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58:50 更新时间:2025-01-07 14:56:55
摘要:多年来,由于各种英语考试阅读多以选择题为主,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各种弊端。在信息时代,由于多媒体应用普及,我们应将英语课堂转向开放式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英语阅读;开放式教学
一、引言
阅读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开课时间长,课时数在整个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所占的比重大。阅读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阅读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我国的英语阅读课教学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大环境下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以往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阅读教学的结果,很少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分析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有以下弊端:
(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拘泥于学生对所读材料的表层理解,使许多学生不能对所读文章的要点进行有效的推断,也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影响了理解的准确性。许多教师仍采用师生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大多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仍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大学阶段的阅读文章应当是题材丰富,体裁多样,阅读的目的也应有不同的侧重,而千篇一律的阅读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不同的阅读目的。
(二)泛用甚至是滥用多媒体
虽然阅读教学以多媒体来辅助词汇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多媒体若使用不当则会干扰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把本应通过文字解读和推理归纳才能获得的信息以直观形式展示给学生,则可能使直观教学替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尤其是对形象思维较为成熟、抽象思维最为活跃的大学生来说,过泛或过滥地运用多媒体会抹杀学生追求思维的好奇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
(三)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语言点、句法结构等语法知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教师在讲解所谓的阅读课时却更像是语法分析课或是词汇讲解课,他们往往习惯把一篇完整的语篇分割为一个个句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词义、句法讲解,以至于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变成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这种教法只注重讲解语言知识,注重语句的理解,而忽视文章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段落的过渡、衔接、文章结构、写作风格等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长次以往,阅读将不再是阅读,而只是词汇等知识点的单纯堆砌。在错误导向下,学生在阅读中过分注重语法分析、语言细节,对阅读内容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归纳,阅读水平只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
三、采用开放式英语阅读教学
(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学习平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教师应该“授之以渔”,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教师的必要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
(二)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0世纪以前的阅读理论将阅读理解看作是语言解码和从字、词、句中构造意义的过程。随着认知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非语言因素即已有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读者已有的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许多困难。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严重影响了学习者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在阅读训练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预测,预测文章内容发展的方向,并根据实际读到的内容验证和调整自己的预测,增强阅读能力。这样,就可以弥补词汇语法层次上的不足,突破逐字逐句所造成的读速问题。
(三)重视学生阅读心理机制,消除不利心理因素
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机智灵活的教学方法,热情投入的敬业精神,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毕竟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非人与物的交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作为教师应:①了解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条件。包括刺激与反应的接近,以及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刺激进行行为的引导。其次,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对学习的影响。再次,了解如何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以及充分了解个性的心理发展。②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促进心理平衡。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焦虑是由于学生的自我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的困惑感。目前学生由于种种外在信息强化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念,使得自我压力不断增大。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进步时予以肯定。同时让学生了解认知规律,懂得学习中某些停滞和挫折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然现象,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感,使其保持心理平衡状态。
(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定势,逐步提高英语阅读技巧
训练英语思维定势可通过以下方式。(1)通过朗读课文的方式。朗读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在阅读知识转化为表达能力时,朗读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朗读课文的方式,读者可以培养英语句型模式感,将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外化在语言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上。(2)通过句型训练的方式。句型快速反应训练也是培养英语思维定势的有效办法。英语基本句型有限,基本句型的扩展也是有规则的,外语学习者要尽快熟悉这些句型及其扩展规则,尽快将约定俗成的句型及其规则同化到语言感知的思维定势中。(3)通过视觉感知训练的方式。通过朗读课文或句型训练之后,可以进行视觉感知的快速训练,以提高思维定势的反应速度,训练时可使用学生没有读过的文章,亦可使用超出学生阅读才能的阅读材料,以锻炼他们的阅读语能。
四、结束语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他们把教与学视为注入与被注入的关系,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结果形成课上“满堂灌”的现象。而教学中过多讲解阅读资料的字词的使用方法,往往留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遗憾。有些教师在阅读课上发放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读文章,做题目,也不能足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阅读不但要训练学生读懂文章的主旨大意,依据语篇情景正确理解句子和词汇的含义也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阅读教学既教学语言基础知识,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双重教学目标。
“开放式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基础和能力进行目标分成,使课内阅读和课外自由阅读有机结合,课内“教给学生读”,课外“学生自己读”,课内“举其一”,课外“反其三”,课内以“精”取胜,课外以“博”为佳。二者结合,效果才会最好。
参考文献
[1]庞继贤,吴薇薇,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1):
[2]应惠兰,徐惠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金君卫,主体化英语阅读方法及其教学实践,芜湖职院学报,2003(3):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5]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