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论文
所属栏目:科技期刊
发布时间:2015-03-14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简介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期刊周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22-1197/Q
国际标准刊号:1004-5503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主管单位:卫生部
【杂志简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 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 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荷兰《医学文摘》(EM)、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美国汤姆森?路透数据库(WOS)、美国汤姆森?路透数据库(WOS)、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CEPS—中文电子期刊(台湾)等国内外刊物重要检索系统,并自1999年起被美国国立图书馆收藏。
本刊先后荣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三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先进编辑部”;
于2005年,获得中国科协学会的“重点技术期刊经费资助(2万元设备款);2006年5月第19卷第3期发表的论文《中国狂犬病毒疫苗株CTN212V三个代次的GP基因序列分析》,荣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7年,在吉林省第八次(2005—2006年度)全省期刊等级评审中,被评为“全省双十佳期刊”; 2008年被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提名为“2008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
【栏目设置】
本刊设有基础研究、预防制品、治疗制品、诊断制品、实验技术与方法、临床观察、研究简报、综述、述评、会议快讯、消息动态等栏目。
期刊优秀范例参考:
1.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免疫原性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免疫增强作用 李计来,徐静,王娟,吴刚,赵莉,许丽锋
2. Sabin株和野毒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在恒河猴体内不同免疫方案的比较 杨卉娟,陈俊英,和占龙,李华,杨耀云,叶君,岳俊,孙强明,施海晶
3. 肺炎链球菌DnaJ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效果 游文献,曹炬
4. 狂犬病病毒aG株糖蛋白遗传稳定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加,曹守春,石磊泰,王云鹏,吴小红,刘景华,唐建蓉,俞永新,董关木
5. 2009年云南省昆明地区柯萨奇病毒B5的遗传特性分析 邵聪文,潘玥,邓新强,叶君,马忠飞,孙强明,马绍辉
6.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申利红,芦永良,李红丽,冯涛,黄佳祎
7. 西方马脑炎病毒E2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马金柱,王化磊,郑学星,赵永坤,高玉伟,王铁成,黄耕,杨松涛,夏咸柱
8.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siRNA质粒的构建及其对不同p53状态卵巢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罗祎,姚珍薇,杨雅莹,易永芬
9. 小鼠B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因子可溶性片段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初步鉴定 欧子强,唐勇,向军俭,吕卫东,林婷婷
10. 结核分枝杆菌ATP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蛋白水解亚基1基因的原核表达 张春燕,杨春,李岱容,穆柳青,杨静,冯鑫
11. 丙型肝炎病毒中和抗原表位与乙型肝炎病毒S抗原嵌合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舒放,雷迎峰,林芳,王希,李斌,张利军,董轲,张惠中,韦三华
12. RNA干扰Apg-2基因表达对BaF3-MIGR1和BaF3-p210细胞凋亡的影响 陈熙,钟梁,肖青,王欣,李春莉,冯文莉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张亮,张国利,陈萍,朱平,岳玉环,吴广谋,田园,刘雪,冯越
14. miR-34a慢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的作用 邵新宏,张才全
省级期刊论文发表:湿性疗法在压疮护理研究中的新进展
摘 要 压疮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题,国内大量研究表明,将湿性疗法应用于各期压疮伤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湿性疗法在压疮护理研究中的新进展、不足和展望进行综述。
关键词 湿性疗法,压疮,护理
压疮是临床,尤其是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美国压疮顾问小组(NPUAP)对压疮的定义是“压疮是局限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损害,常位于骨骼突起部位,与压力、摩擦力或/和剪切力有关”[1]。压疮常以复杂、难以愈合的慢性伤口为临床特征[2],不仅影响原发疾病的恢复,甚至导致身体状况的恶化或者死亡。压疮被认为是当今有突出负面影响的健康问题之一,是世界卫生保健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此,国内外医疗机构均致力于压疮护理的研究。随着湿性疗法在伤口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压疮护理研究也逐渐引入这一概念,并使压疮护理有了迅猛和突破性的发展,现将这一疗法综述如下。
相关阅读:《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是什么级别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