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发表代理推荐期刊及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0-07 10:11:37 更新时间:2013-10-07 10:05:31
教师论文发表代理推荐国家级教育期刊《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国家级教育期刊,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旬刊。
摘要:高三一轮复习是对知识的细密梳理,通过一轮复习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解题能力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与原理与规律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本文从抓地理主干知识,地理的综合性、区域性、地理“三基”和地理图像等五个方面就提高一轮复习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主干知识,综合性,区域性,地理“三基”,地理图像
地理学科历来是文科考生高考的“瓶颈”要素,其对高考文综成绩的高低影响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备考复习中,落实好以下“五大抓手”,可以达到提高复习的效率,巩固复习效果,在高考中取得较好得成绩。
一、抓地理主干知识
广东高考自2010年实行3+X(文综、理综)的考试形式后,地理科的考试大纲已基本稳定,自2010年考试大纲发布以来,2011年考试大纲地理科的考点与2010年相比较,考点数量、分布没有变化,只有一处考点增加了两个字由“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改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其考查的实际内容没有任何改变。2012年广东考纲与2011年完全相同。笔者以为2013年的考试大纲应当不会发生变化。大纲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地理七、八年级4本书,高中必修三本书、选修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两本,共九本书。而高考文综试卷只有11道选择题44分,地理综合题设置为两题,题号为40和41题,两题共56分。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命题,都是以“能力立意为主”,重基础知识、重基本能力,主要看主干知识而不是教材的覆盖面。地理主干知识包括:
(一)自然地理部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水循环、水的补给,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
(二)人文地理部分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和评价。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关系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三)区域地理部分
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等。
(四)世界地理
七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及其它典型特征,八个主要国家轮廓形态、经纬度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及主要经济特征和成因。
(五)中国地理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范围,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三大自然区的工农业生产及有利、不利条件,三大自然区的人口、城市、交通等分布特点及成因。
二、抓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四大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区,处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就具有一定的气候,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形成该地相应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河流的水系特点和水文特征受气侯、地形等要素的影响,气候影响地形,地形、水文、植被、土壤又影响气候。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而人文环境各要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见下面简图,将两个箭头简化成了一条直线)。知道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知道气候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和交通联系的主要方式等。进而理解地球运动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这些问题就真正学懂、学会了地理,学习地理才能真正跳出死记硬背的“围城”。
三、抓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在一定区域进行的,因此以区域为基本地理单元进行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之一。世界的大洲、分区、地形区、流域、气侯区、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主要国家;中国的自然区(三大自然区、南方和北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内陆区域和外流区域、地势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流域等)、经济区(工业区、工业带、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区、商品性生产基地、经济开发区等)、国土整治和开发的重点区域等都是主要的区域。要弄清各区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特点,掌握区域空间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等。如气候特点、地形特点、水文水系特点等。并结合热点地区重点了解部分区域,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方冰冻灾害、汶川地震、中国和澳大利亚旱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北部湾经济区、神舟七号舱外活动、川气东输、西气东输二线、铁路建设、中东及巴以冲突、达尔富尔地区、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等。
四、抓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素养
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等。尤其要以地理知识为现实生活服务为主要目标,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地理原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规律主要分为空间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三类。如经纬度变化规律、时区变化规律、地球运动的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四季变化规律、气温分布和变化规律、气压分布和变化规律、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移动规律、锋面移动规律、降水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自然带分布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农作物分布规律,人口增长和分布规律、城市分布和城市化规律、商业中心的分布规律等。地理原理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大气环流、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洋环流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原理;热力环流原理、水往低处流和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原理、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的原理、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原理、热量平衡原理、气侯形成原理、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城市布局原理、交通运输点线布局原理等。地理学科素养包括思维方式、方法、学科术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是地理学科区别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如地理事物的区域性、综合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地带性;生产配置的区位论,地理图像的读、析、填、绘法;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观测、考察、实验法,自然与人文、天气与气候、水文与水系、地形(地貌)与地势、生物与植被、大农业与种植业、农作物与农产品、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等基本概念的区分等。这些基本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地理学科水平和科学严谨态度的重要内容。
五、抓地理图像判读和运用能力训练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是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地理图像的判读、分析和运用能力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地理高考命题基本已形成“无图不成题”的模式,掌握了地理图像的读图、用图、填图、绘图和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认识地理区域性、综合性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熟练掌握了地理图像判读和运用能力,能够用地理图像学习地理,才算是做到了会学地理。地理图像分地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日照图、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柱状图、饼状图、扇形图、百分比图、直线图、坐标图:曲线图、折线图、点状图、线状图、平面三角坐标图、玫瑰图、雷达图等)、知识逻辑联系图等。最主要的四幅地图是世界和中国地形图(包括河湖、矿产)、世界和中国政区图(包括城市和交通),其次是中国和世界气候图(包括气温、气压、降水、气候类型并联系植被、自然景观、自然带),人文地理主要有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土地利用图、景观图等。复习中要做到:图文结合,以图串文,达到四会,即读填绘析。训练的步骤是:认真读图——默记图像——填绘图像——形成脑图。把握上要做到:从全局到局部,再从局部到全局,有全面有重点,点线面结合,水平和三维结合,专题和综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