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电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4-23 09:56:19 更新时间:2011-04-23 09:34:19
基于《机电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董 威 赵波 毛峰
摘 要
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对于搞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机电测试技术》作为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文作者针对本校《机电测试技术》教学改革和能力培养实践创新中的做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论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12 TP393
1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对《机电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提出新要求
机电测试技术是我们学生今后工作经常用的一门课。新形势下的教学:教育部2006年16号文阐述了推行工学结合的重要性,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视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综合操作技能高于中职毕业生,工作过程知识优于本科毕业生,发展潜质符合职业生涯要求。
2《机电测试技术》教改研究与创新
2.1教学内容细化,教材的工学结合建设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本符合我们专业的教学要求。经过讨论形成的2008年编制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实验教案、教学日历等,并能严格执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不仅扩充了大量的学习材料,而且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教材配套齐全,实验指导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并突出了实用性和针对性。
2.2实践教学尝试
我校的机电中心控制实验室,包括传统的基本实验设备,还有目前处于本行业前沿的先进模型化的实验设备。可面向机电类专业专科生开出不同内容的测试实验。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各种传感器模型让学生分组亲自操作,较好的满足了教学要求。
2.3 加强机电测试技术课程的工学结合
2.3.1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特点
标准的工作过程和工艺流程都具有节点、方向、工作量和成果四要素。在企业实践中,不同职位、教育背景和经验者从事的工作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其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即可分为“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6个阶段。这就是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著名的6阶段模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我们把教学的课程设计为几个工作过程,将分离的知识点串起来,比如完成传感器的称重工作过程等实验。
2.3.2学习情境
人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必须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越来越综合与复杂。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这一宏观计划的具体化。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是“工作”,这里的工作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等,而是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是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我们把一些细化的知识都通过学习情境在课堂实现。
2.3.3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s)
因为机电测试技术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今后很多具体的工作。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而且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数是开放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是针对职业而言的。比如我们专业涉及到今后的仪表,控制,维修的各个方面,其中如何应用设备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维修至关重要。
一个专业通常应学会10-15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描述一个专业(在我国针对一个职业或职业小类)的典型工作任务,这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
2.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性探讨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音像教学观看教学、典型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应用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设备,演示生产工业过程控制,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案例。最新的科技前沿,书本上没有讲的新型传感器,如机器人领域、纳米、生物工程中应用的案例。使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间协调应用。
2.5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证书教育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专业能力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通常,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等。
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都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为此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课程教学方法,如实例教学法、模仿教学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操作技能大幅提高,但是却很少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上做了初步的尝试。
2.5.1以任务驱动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教育界都在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非常快,掌握一门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还要进行专业学习以跟上技术更新,工作岗位上的学习要靠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或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一般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各种资源)独立完成,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在新型传感器的教学中,采用分组分工,查资料,上台演讲的方法,一共分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不同,每个小组成员也互相配合,一起研究自主学习。学生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拓展了书本的知识,弄清了基本概念,并能互相配合的应用于实例,课上的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锻炼了收集资料、思考研究、书写设计、组织合作和演讲等能力。
2.5.2以模拟岗位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专科学生毕业走入工作岗位后,如果发现无法适应工作环境,不能独立工作,会造成很多困惑和焦虑。分析其产生的因素,包括从学生转变成工作者心理上的不适应,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自信,自己学过的知识不能应用于工作中,因此对工作产生恐惧。在校期间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工作岗位环境,让学生在模拟工作情景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学习中学会工作。
创设工作岗位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所扮角色相应的工作,来熟悉工作流程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教师不定期进行检查。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公司中去参观学习,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去进行专业实践,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作环境,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融入证书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家CAD等级考试,技能职业和资格考试等。
3 结论
通过对《机电测试技术》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实践创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力培养方式的创新等。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从教学效果上分析,也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为新时代培养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都本伟.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李景仲 李滨慧.工程机械专业《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3期
[3] 孔英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包钢科技2006年5期
英文标题作者简介不得删除
英文标题
Innovation i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Electrical testing technology
To explore teaching reform in Electrical testing technology major,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o organize teaching well. As a main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subject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Mechatronics foundation courses, Electrical testing technology occupies quite important posi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the successful methods in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at our school are overall summarized and described.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Technology union
作者个人简介及有效通迅地址:
董威,博士(后),高级工程师,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电子工程系教师。本文章由《智能交通中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Lnccky-200914)提供支持。.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