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的经营策略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58:50 更新时间:2025-01-07 14:05:51
[摘要]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经营的水准直接反映学校办学的水平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经营的策略,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和提高科技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经营策略
人类已经步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也日益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库,面临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创新与应用基地的实验室,则需要构造以知识、能力创新为核心主题、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环节的经营体系,才能应对这种挑战。
1高校实验室经营的重要意义
1.1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验室的经营目标与学校培养适应新世纪国家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级人才的目标是息息相关的,学校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校的实践得以实现的,而实验室是重要的实验场地。实验室既能授人以知识和技术,又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科学经营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
1.2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的经营水平高低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实验室应该把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作为经营的目标,以应用和操作能力为主旨组织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经营的宗旨,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价值的发掘和应用的能力,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改变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理论实践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氛围,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随着科学的发展,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实验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广泛接触并操作各类仪器设备,通过基础型、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实验的实践过程,有利于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1.4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有效的经营,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能够使资源优化整合,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能够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性强、有特色、适用范围广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可以提升高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水平,同时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2高校实验室的经营策略
2.1建立有序的运行机制与科学的经营体制
首先,科学的规划实验室,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使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实践氛围中完成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第二,建立、完善实验室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运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第三,建立一支架构合理的教科研经营队伍,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发展科学和开展社会服务的目标。第四,成立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前者负责论证各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接受实验室有关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咨询等。后者负责协调实验室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宜并检查和评估其运行情况,制定年度专项经费预算,监督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与管理等。
2.2建立高水平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2.1树立以学生为本、全面科学发展的教学理念。
2.2.2紧贴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任务书、教学日志、课表等,使实验教学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2.2.3在兼顾实验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针对每个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教材中设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介绍、操作方法、实验步骤、数据结果分析、观察与思考、知识拓展等。
2.2.4加强研究性教学,开设创新性课程。创新性课程开设应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体现出拓展性,而不是简单的全面性;体现动态的探究过程,而不是静态的传授结果;体现出对现有社会的积极改造和对对未来社会的向往,而不是单纯的适应社会[3]。
2.2.5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考核机制,允许多种形式的考查和考试,重平时成绩及动手能力,重联想思维及创新意识。
2.2.6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动手能力为宗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2.3.全面开放实验室[2]
2.3.1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经营,允许学生非正常实验时间及晚自习进实验室做实验。
2.3.2开放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提倡学生独立动手与思考,要通过具体的实践,使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3.3加强开放型实验方法指导、管理,挖掘现有设备、仪器的潜力,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2.3.4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有效运行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开放,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
2.4人才队伍经营
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主讲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术员的实验教学团队。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实践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一定的实验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应当互通,以满足现代教学和现代科技工作的需要。
2.5实验室建设必须与科研相结合
科研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学生自己设计研究课题,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6加强社会服务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利用有效的资源,做好社会服务。
2.7技能考核及考证
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在学生毕业前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考核。同时与相关职能部门洽谈合作,引入职业技能考证制度。
2.8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平台
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与网络化、智能化管理。通过网上选取实验项目、实验教学网络实时指导、实验教学效果网络测评、网络考试、实验成绩的网上管理与查询、实验内容与技术等知识拓展、实验设备网络管理、对校内外信息宣传等方面,实现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平台。
高校实验室经营的水平是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办学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实验室经营部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在实践、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小玲.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管理创新.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张婷.高职院校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探究.中国教育科学学报.2006,(11)
[3]孙爱东.以柔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与职业.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