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8-11 08:42:07 更新时间:2023-07-11 16:35:03
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
韩朝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不断变化,工程项目建设中,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千差万别,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辨识风险、规避风险,是施工企业兴衰成败、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在现实操作中,许多施工企业往往不重视工程风险管理,对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本文着重探讨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投标报价过程、合同履约、施工现场生产、物资供应、分包工程等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并对工程风险管理创新做了初步的构想。
关键词: 经营风险 规避 防范 对策
。
1.工程风险总体情况
1.1风险定义
风险的普遍性及其与人们自身利益的紧密相关性,使得风险理论研究得到蓬勃的发展。最早提出风险定义的是美国学者威特雷,他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的事件的不确定的客观体现,有三层含意:第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第二,风险的本质与核心具有不确定性;第三,风险事件是人们主观不愿发生的。”
1.2风险本质
风险的本质是构成风险属性,影响风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因素。风险的本质由三个因素构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损失频率和损失增加的要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原因。风险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直接或间接造成损失的事故。损失是指非正常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衡量。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这三者的关系组成一条因果关系链条,即风险因素的产生或增加,造成了风险事故的发生,风险事故的发生又导致了损失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下面这张图揭示了这条因果链。

1.3工程经营风险特点
施工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投资多、产品多样性和流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风险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行业,而且其存在方式也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风险与对策
2.1施工企业经营人员特点
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人的管理,可以说,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要素。由于施工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其他行业有着鲜明的特点。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有非常高的专业素质,作为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要经过学校的系统的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经过工地现场的系统培养,而且本人要有努力学习各种各样工地知识的欲望,不断总结积累,在今后的管理中才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2.2施工企业存在经营管理人员水平低、造成较大的经营风险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活动准入门槛比较低,很多管理人员水平低,给施工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这种现象在老牌的国有企业现象比较严重。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项目盈利水平的差异。有些国有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项目经理,管理上粗制滥放,好大喜功,管理粗暴,过程控制不严,往往到结算的时候,才发现工程项目亏损。有些关键岗位,比如财务人员、预算人员为外聘人员,如果这些人员责任心不强,水平低,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很多是无法弥补的。
2.3施工企业人员经营管理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形式下,施工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切实做到庸者下,能者上。国有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任人唯贤,不搞裙带关系,才能降低由于人员管理的问题造成亏损的风险。2005年起,国家推行建造师制度,由原来的项目经理过渡到建造师,逐步由一些有专业知识、有现场经验的学生获得执业注册建造师,慢慢提高了施工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一名施工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如何做到知人善用,才能从根源上规避管理的风险,创造企业的最大价值,就像人们所常说的,21世纪,企业最珍贵的是什么?是人才。
3.施工企业投标报价过程的风险与对策
3.1扎实搞好投标前的基础工作
施工企业在投标前,积极收集市场信息,全方位、多渠道的掌握有关投资主体的资金、立项、审批等情况,投资主体的信誉、管理特点、完工工程的结算情况、在施工程的管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要做好国家政策方面的分析研究,防止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政策风险的波及与影响。施工企业是离不开市场的,有些工程,在投标前有可能预亏或不盈利,但为了企业的发展,有些项目还是要参与的,比如说国家重点项目、奥运工程等,这些项目容易产生很大的风险。但参与这些重点工程后,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商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做好辨识,辨识风险的大小,风险的类项,评价本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风险承受的能力,风险的付出与其他方面的收获的比价,作出正确的决策。
3.2投标过程中的风险对策
一旦企业参与某项工程的投标工作,投标人员就要积极动员起来,全面围绕这个项目展开工作。取得招标文件后,就要深入研究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发包方的意图和要求。投标是一项繁琐紧张的工作。投标人要深入招标项目的实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材料价格水平,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工程的地质条件,材料的运距等各种因素。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清单,分析合同文本。尤其是工程量清单的分析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招标用的工程量清单,和实际施工中工程量有时相差很大,这就要求投标人熟悉现场和图纸。某公路工程的招标工程量清单中软基处理的工程量为5000m3,实际现场调查和图纸核对时,工程量远没有那么多,只有1000 m3左右。而小路口的工程量只有5000m2,根据调查情况,由于当地政府要求和村民出行需要,小路口的工程量肯定要增加,而且增加的工程量比较大。发现工程量清单中的问题,就要制定相应的投标策略了,结果软基处理单价降低了,只比成本高一点的价格,而小路口的价格相应报高了。投标中的不平衡报价可以规避损失的风险,提高收益。
4.施工企业合同履约风险管理
在实际工程中,合同的计价方式丰富多样,不同种类的合同,有着不同的应用条件,有不同的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对于合同双方有着不同的风险。最常见的合同有三种,即: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
4.1单价合同
单价合同是最常见的合同种类,适用广泛,如FIDIC“新红皮书”与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就是这一类。在这种合同中,承包商仅按合同规定承担报价的风险,对报价的正确性和适宜性承担责任,而工程量的变化由业主承担。单价合同的特点是单价优先,业主给出的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是参考数字,而实际工程款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承包商所报的单价计算。工程是按总价中标的,工程款结算是单价优先,所以在填报单价的过程中是不能出现错误的。
4.2固定总价合同
固定总价合同是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格价格不再调整的合同。其价格不因环境的变化和工程量的增减而变化。这种合同承包商承担了全部工程量和价格风险。固定总价合同,价格结算简单,业主没有风险。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有:a价格风险:(1)报价计算错误风险;(2)漏报项目风险,例如某工程中,工程范围为某小区建筑群,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报价时遗漏了一座物业办公用房的报价,这一项损失造成了上百万元的损失;(3)工程施工过程中价格上涨的风险。如某公司中标某项工程,采取总价合同,投标时的钢材价格为3500元/吨,春节前完成土方开挖、垫层及防水工程后,节后复工时,钢材已涨至5000元/吨,致使施工单位亏损巨大,难以继续履行合同。b工程量风险:(1)工程量计算错误风险;(2)工程范围不确定或预算时工程项目未列全造成的损失风险;(3)投标报价时设计深度不够所造成的风险,例如,某建筑公司中标的某商业网点项目,该项目为中外合资项目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土建工程。该工程巨大,设计图纸简单,投标期短,施工单位无法精确核算,仅钢筋一项,报出的工程量为1.2万吨,而实际使用量达到2.5万吨以上,仅此一项承包商损失超过600万美元。
固定总价合同是总价优先,业主没有风险,作为施工企业要特别注意。这种合同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注意的问题是:(1)工程范围必须明确清楚,报价的工程数量必须是准确数字,而且要认真复核;(2)工程设计程度较深,设计施工图完整、详细、清楚;(3)工程量小、工期短,工程实施过程中环境因素物价因素变化小,工程条件稳定(4)技术简单、结构不复杂(5)合同条件中的权利义务清楚,合同条件完备(6)在报价过程中确定一定数额的风险费用。
4.3成本加酬金合同
这种合同实施过程中相对较少,这是与固定总价合同截然相反的合同类项。工程最终合同价格按承包商的实际成本加一定比例的酬金计算。在合同签订时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合同价格,只能确定酬金的比例。合同价格按承包商的实际成本结算,承包商不承担任何风险,业主承担了全部工作量和价格风险。
4.4建立合同评审制度
严格合同评审制度,在合同签订前,由各职能部门把关,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必须要熟悉和掌握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合同文本,认真研读条款,尽力排除风险因素。
重点关注合同中的重要条款,如: 适用于合同的法律,以及合同争议仲裁的地点、程序;付款方式,是采用预付款、进度款方式还是承包商垫资施工;合同价格的调整条件、范围、方法;双方风险的分担;激励措施。
4.5合同风险过程管理
在谈判过程中,沉着应对、处处小心,做到取舍有度、心中有数,对条款拾遗补缺,防止商业陷阱。对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签订补充合同时,积极研究对策,尽量保证己方的最大的利益。以合同为武器,工程进度款被拖欠或竣工结算久拖不决时,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及时向业主发出书面催告通知,依法采取工程留置权。
5.施工现场生产的风险与对策
施工生产是一项复杂、漫长的生产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施工工艺
选择是否合理,采用的新技术是否成熟,技术方案是否可行,工期、安全、质量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当都对经营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构成了施工阶段风险的主要因素。
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的施工全过程,每一个分部分项的质量优劣都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优劣。工程中的工序如果质量把关不严,将会出现质量问题,造成返工,形成损失风险。
由于施工企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很薄,稍有不慎,就有亏损的风险。工程中标后,项目及时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根据工程特点,编制几种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根据这些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作出不同的成本价格,进行比对,在保证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选用最经济的施工方案,很多时候能够实现非常大的经济效果。蛮干是不可取的,巧干会干才是施工管理的最高境界。每一项分部分项工程要做到先算后干,严格按照项目成本预算所签发的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成本计划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检查实际成本是否受控,总结成本节超原因,修正控制手段。
6.物资供应风险及对策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材料物资价格总是在不停的波动中,如何把握机会、对市场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材料上涨的风险是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材料物资价格占到工程成本的60-70%。材料物资价格,不仅要从宏观上对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进行预测分析,还要从微观上购买时间点、供求关系、各种因素综合考虑。
要想防范物资采购的风险,施工企业要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依法签订供货合同。在物资采购前,通过内部公开招标,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把住物资的质量和数量关,在材料进场时必须根据进料计划、送料凭证、产品合格证,进行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验收。验收按质量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规定进行。验收要做好记录、**验收手续,对于不符合要求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拒绝签收。加强收料人员的管理,防止出险营私舞弊现象。某高层住宅楼工程曾经出现过现场签收的砂石料按楼面尺寸堆积起来比楼还高的怪现象,这样的工程不亏损才怪呢。
7.工程分包的风险及对策
在工程分包风险上有两个层次面的问题。第一种是分包方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信誉怎么样,能不能完成所分包的工程,或者包工的老板拿到钱后,把工人撇给项目部,本人消失了,这在现实中是屡见不鲜的;第二种是施工企业中标后,某些分项工程,总包方自己施工会亏本,而将它分包出去,让报价低又有能力的分包方承担,总包方不仅可以避免损失,而且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总包管理费)。
8.工程风险管理创新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及早发现风险,作出反应;制定预定的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量,减少项目损失。分析风险对工程各方面的影响,对整个项目,对项目的各个方面:如工期、成本、施工过程、合同、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对风险项目采用的对策考虑综合手段,从经济、组织、技术、合同、管理等各个方面确定解决方案。建立起一整套的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全过程全方面的控制体系。
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动态的过程,根据工程进度不断发展,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也要适应工程动态管理的特点,不断的修改风险评价的内容,风险控制的重点。在结构施工阶段、装修阶段、交工验收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重点,相应风险管理也要不断调整。
[结束语]
总之,经营与风险是相生相伴的,高风险与高利润又是紧密联系的,风险蕴含在施工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中。面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形形色色的风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要紧紧把握住主动权,从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入手,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利用一切条件,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利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的发展,是每个施工企业都要非常重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慧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5
2. 刘力、钱雅丽.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4
3.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2004年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二)2004.2
4. 许谨良. 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1
5.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务(一).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年1月
6. 冯向东.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深圳建筑业网 2009.11
7. 范觉川.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和控制的思考 中国工程建设网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