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论文发表之园林建筑的布局及其作用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9-23 14:55:51 更新时间:2013-09-23 14:00:52
园林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园林》杂志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学术性、综合性的专业期刊。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摘要: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中供人观赏和游憩的建筑场所,有亭、台、楼、阁、小桥、曲廊、花池、围墙等等。由于园林建筑的形式多样,色彩丰富,使得建筑本身就能成为一道景观,并与周围环境互相衬托起着点缀风景和组织环境视觉导向作用。成功的园林建筑设计可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为园林景观增添色彩。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
关键词:园林建筑,布局,作用
一、园林建筑的布局
1空间组合形式
园林建筑空间组合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1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于某些点景的亭、榭之类,或用于单体式平面布局的建筑物。建筑物可以是对称布局,也可以是非对称的布局,视环境条件而定。古代西方的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最常用的是对称开放式的空间布局。
1.2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的开放性空间。这种空间组合一般规模较大,建筑组群与园林空间之间可形成多种分隔和穿插。在古代多见于规模较大,采取分区组景的帝王苑囿和名胜风景区中,如北海的五龙亭,杭州西泠印社、三潭印月等。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的空间,则多采用分散式布局。
1.3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这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普遍使用的一种空间组合形式。庭院可大可小,围合庭院的建筑物数量、面积、层数均可伸缩,在布局上可以是单一庭院,也可以由几个大小不等的庭院相互衬托、穿插、渗透形成统一空间。这种空间组合,有众多的房间可以用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要。
1.4天井式的空间组合。内聚性更加强烈的小天井庭院空间中的景物,利用明亮的小天井与四周相对晦暗的空间所形成的光影对比,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小空间奇妙景效。如留园中的华步小筑和古木交柯即属之。
1.5混合式的空间组合。由于功能或组景的需要,有时可把几种空间组合的形式混合使用,故称混合式的空间组合。根据功能或组景需要来定。
1.6总体布局统一构图分区组景。对于规模较大的园林,需要从总体上根据功能、地形条件,把统一的空间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或景点来处理,在构图布局上又使它们能互相因借,巧妙联系,有主从和重点,有节奏和韵律,以取得和谐统一。
2对比、渗透与层次
园林建筑布局为了达到多样统一和在有限空间中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十分重视对比、渗透与层次的构图手法。
2.1对比。对比是达到多样统一取得生动谐调效果的重要手段。园林建筑中的对比是把两种具有显著差别的因素通过互相衬托突出各自的特点,同时要强调主从和重点的关系。“万绿从中一点红,动人春色无须多”恰好说明了对比的意义。
2.1.1体量对比。体量对比,通常是用小的体量来衬托,突出大的体量,使空间富于变化,有主有从,重点突出。巧妙地利用空间体量大小的对比作用可以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如苏洲的留园、网师园等都有利用空间大小强烈对比而获得小中见大艺术效果的范例。
2.1.2形状对比。形状对比主要表现在平、立面形式上的区别。方和圆、高直与低平,规整与自由,在设计时都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形状上互相对立的因素来取得构图上的变化和突出重点。从视觉心理上说,规矩方正的单体建筑和庭园空间易于形成庄严的气氛;而比较自由的形式,则易形成活泼的气氛。同样,对称布局的空间容易予人以庄严的印象;而非对称布局的空间则多为一种活泼的感受。
2.1.3明暗虚实对比。在利用明暗对比关系上,园林建筑多以暗托明,明的空间往往为艺术表现的重点或兴趣中心。通过一明一暗的强烈对比,在视觉上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艺术情趣。
2.1.4建筑与自然景物对比。严整规则的建筑物与形态万千的自然景物之间包含着形、色、质感种种对比因素,可以通过对比突出构图重点获得景效。建筑与自然景物的对比,也要有主有从,或以自然景物烘托突出建筑物,或以建筑物烘托突出自然景物,使两者结合成谐调的整体。
2.2渗透与层次。处理好空间渗透与层次,可以突破有限空间的局限性取得大中见小或小中见大的变化效果,从而得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处理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具体方法概括为以下两种:
2.2.1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主要利用门、窗、洞口、空廊等作为相邻空间的联系媒介,使空间彼此渗透,增添空间层次。运用对景、流动框景、利用空间互相渗透和利用曲折、错落变化增添空间层次。
2.2.2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层次。所有的园林建筑空间都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围合起来的有限空间,室内室外是相对而言的,处理空间渗透的时候,可以把“室外”空间引入“室内”,或者把“室内”空间扩大到“室外”。
3空间序列
园林建筑创作,需从总体上推敲空间环境的程序组织,使之在功能和艺术上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艺术格调高雅而又富于创造性的设计,于总体布局中要重视空间程序的组织。否则,上面所说的对比、渗透、和层次等艺术处理也就会无所凭藉。空间序列的特点首先是建筑空间序列是与空间相结合的产物,在各个不同的位置、角度自由观景,在设计时仔细分析人流活动的规律,来决定空间围合方式和观赏路线,在一定的人流路线上,预先安排好获取最佳画面的理想位置和角度以贯彻布局的意图;其次建筑空间的处理除考虑观赏价值外,同时还要兼顾各种性质不同的功能要求,园林建筑空间序列,需要把艺术意境和功能巧妙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果。总之,对空间环境的处理要从整体着眼,反复推敲,使观赏流程明确,有条不紊,空间组合有机完整,既富变化而又高度统一。
二、园林建筑的作用
1园林建筑是构成现代园林的基础
1.1园林建筑是建筑种类的形式之一。园林建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通过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方法,充分利用原有天然地貌地形,或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构筑和建造建筑及设施,创造成的自然观赏景观和游憩环境。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各要素的核心位置。黑格尔称建筑为人类“最早诞生的艺术,是凭精神本身通过艺术来造成的,具有美的形象的遮蔽物”。园林建筑是随着园林的出现,产生较早的建筑种类和形式之一。
1.2园林建筑具有审美和艺术内涵。建筑被誉为“凝固的历史”、“文化的直接载体”,而园林建筑则无疑是体现园林历史、人文、意境的主要载体和最佳形式。建筑是园林的主要物质构成要素,并且是园林精神和审美释放的主要载体。有无建筑是区别园林和自然风景区的重要标志。在园林景观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升华成艺术,区别于大自然的纯天然原始景色的核心要素。是人类对园林审美要求的高度浓缩与着力点。可以说,每一个园林所想要体现的审美,所要表述的意境,主要是由园林建筑来反映和传达的。没有建筑的园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园林,一个与园林环境吻合,相得益彰的、精美、贴切的园林建筑,体现了整个园林的档次和水平。
1.3园林建筑具有景观及审美功能。园林建筑在园林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使用功能的需要而产生的,但随着人们各种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园林建筑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越来越被赋予了更多的景观功能和审美内涵。随着逐渐注入和吸收其他艺术的元素,使之成为集建筑、绘画、书法、文学、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是人类创造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风格的园林,其建筑风格和特点都能体现当地、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哲学理念。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色彩以暖色调为多,处处呈现“暖和”和“柔性”,建筑与园林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中国古园林建筑被誉为“木头的画卷”。充分体现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理念;西方园林建筑材料则以“石”和“金属”为主,颜色以冷色调或中性为主,呈现出“刚性”和“冷硬”的特色。由于建筑用材不同,中国建筑容易采取灵活的建筑设计形式和精巧的造型,表现出极强的观赏性,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精神享受。而西方园林建筑也因其用材的特点,呈现出经久耐用,风格简单流畅、宏大威严的特色。
1.4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园林建筑的发展。世界从未达到像21世纪的今天,这样程度的交流与融合,园林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演变,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和高度。世界各种风格的园林包容并蓄: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特色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远古的审美追求、哲学理念与现代审美时尚的交汇;古老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与日新月异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巧妙搭配;精美绝伦、令人赞叹的传统工艺、施工方法与现代社会人类空前的科技水平和创造力的完美接轨,推动园林建筑艺术发到了前所未有高度。园林建筑的功能、作用及内涵,得到了空前的完善与丰富。
2园林建筑是促进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的主要表现方式
2.1园林建筑营造园林主景的功能。园林建筑在园林中构筑主景,成为园林中的代表景观,成为园林标志性符号,是园林建筑最为重要的功能。在现代园林中,各类园林建筑的造景、成景的功能和作用,日益突出,是园林设计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的体现,也是满足人们观赏要求、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主管要求。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皇家园林、景观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国外宫廷及贵族园林、自然风景园林和国家公园式园林等多种风格的园林,在保留传统观赏游憩功能的基础上,呈现出向综合性、多功能两极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一是园林的分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化,以满足人们更高标准,更高审美的需要;二是在原有园林类型的基础上,不同园林类型中的各种功能,相互借鉴,功能更多元化。各类园林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相互融合。
2.2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具有造景、成景的功能。中国传统园林可谓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艺术成就。不论是众所周知的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中万寿山的佛香阁,亦或是昆明湖畔的欧式石舫的造景的杰作,还是私家园林中如:北京恭王府花园中,中路主山上的“绿天小隐”,及“寿”字亭;杭州西湖湖畔的雷峰塔等等,多不胜举。近年来建造的中国传统风格精品园林中,如:西安大唐芙蓉园中侍女馆中的宝塔,厦门园博园中岭南风格高塔“杏林阁”,以及连接三大景区、九个岛屿的十五座造型各异的桥。沈阳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号称亚洲最高的帆船造型。要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要么构成一幅浓彩重墨的中国山水画,有如摄影等。
2.3园林建筑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并提供了休憩及活动的空间。首先,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其次,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第三,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会客之用,有用作宴请、观戏之用,有的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第四,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观景。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形体比楼更空透,可以四面观景。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但是舫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三、结束语
总之,园林建筑是构成现代园林景观的重要要素之一,并在园林景观的构成中在游览娱乐、休闲活动及生活服务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弘扬我国园林传统文脉的意义。因此,园林建筑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其自身功能的发挥,而且与整个园林的作用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