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期刊咨询网
首页
SCI论文
SCOPUS
SCI期刊
EI源刊/会议
期刊知识
职称评审
技巧指导
服务项目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论文
历史论文
文史知识期刊
2014-03-05
《文史知识》 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普及中国古代文史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荟萃全国一流文史专家,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务求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内容涵盖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和各界读者的喜爱,是全国颇具影响力的
贵州文史丛刊杂志
2014-03-05
《贵州文史丛刊》 是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文史类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是贵州省改革开放后创刊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贵州文史丛刊》遵循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办出地方特色和时代
武汉文史资料杂志
2014-03-05
武汉文史资料 是一份大型文史月刊,以亲历、亲见、新闻为特色,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湖北省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人物春秋、难忘岁月、历史回眸、史海钩沉、戏剧舞台、教育史话、都市风物。 投稿
中国铁路文艺杂志
2014-02-11
期刊名称: 中国铁路文艺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主办单位:中国铁路文联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国际刊号:1007-9971 国内刊号:11-5198/I 邮发代号:46-31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
百花洲杂志
2014-02-11
期刊名称: 百花洲 主办单位: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昌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1444 国内刊号:36-1053/I 邮发代号:44-1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简介 中国文学期刊发表-哲学与人
杜甫研究学刊杂志
2014-02-11
期刊名称: 杜甫研究学刊 主管单位:成者市文化局 主办单位:四川省成都市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5702 国内刊号:51-1047/I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简介 中国文学
安徽文学期刊
2014-02-11
期刊名称: 安徽文学 主办单位:安徽省文联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国际刊号:1671-0703 国内刊号:34-1169/I 邮发代号:26-17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0 期刊简介 中国文学期刊发表-哲学与人文科学
长篇小说选刊杂志
2014-02-11
期刊名称: 长篇小说选刊 主管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9552 国内刊号:11-5296/I 邮发代号:80-35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简介 中
东方剑期刊
2014-02-11
期刊名称: 东方剑 主管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 主办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国际刊号:1006-0294 国内刊号:31-1638/I 邮发代号:4-54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简介 中国文学期刊
东坡赤壁诗词杂志
2016-06-27
期刊名称: 东坡赤壁诗词 主办单位:《东坡赤壁诗词》杂志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黄冈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2401 国内刊号:42-1051/I 邮发代号:38-11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简介 中国文学期刊发
216 条记录 11/22 页
上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最新期刊
更多 »
《发电与空调》期刊论文
期刊简介: 《发电与空调》(原: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国家电力公司主办,同济大学热能利用及空调制冷研究所,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协办。 《发电与空调》本刊聘请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
《分子科学学报》科技期刊论文
【杂志简介】 《分子科学学报》 是由中国量子化学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先生等老一辈专家于1981年创办的量子化学专业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编辑出版,目前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
《钦州学院学报》教师职称论文期刊推荐
【杂志简介】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