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论文排水工程管理方向论文范文二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07-22 11:57:04 更新时间:2025-01-20 16:03:10
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主办,联合国全人类发展中国协会、科技部科学技术进步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指导,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9313/TU;国际标准刊 号:ISSN2095-2104,《城市建设理论研究》ISSN刊号可登录国家图书馆中心查询!《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为旬刊,上旬为时政综合概要;中旬为 学术交流;下旬为城市建设深度报道。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排水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国家对排水工程的管理也开始了严格要求,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排水施工项目管理也包括几大部分,它们的需求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可靠基础。
关键字:工程项目,管理,措施,系统,维护
一、排水管道系统技术资料管理
在排水管道系统平面图上都需要标明泵站、管线、阀门、消火栓等的位置和尺寸。排水管道系统的技术资料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管线图:标明管线的直径、位置、阀门、消火栓、位置以及井室等的位置,用户接管的直径和位置等,它是排水管道系统管理的最基本资料。
(2)排水管道穿越障碍物的构造详图。
(3)阀门和消火栓记录卡,包括安装年月日、口径、检修记录、地点等。
(4)竣工日记和竣工图。
管线是埋在地下的,一旦施工完毕,覆土以后就难以看到,因此应及时绘制竣工图,并将施工中的变更部分及时的在设计图样上修正。竣工图应在管沟回填土以后绘制,图中型号和位置等。竣工图上的管线和配件位置可以用搭角线表示,标注出管线上的每一点和每一个配件与邻近目标的距离,便于及时进行养护和检修。同时,对排水管道系统设计图和竣工图进行妥善管理,注意防潮、防虫、防火。
二、排水工程质量管理
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主要因素有:
1.人的控制
控制的独对象包括施工项目的管理者和操作者。人是生产过程中的活动主体,其总体素质和人体能力决定着一切质量活动的成果,因此,既要把人作为质量控制对象,又要作为其他质量活动的控制动力。
人的控制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的整体素质和每一个个体的技术水平、知识、能力、生理条件、心理行为、质量意识、组织纪律、组织道德等。其目的就是要做到合理用人,发挥团队精神,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材料的控制
在质量控制中,施工、监理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监理单位要认真做好建筑材料的见证取样和送检,严格控制好钢材、水泥、砌体材料等主要原材料和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进场验收及复检工作,不得弄虚作假,要做到没有出厂合格证的,不得进场,进场后抽样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对容易出现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现浇楼板厚度控制不严、墙面地面装饰面层空鼓开裂、室内空间尺寸偏差、屋面卫生间渗漏、门窗安装不当、排水安装质量差等质量通病的部位应进行重点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质量通病。
二、排水工程成本管理
1.成本控制原则
(1)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在成本控制中,坚持开源与节流想结合的原则,要求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也要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相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探索成本节超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2)全面控制原则
项目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项目组织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仅靠项目经理和专业成本管理人员及少数人的努力是无法受到预期效果的,应形成全员参与项目成本控制的成本责任制体系,明确项目内部各职能部门、班组和个人应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其中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
施工项目成本的全面控制时在工程项目确认以后,从施工准备到竣工交付使用的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使成本控制工作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即不能疏漏,又不能时松时紧,自始至终使施工项目成本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使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节约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财、物的消耗;三是采取预防成本控制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
2.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在工程成本的控制过程中,降低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是很有效的途径,对于当前的竞争非常激烈的建筑市场,企业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取得胜利,往往是投标报价偏低才能中标,因此,就必须要降低成本。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直接途径有:
(1)制定先进合理,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案
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等综合素质考虑。
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思想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的选择施工方案时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同时制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以便从中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
(2)切实落实技术组织措施
一般情况下,项目应在开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定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作为成本计划的内容之一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为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明确分工,形成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除了要按照定额数据等进行理论计算外,还要做好节约实物的验收,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三、排水工程生产要素管理
生产要素管理就是对诸多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所进行的管理,其根本目的是节约劳动和物化劳动。
1.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建设项目的一线工作人员是劳动力,在对劳动力的管理中应时刻注意合理安排和正确使用,使用的关键又在于提高劳动效率,优化配置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中,应以充分利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前提,然后根据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劳动力配置的时间安排,在优化配置过程性中,应注意到:
(1)尽量保持劳动力和劳动组织的稳定,如果劳动力或劳动组织不能适应任务要求时,需进行调整,建立新的制度来进行优化。
(2)在现有的劳动力能满足要求时,配置时应遵守节约原则,如果现有的劳动力不能满足要求,项目经理部应向企业申请加配,或分包出去。
(3)工种组合、技术工种和一般工种比例应适当、配套。
2.材料管理
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力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
2.1材料采购管理
材料的重要保证在于采购,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
在采购的过程中,应注意一下环节:
(1)深入市场调查和实地考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对产品的宣传难免有些水分,在掌握的信息资料时,首先要进行认真的筛选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的对厂家的资源、信誉、生产能力等考察也是必须采取的措施。
(2)建筑材料的采购是大量而繁琐的,对于数量多、价值高、影响大的材料和设备,应谨慎采购,需考察研究后决定。
2.2材料的使用管理
材料管理的任务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用料的组织进场、妥善保管、严格发放。现场材料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应注意到:
(1)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中,要先确定材料管理的目标,然后制定现场材料的管理措施;参与施工组织计划,做好现场平面布置规划;做好料场、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业务的工作。
(2)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平面布置合理堆放材料,尽量一次就位减少二次搬运;按照材料的计划用量,合理的做好用料分析,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在保证符合设计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和节约材料,通过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等手段以及施工质量控制,避免返工等,有效控制材料物资的消耗。
四、排水管渠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1.管理和维护的任务
排水管渠在建成通水后,为保证正常工作,必须经常进行维护和管理,排水管渠常见的故障有以下几种:污物淤塞管道;过重的外荷载、地基不均匀沉陷或污水的侵蚀作用,使管渠损坏、裂缝或腐蚀等。
维护管理的主要任务有:
验收排水管渠;监督排水管渠使用规则的执行;经常检查、冲洗或清通排水管渠,以维护其通水能力,防止污水倒灌;修理管渠及其构筑物,并处理意外事故等。
2.排水管渠的修理
系统的检查管渠的淤塞及其损坏情况,有计划的安排管渠的修复,是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发现管渠系统有损坏时,应及时修复,以防损坏处扩大而造成事故,管渠的修理也有大修和小修之分,应根据各地的经济条件来划分,修理的内容包括检查井、雨水口顶盖等的修理与更换;检查井内踏步的更换,砖块脱落后的修复;局部管渠段损坏后的修复;由于出户管的增加需要添建的检查井及管渠;或由于管渠本身损坏严重、淤塞严重,无法清通时所需的整段开挖翻修。
当进行检查井的改建、添建或整段管渠翻修时,常常需要断绝污水的流通,应采取措施,例如安装临时水泵将污水从上游检查井抽送到下游检查井,或者临时将污水引入雨水管渠中。修理项目应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如能在夜间进行更好。在需要较长时,应与相关交通部门取得联系,设置路障,夜间操作时应挂红灯。
在施工现场中,需搭设临时管线,临时管线的铺设,既要满足生产用水点的需要和使用方便,也要尽量缩短管线。施工用水的布置应按施工总平面图的规划进行安排,施工给水设施应尽量利用永久给水线路。施工现场的排水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雨季,排水有问题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有组织的排水工作是基础的工作。
3.更新或改造排水管道系统
在选材方面首先要选择较好的内壁,既能抗腐蚀又不析出有害物质。在维护管理方面,调整与控制管网的流态,减少低流速管段,消除死水管段,对使用年限太长的排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或刮管涂衬;其次要定期冲洗管道,这可作为一项经常性运行的措施,冲洗周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尽量降低管网漏水机率,加强管网检漏工作,及时抢修漏水管道;定期对水表、阀门、消火栓进行检查工作,对淹没在水中的阀门、水表要及时清理,阀门要每隔一两年认为的活动,消火栓要经常冲洗,用泵抽水加压时,对备用泵要经常检查,防止由于备用泵长期不用造成污染。
利用不开挖的方法对管道进行翻新,在保证管道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改善水质,根据经验,非开挖技术与新敷设管线造价相当,但避免了对建成区的破坏,对环境影响也非常小,旧管道内沉积和锈蚀的日益严重,不仅降低了排水能力,还导致管道内水质恶化。因此,加强给水管道的科学管理,正确解决管道内沉积锈蚀,利用管理的刮管与涂衬,是提高效益、节约资金、搞好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既能改善排水水质,又可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有不容忽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晓玲,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张奎,张志刚排水管道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吴俊奇,付婉霞,排水工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版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