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学管理 创建和谐校园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58:50 更新时间:2025-01-07 14:19:55
【摘要】高等院校的管理要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去约束、激励教师与学生,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用人制度。本文从高校管理的角度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学管理以人为本管理制度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1日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写入党纲。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同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央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当前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当然不能例外。但目前高校的管理者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运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学院自身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先进管理制度,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对学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最好的发展可能。
一、 确定以师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是组成学校的主要成员,是促进教育和谐的主要因素。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去约束、激励教师与学生,才能使学生氛围和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以教师为本。
以教师为本,要以全体教师为本。教师们也是普通的社会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正是他们作为生命体的主要特征。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种特征,注重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定生命意识,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能够容教师之短,扬教师之长,待教师以情,激教师之志。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生命价值。
2、 以学生为本。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因此,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首先以学生为本把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改变那种“教师为通过教学,学生为积点学习”的做法,面向全体学生,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成长。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的人格出发。
学校的教育还要注重因材施教,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注意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加强学习策略知识的渗透和学习方法运用训练,指导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环节,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与环境,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包括管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真正做到“想学”、“能学”、“会学”,为学校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在学生管理中还引入契约管理制度。契约管理就是以契约为载体建立一种能兼顾制度管理功能、激励功能、自我管理功能的学生管理模式,充分体现教育管理的双向性,营造平等、民主、自主的学生管理氛围,改变现有的学生管理理念和学生管理模式,建立双向互动、全员参与的学生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学生管理效益,实现了学校、学生的“双赢”。
二、制定管理制度。
1、 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平衡不同层次教师的心态。必备的制度管理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推行情感管理。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会导致教职工怨声载道,必然影响师生感情,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管理者要坚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鼓励教师博采众长,求实创新,形成特色的教学方法及风格,学校不强行推广某一教学方法,教书不拘一格,育人各得其法。在教学评价上,不单以及格率、通过率、就业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绩。不顾教师的意愿,把领导的意思强加给教师的做法更是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把“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做法贯穿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真心呵护、诚信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物质待遇,在政治上给予高度信任,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要对其工作进行认可。领导的一句问候与赞许,一次热情的帮助与支持,往往能够使教师的心境出现积极的状态,那样,其工作效率和热情必将提高。比如说,对青年教工的里恋爱、婚姻,中年教工子女的就业、升学,退休教工的生活、健康等问题,学校领导都关怀备至,那么,就一定会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的。学校要制定以激励教师出成绩、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使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尊重,工作成果得到肯定。制度以人之长为主要内容,加强正面引导,增强教师的竞争合作意识。总之,学校的管理制度一定要制定得使整个学校有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2、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用人制度。
合理的制度才能够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制度定完之后并不是就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理念的提出,学校要经常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合理调整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并且方便操作和检查。
就我校来说,由于我院承担全校的公共课,多年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不段扩招,受人事制度的制约下,又无法大量引进专业人才。我校的解决方法是合理聘用校外教师,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鼓励和引导我院教师以教学、科研方法上下功夫,按年龄和特长选择相应的专业,进行教学、科研方面的培训,完善制度解决学校教学、科研漏洞,使学校教师资源得以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
有了合理的制度,还要有正确执行制度的干部。用什么样的干部就树什么样的旗帜。学校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等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管理程序。学校是一个圣洁的殿堂,是培育各方面人才的摇篮,一个合格的人才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不能让学生这个正在成长的个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用人的失败极可能导致教育的腐败,因此,选干部一定要慎之又慎,避免腐败因素掺杂其中。
总之,在学校管理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校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对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进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国家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万福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探索,2006.9第一次印刷
[2]罗新远.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24).
[3]覃渝.试论校园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J].思想战线,2002,(02)
[4]曲桂军.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