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前景与趋势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5-03 09:26:03 更新时间:2011-05-03 09:11:03
校园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前景与趋势
翟晓莹
摘 要:随着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生态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这种新的价值观已成为规范我们社会行为的一种指导性原则。人们逐渐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实现这种变革,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普及,实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因此校园的发展也逐渐得到各国学校管理者、学术研究者与建筑师们的关注,并成为引领我国校园建筑设计的新趋势。
关键词:校园;绿色生态;前景;趋势
一、校园绿色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在绿色生态理念被提出后,在欧美的一些大学,纷纷展开一些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校园活动,相继出现的这些各种形式的组织活动对生态校园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学校相关政策的制订、教育模式、师生工作及生活方式也产生深远影响。
在英国,“高等院校环境联合会”(The Environment Asso—elation fo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EACU)(由170多所大学和其他机构联合组成)的成员之一剑桥大学,于1995年任命首位校级环境长官,用以提高环境意识,同时校园环境委员会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和加强有关环境的改进工作,“面向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合作社”(High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ility,HEPS)、 “校园环境规划”(美国加州大学)等组织也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成立以及工作的展开对校园内开展环境教育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大力推动了校园环境保护的发展。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正朝着民主化、终身化、职能多元化、结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根据统计资料,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340万人提高到1214万人,增长了257%。硕士研究生由15万人增加到51.46万人,增长了243%,博士研究生由4.5万人增加到13.7万人,增长了204%。普通高校校均规模由1998年的3335人提高到2003年的7143人。这些数据都表明,21世纪高等教育扩展的不仅仅是内涵,其物质载体——学校也在迅猛发展,学校更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
二、校园绿色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迅速枯竭,使得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也给建筑自身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和阻碍。
回顾生态绿色建筑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建筑界对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的研究,到70年代对零能耗建筑的探索,再到80年代对地域及场所感的追求以及对生物气候设计的研究,生态绿色理论与实践一直都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但80年代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展开纵深发展,更关注健康、空气质量以及一些地理、气候等自然要素对建筑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建筑、舒适、能量》、《适应气候的建筑—能源高效的建筑设计手册》、《太阳、风与光:建筑设计策略》等。
(一)从师生的切身利益的角度分析
1999年,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学校的自然光进行了研究。该项研究采用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分别来自于美国三个州三个学区的21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控制了其它影响成绩的因素后,分析室内自然光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其中一区,在有充足自然光的教室内学习的学生比在自然光不充分的教室内学习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高20%,阅读成绩高26%,在另外两个学区,在有充足自然光的教室内学习的学生比在很少有自然光的教室内学习的学生的测验分数高7-18%。同时,另一项分析表明:有良好光线的图书馆可以显著地使噪音降低;在自然采光学校内学习的学生更健康,学生的心情处于更积极的状态,并且平均每年学生多出席学校的天数达3.2-3.8天;教室的通风和室内空气质量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和健康状况会产生影响。
(二)从环保节能层面分析
提倡绿色生态建筑要求建筑师设计时应多方考虑,从各个环节减少建筑对环境及对使用者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就是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在绿色面积被城市中高楼大厦所逐渐吞噬的今天,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面积的学校就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小学数量多、分布广、户外空间的面积大,若进行良好的诱导设计,便可以产生出既能满足使用者身心需求,又能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积极良好影响的优秀校园建筑。如:在建筑设计时,注意保持生物的多样性、绿化量、透水性等,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无疑也对学校所在社区的整体环境的优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由于学校一般都拥有一定规模师生人数,在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可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如果能善于运用多种节能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约的能源和资源将会是不小的数目。这也能够促进可持续校园建筑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趋势。
(三)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是计算某一资产在整个有用的或预期寿命期内成本的分析方法。对于绿色生态建筑而言,初始投入可能略高,但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进行分析后就会发现,绿色生态建筑在后期显而易见的节约的水电费用和潜移默化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补偿了先期投入的同时还有节约盈余。2003年,加利福尼亚州40多家政府机构组成的绿色建筑任务组发表了一份关于绿色建筑高效投资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若绿色建筑在前期投入的成本增加2%,那么在其生命周期里,就能使整个建筑成本下降20%,即绿色建筑在此条件下,收益是投入的10倍。这份报告是迄今为止在绿色生态建筑经济效益方面最明确,最权威的一份报告。由此可见,绿色生态建筑在经济效益方面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四)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分析
在绿色生态建筑产生之初,它确实是高技术、高成本,而且只限于环保人士的一种实验。而如今,绿色建筑被进行大规模的推广,靠的就是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使市场上绿色建材的价格呈下降趋势,并有相关鼓励政策,呼吁人们使用绿色环保建材。
1.开展学校绿色生态建筑的研究,使其形成科学的学校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价体系,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制定和发布,已经为绿色建筑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一套绿色建筑评估系统保证了绿色建筑的可操作性,使其走入实践阶段。但是,在我国,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居住建筑中的绿色生态,对于学校建筑来说,研究的并不深入和系统,若想让绿色生态建筑在学校中的实施,还需要针对学校的特点,研究出适宜学校的绿色生态对建筑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并使之成为学校绿色生态建筑实施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手册。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将研究范围已经扩大到校园,这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2.有了研究对象,那就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研究团队,相对传统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更具有综合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多方合作,同时也需要良好的沟通,一个优秀的绿色生态建筑的产生,正是基于设计者与学校决策者之间有效的交流,因此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很重视学校决策者对绿色生态的态度及对这项研究的支持。
绿色建筑在学校的推广除了技术、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外,从观念上转变人们对学校建筑的认识和理解也颇为重要。因此,也要加强对学校绿色生态建筑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可持续性发展,什么是好的学校环境,什么是绿色建筑,这样的建筑有怎样的优点等等,唤起人们对绿色生态积极的认识,能推进校园绿色生态建筑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6
[2]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美)布拉福德·柏金斯著, 舒平、许良、汪丽君译,中小学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