心理需求,具有放松心情,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为了使学校的景观环境更加优化,本人谈点肤浅的认识与同行探讨提高。
一、校园的规划设计
(一)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无声的育人环境,应该是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师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在这自然景观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师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从而使师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们服务。
(二)良好的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水电、灯光、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努力适应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1.校园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通道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联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取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科学、严格的管理方法,对校园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合理的安排,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二)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校园的原则,在布局上适当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上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
(三)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学校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的职能也有了新的内涵。
三、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一)气候。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二)规划。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活泼、安全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竞赛和游戏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三)环境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四)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影响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五)风格。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六)植被。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示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规范型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入口广场,主入口是中心景观轴线的起点,也是展示校园风貌的重要地块。从大门进入校园首先看到的是一组“结合校训的求知奋进”为主题的雕塑,寄寓学校是“神圣智慧”的殿堂。它放置在主干道与中央景观道交汇处,白钢构架,它抽象的造型暗示着美好的未来,设计为不锈钢原色,富有高风亮节激情;周围是喷泉广场,水柱喷起,生机盎然;景观道中间设计一个长条形的喷泉水池,两侧伸出平台放置花钵,雀跃的水声、芬芳的花朵,迎接师生、家长和四方友人。
(二)校门内主干道两侧,应栽植常绿乔木树种“香樟”、“广玉兰”,形成“林荫大道”之校园大气,既可净化、美化校园空气,又营造校园的宁静环境。
(三)主干道通向“行政楼”道路两侧应选栽常绿树种“桂花”,中心处铺设立体“假山喷泉”,前方栽植高大挺拔常绿雪松,形成等边三角的“森”字体,并在空地上铺植“草坪”形成以小见大,突出“森”字体雪松的高大雄伟形象。行政楼前方周边栽植铁树“苏铁”,以示严谨庄重,并在草坪上栽植少许几棵“紫荆花”“榆叶梅”,予以点缀。在“行政楼”后方栽植落叶乔木“银杏”,以示“古老文明”,再间植几棵常绿“茶花”,以示“吉祥如意”,常绿“桂花”,以示“尊贵”。
(四)教学大楼主干道两侧可栽植常绿“桂花”,间植落叶“紫薇花”以示“万紫千红”景象。主干道内侧至教室外可栽植玫瑰、月季、小灌木花,以示“花季少年”的“天真活泼”、“好学向上”。楼后背阴面栽植“茶花”、“夹竹桃”(陆污)和间植“紫薇”。
(五)学生宿舍区前侧可混栽“杜娟花”和“红花继木”,常绿小灌木,寄寓少年学子“繁花似锦”的青春活力。四周栽植小灌木“龟甲冬青”为绿篱。主行道两间植“桂花”和“紫薇”。
(六)运动场和娱乐场及停车场四周应混植常绿的乔木“香樟”、“桂花”间植落叶乔木“银杏”(在秋季常绿树种的拱托下,突显“银杏”金秋的光辉奇观),既可营造学校“金秋的喜悦”,又“香化”、“优化”、“净化”整个运动场及冬暖夏凉的环境,还可在树下设置一些“参差错落”的石凳,向师生提供运动赛后疲倦时休息提神和晨读、晨练的优质环境场所。
(七)校园内若有“小溪流”(天然和人造的),可在其上游、下游各建一座“小弓桥”,增加“小桥流水”的意境。小溪流两岸可栽“垂柳”(春的使者),间植“梅花”(报春),“碧桃”(春的妩媚),并设置“景观石”,体现校园色彩绚丽、素洁高雅,若有“池塘和湖”(天然和人造的),应在湖边岸上建“六角亭”(四周有围栏),在“湖面上”建以“曲折平桥”。湖四周栽植“垂柳”,湖水中栽植“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轻风下飘拂的柳条倒影映入水中移动与水中鱼儿的戏水声,湖面上的“蜂转蝶舞”以及蜻蜓点水声,构成美妙动听的乐曲,清韵可听可视,而且又是动态与静态的相融相映、相通!形象地体现了校园内“曲院风荷”诗意。
(八)亭台(六角亭和蘑菇亭)建筑物是从某一个景观区转向另一个景观区的转折点;亭的周边配植几株“梅花”(早春花开)和“腊梅”(冬季花开)给人们以“暗香浮动”的高雅享受。在亭的外围与草坪接壤处配植翠竹(如紫竹或方竹)寓意“虚心向上和气节”。
(九)在开阔的草坪中心处,可栽植三组“雪松”或“马尾松”,雪松以等边三角形,每个角一棵,形成一个“森”字体,而三组的间隔又是一个“森”字体;马尾松可5棵一组,参差有序。再在草坪上星星点点配植球小灌木,以小见大,再点缀几株紫荆花和榆叶梅灌木,以示春意盎然,特别在秋后草坪金黄色时,突显松树苍翠高大挺拔而雄伟,体现学校是培养大批人才的神圣殿堂,也营造了“风吹松林声如洪涛”的校园风韵。
(十)景区与景区之间应铺设曲折多变“石径小道”,从“小溪流”到“曲院风荷”,再到“亭台”,后到“草坪”,使师生们深刻体验到峰回路转,曲折多变,忽而又别有洞天,隐幻莫测,使人始觉“山重水复疑无路”,突然又“柳暗花明又一村”,景随步移,引人入胜,意境幽深,耐人寻味,再到草坪,眼前顿觉开阔宽广而高大。
(十一)在教职工生活中心区内建“六角亭和蘑菇亭”,亭与宿舍楼的转角处栽植“芭蕉”,配置小假山,构成“芭蕉庭雨”诗意图。宿舍楼四周配植常绿和落叶树种混合栽植,如茶花、桂花、紫荆、紫薇、榆叶梅、石榴等,夹竹桃栽在“垃圾箱”两侧,以利祛污嗅。
(十二)校园内的纵横主干道和所有的石径小道两侧以及花坛地表上,应栽植常绿的“麦东草”(古称苏代草)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在校园内,从头顶的空间到脚下的地域都置身于“绿色、高雅、洁净”的环境中,受到高尚情操美德的熏陶洗礼;体现学校寄教育、教学于无声胜有声之中。
以上校园各景观设计中的“松、竹、梅”,自古以来都被誉为“岁寒三友”,既体现了学校严谨的教育、教学,也体现了师生们的“团结、友爱、严肃、活泼、刻苦求学的氛围,树立做人、做事的正确理念!也将成为师生们一生中的美好回忆!
五、结语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技术和使用特点,打破对人发展的禁锢,解放人的个性,由重“教”转到重“学”上。校园规划设计应本着人本主义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创新开放原则及地方性原则等理念,为师生提供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李学忠•景观设计[M].台北:六合出版社,1998.
[3]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集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