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县滇滩早坡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
所属栏目:矿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2-04-11 10:12:27 更新时间:2012-04-11 10:29:26
马环英
摘要:矿区位于青滇地槽系高黎贡山变质带腾冲复向斜北段,泸水——腾冲褶皱带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为滇西Ⅱ级三江地区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初步圈定了KT1、KT2、KT3三个矿体,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的变质含砾杂砂岩、板岩夹石英砂岩中,矿石多呈碎块或致密块状,顺层产出,严格受地层中的层间破碎带及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控制。矿区铅锌矿以破碎块状变砂岩型为主,角砾岩型次之。初步认为矿床(体)工业类型属铅锌矿杂砂岩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三江地区;铅锌矿;变砂岩型;矿床成因;中低温热液型
Abstract: a YuQingDian mining area to slot GaoLiGongShan metamorphic belt is segmented from the north the complex, filter water-in the fold belt segmented, fracture development, magmatic activity strong, western yunnan for Ⅱ level sanjiang region metallogenic belt component parts. Preliminarily delineated the KT1, KT2, KT3 three orebody, orebodies occur in the carboniferous middle towel gourd ping group (C2S)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miscellaneous sandstone containing gravel, SLATE clip of quartz sandstone, ore pieces or density is massive, the bedding output, strictly by stratigraphic between layers of fracture zone and north west to take control of the fracture structure. Mining area with massive change deposits broken sandstone type is given priority to, breccia type of component. It was considered that deposits (body) industrial types of miscellaneous sandstone type lead-zinc deposit, the genesis types should belong to the hydrothermal (medium to low temperature type lead-zinc ore deposit.
Keywords: sanjiang region; Lead-zinc mine; Variable sandstone type; The genesis; Hydrothermal (medium to low temperature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青滇地槽系高黎贡山变质带腾冲复向斜北段。
根据1/20万泸水幅区域地质资料,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中统河湾街组下段(T2h1)碎屑岩、泥岩沉积,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下段(C3k1)和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由浅变质碎屑岩及碳酸岩,矿区东侧为新生界中基性火山岩盆地所组成(见区域地质图)。
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强烈,测区构造处于青滇“歹字型”构造体系中段西之,区域构造线呈南北向,矿区西缘有南北向的棋牌石——腾冲断裂通过,沿断裂带有串珠状小岩体分布。该区成矿受北东向次级构造和近南北向断裂控制。
区内岩浆岩主要出露燕山期和喜山期岩浆岩,活动强烈,普查区的东侧出露花岗岩脉(γ),北西侧出露燕山期花岗岩(γ52)和闪长玢岩脉(δμ)南侧出现花岗斑岩脉(γπ),多呈南北向展布。上述岩浆岩活动的频繁,为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该区通过1:20万重砂测量及化探测量,有Cu、Pb、Zn、Sn、W等元素,Ⅰ、Ⅱ级异常分布,为在该区找矿提供依据。
矿区位于泸水——腾冲褶皱带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为滇西Ⅱ级三江地区成矿带的组成部分,主要有金、铜、铅、锌、锡、钨等矿产分部。如滇滩铁矿床(中型),小龙河锡矿床(大型),大东厂铅锌矿床(中型),该区周围分布了众多的铅、锌、矿点和锡、钨矿点(见区域地质图)。
2.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全新统(Q42)、中更新统(Q2)、三叠系中统河湾街组下段(T2h1)、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下段(C3k1)和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2):岩性为冲积、洪积、残坡积之砂、砾、粘土,分布于普查区西侧。厚0-20米。
(2)第四系中更新统(Q2):岩性为冲积、洪积、湖积之砾砂层、粘土层夹泥炭、草煤等。分布于普查区中部和西侧。厚37米。
(3)三叠系中统河湾街组下段(T2h1):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灰质、泥质白云岩。分布于普查区北西侧。厚924米。
(4)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下段(C3k1):岩性为砂砾岩、含砾粗砂岩、砂页岩。分布于普查区外围北东侧。厚296米。
(5)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岩性主要为变质含砾杂砂岩、绢云板岩、黑云含炭质板岩,砂岩、含砾黑云长英角岩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及矽卡岩。分布勘查区中部和东侧。为矿区的主要贮矿层位。厚>792米。
3. 构造
矿区位于大盈江断裂与怒江断裂间,区内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构造线呈近南北向展布,褶皱、断裂发育,多为金属矿的富集提供有利条件。
(1)断裂
①棋盘石断裂(F1)
位于矿区西部,该断裂呈越南北向疏缓波状延伸,中段被瑞滇第四系掩盖,并可能被北西走向的滇滩西沙河断裂切断错移,而与鸡蛋山西断裂连接。全长约38km,断面向东倾斜,倾角60°- 85°。面壁光滑,垂直擦痕较多,阶步明显。断裂带宽数十米。断层角砾岩由板岩、白云质灰岩、部分磁铁矿组成,泥质胶结。东盘中石炭系丝瓜坪组碎屑岩中,常见揉皱和拖拽褶曲,节理裂隙发育。沿断裂有花岗斑岩脉侵入。
②近东西向断裂(F2、F3、F4)
为后期破坏性断裂,长500—1Km,走向东西,倾向北,断裂两侧有角砾岩分布,切错南北向矿脉,为张性断裂。
(2)褶皱
普查区内主要由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形成一向北东倾的单斜层。
4. 岩浆岩及变质作用
(1)岩浆岩
普查区中部见有一小条的花岗岩脉。在该普查区外围北西侧出露有燕山期岩浆岩(rs2)、花岗斑岩脉、花岗岩脉及闪长玢岩脉,在南东侧出露花岗斑岩脉。在普查区西北侧出现石英斑岩脉和英安斑岩脉。
上述岩浆岩的强烈活动,无疑对该区成矿起到积极作用。
(2)变质作用
矿区的变质作用,表现为区域动力及热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岩石表现为形成各种区域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等。动力变质作用见于断裂两侧及断裂带中,表现为岩石破碎岩化、角砾岩化及糜棱岩化。热液变质作用,表现围岩硅化、碳酸岩化、石英岩化、铁矿化等。
5. 矿体
(1)产出部位
经初步勘查对铅锌矿体露头槽探揭露及坑道见矿分析,初步圈定了KT1、KT2、KT3三个矿体,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的变质含砾杂砂岩、板岩夹石英砂岩中,矿石多呈碎块或致密块状,顺层产出,严格受地层中的层间破碎带及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控制。
(2)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
该矿体产于褐黑色、灰绿色变质破碎状、硅化含砾杂砂岩、板岩、石英砂岩中,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矿体与围岩界线是:底板界线不清楚,多呈过渡性,而顶板多为千板岩、板岩,含砾粉土层,矿体与顶板界线清楚,岩性为泥质砂岩,接触面波状起伏(5线勘探工程设计剖面图)。
(3)围岩蚀变
产于变质杂砂岩型的铅锌矿体中围岩,含矿岩石多具后期热液褪色蚀变,多呈灰白色,具硅化、石英岩化,矿体的顶板接触面,具有明显的挤压镜面,具泥化或炭化现象。
(4)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初步圈定矿体三个,分述如下:
KT1矿体:分布于矿区东部的皇帽山之北,出露于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的变质含砾杂砂岩中,含矿岩石为破碎状石英长石砂岩。由1个探槽TC5及两个坑道控制(PD3、PD6)矿体长>350 m,厚2.0—3.10 m,平均2.50m,Pb品位1.34—10.43%,平均品位6.12%,Zn品位1.58—4.5%,平均品位3.15%,控制斜长>100 m,呈近南北向延伸,呈似层状产出。与底板界线呈过渡性接触与顶板界线清楚,矿体产状70°—50°∠48—55°,与围岩产状稍有斜交,出露高程:2350—2400 m,沿走向、倾斜上基本稳定,矿体中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地表为褐铁矿,少量磁铁铁矿、镜铁矿等,沿节理裂隙分布,星点状分布,局部见致密块体矿石。矿体顶底板界线较清楚,岩性为泥质粉砂、板岩,具泥化,蚀变强。具强硅化。
KT2矿体:分布于矿区东部KT1东北侧,由PD2控制,矿体长约100 m,控制倾斜长70 m,厚2.80 m,南北向展布,Pb品位1.20%,Zn品位3. 5%,矿石为灰色蚀变砂岩,矿石坚硬,性脆,易破碎,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铅矿、黄铁矿为少量磁铁矿。具明显的热液蚀变,具硅化。矿体产状70°∠62°。
KT3矿体: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五台山之南,由TC10及PD1控制,矿体长约200 m,控制倾斜长>100 m,厚2.5—3.5m, Pb品位0.71—0.55%,Zn品位5.5—12.01%,伴生Au(金)0.2—0.64g/t,矿石矿物含量及特征与KT1、KT2相同。矿体呈北西走向,矿石坚硬,性脆,具硅化。矿体参考产状60—50°∠50°—55°。
(5)矿石质量
①矿石类型
矿区矿石类型:铅锌矿以破碎块状变砂岩型为主,角砾岩型次之。
②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为细—中粒砂状结构,细脉浸染状结构,交待溶蚀结构。矿石中构造有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
③矿石矿物成份及主要矿物特征
a.矿物成份
该矿区经坑道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硫化物矿物。硫化矿物为: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少量绢云母、白云母、钙铁榴石等。
b.主要矿物特征
方铅矿:铅灰色,风化后为褐黑色,金属光泽,呈立方体、不规则粒状、脉状产出,常见闪锌矿、磁铁矿共生,为硫化矿物的主要矿物。
闪锌矿:风化后呈褐黄色,多呈土状体,呈浅棕黑色,半金属光泽,粒状、胶状产出,与方铅矿、磁铁矿共生,矿体中常见,为硫化矿物的主要矿物。
磁铁矿:黑色,金属光泽,多呈粒状,不规则状的集合体,存在于矿体或岩石中,具磁性。
石英:多呈粒状、块状,无色,常呈灰白色产出,与长石共生。
长石:浅灰白色,粒状、块状,集合体产出。
(6)矿石中有用、有害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Pb品位0.55—10.43%,Zn品位1.34—12%,有益伴生元素金,含量在0.2—0.64g/t,Cu0.1%等元素。经光谱分析,有害元素AS偏低,一般在0.03%,SiO2偏高>4%,MgO含量低2%,综合分析,矿石质量较好。从目前实地地质调查及采矿情况分析,Pb、Zn一般多在矿体的岩石破碎,硅化强地段比较富集,是因为矿体层顶底板有一层含泥粉砂,在热液、动力作用下,起到隔挡层的作用。
6. 矿床类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1)矿床(体)工业类型
铅锌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的变质含砾杂砂岩、石英长石砂岩、绢云母板岩中,呈似层状,或斜交层理,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矿石类型主要有:铅锌矿变质杂砂岩型,铅锌矿角砾岩型,铅锌矿石英砂岩型,初步认为矿床(体)工业类型属铅锌矿杂砂岩型矿床。
(2)成因类型探讨
①矿体产于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的变质含砾杂砂岩、石英长石砂岩、绢云母板岩中,呈似层状或斜交层理,受南北向构造控制,矿化围岩具硅化。
②矿石矿物共生组合,有长石、石英、硫化矿物(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为主),少量赤铁矿、白铁矿及含银铜矿物等。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3)成矿控制因素
a.围岩物性对成矿的影响,矿体产于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的变质含砾杂砂岩、石英长石砂岩、绢云母板岩中,矿体呈似层状与层理斜交状产出,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由于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特征,受构造断层的影响,在岩层中形成虚脱空间及层间破碎带,为后期矿液的流通、储存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b.构造因素:矿区周围发育近南北向断裂及其次生断裂,为矿区的导矿构造。岩层中的层间破碎带及次级构造为储矿构造,并严格控制着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
(4)找矿标志
①层位及岩性标志:矿体产于石炭系中统丝瓜坪组(C2S)的变质含砾杂砂岩、石英长石砂岩、绢云母板岩中,节理裂隙发育,热液作用,对含矿层的改造叠加,Pb、Zn富集起到积极作用,有足够的成矿空间,是寻找Pb、Zn矿的有利地层层位。
②构造标志:矿化层由于受南北向断裂带的控制,以及顺层所产生的层间破碎带,在岩层虚脱地段也是寻找Pb、Zn矿有利地段。
③围岩蚀变标志:Pb、Zn矿化体与围岩接触部位,顶板粘土层(泥化),板岩围岩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是寻找Pb、Zn的有利部位。
(5)本次普查采用的工业指标
本次工作资源储量计算采用的工业指标,是参照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储委颁发的D2/T0214—2002Pb、Zn矿床工业指标。矿区地表工程揭露矿体少,但地表及浅部铅锌矿(化)体氧化程度较深,一般为褐黄、褐黑色粉末状及碎块状褐铁矿石,所见到的均为坑道的矿石,都为硫化物Pb、Zn矿石,或Pb、Zn混合矿石,本次暂采用混合矿工业指标(表6—1)。
表6—1 混合矿工业指标
项目 Pb Zn
边界品位(%) 0.5 0.8
最低工业品位(%) 1 2
最小可采厚度(m) 1
夹石剔除厚度(m) 2
矿床平均品位(%) 8
7.小结
目前腾冲县滇滩早坡铅锌矿矿区初步圈定了KT1、KT2、KT3三个矿体,矿石中的有用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有益伴生元素金,有害元素AS、MgO偏低,SiO2偏高。初步认为矿床(体)工业类型属铅锌矿杂砂岩型矿床。综合分析,矿石质量较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矿区前期投入了一定的工作量,对Pb、Zn矿体进行普查工作,但地表槽探工程揭露较少,对矿体走向上严重控制不足。因此下步工作建议应认真分析现有的地质资料,总结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结合此次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初步圈定Pb、Zn矿体的基础上,加大勘查力度,以期扩大其规模,并为后期工作及开采提供依据。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