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WTO框架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出口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59:50 更新时间:2025-01-07 14:31:58
摘要:中国加入WTO后,在教育方面做出了部分承诺,同时也加入了国际高等教育的竞争之中。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出口竞争激烈,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以其良好的声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财力纷纷抢占中国高等教育市场,我国高等教育也在竞争的激流中奋勇搏击,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关键词:WTO教育服务高等教育出口
高等教育出口是指一个国家的高等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以及到海外独立或合作办学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教育输出行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越来越多地受经济利益驱动,以英联邦国家为代表,大力推行教育出口战略,把教育服务作为一项出口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战略。美、英、澳等国利用先发优势,占领了绝大部分的国际教育市场份额,并且积累了市场推广、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经验。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其最大的在学人口规模和旺盛的教育需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服务贸易进口国。
一、中国签署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背景及其对WTO关于教育的承诺
中国进入WTO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我们的许多经贸行为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对各项原则和规定做出相应的承诺,对所有的世贸成员实行多边对等的相互开放。我国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是部分承诺,承诺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在教育服务的项目上,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军事教育、警察教育、政治教育和党校教育,不对外国人开放。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凡是国家的义务教育是不对外开放的。除此之外,我国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等5个项目上作出承诺,允许外方为我国提供教育服务。
二是在教育服务的提供方式上,(1)对跨境交付的教育服务未作承诺,即远程教育,中国公民通过网络取得的学位,中国政府有权不承认这个学位、学历。这块作不作承诺,主要源于我们网络教育的安全,无法控制。(2)对境外教育消费未做任何限制,外国公民到中国留学,只要符合我国边防管理条例,都可以进来。同时,中国公民到外国去留学,也是来去自由,没有限制。(3)允许教育的商业存在,商业存在是要收取学费的。中国的教育不允许独资办学,但允许中外合作办学,但不一定给予国民待遇。在中国不允许设立国外的分校或者是独立的外方所办的大学,但允许中方和外方合作办一所中外合资的办学机构或者二级学院。(4)对自然人流动,承诺具有一定资格的境外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应中国学校或教育机构聘用或邀请,可以来中国提供教育服务。
二、WTO框架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出口
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为WTO的成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有关世界高等教育情况的报告指出,按照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计算,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在2001年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规模,以其最大的在学人口规模和旺盛的教育需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服务贸易进口国。自从WTO将教育正式纳入服务贸易体系以来,高等教育出口已经成为各国之间展开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以其良好的声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财力纷纷抢占中国高等教育市场。中国高等教育出口起步晚,规模小,相对滞后,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在WTO的框架下教育出口涉及到教育服务贸易中的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一)跨境支付——远程教育
我国没有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跨境支付,意味着我国不必承担向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开放跨境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国际义务。但是,这幷不完全能够排除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以跨境支付的方式进入国内的教育服务市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外国教育机构注册,通过邮件、互联网或其他电子工具传递教材来学习外国课程,这种远程教育可以减少教师和学生心理上的流动,节约成本,因此在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有较大的潜力和吸引力,并在信息和通讯技术等专业领域成为一种在全球通行的主要培训方式。教育服务跨境支付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服务出口模式。
我国远程教育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三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我国远程教育进入战略革新和起飞阶段,每年以150%的速度迅速增长,但与那些教育出口大国相比,我们在跨境交付方面刚刚起步。2002年10月21日,中美双方教育部签署了“网络语言教学合作项目”,通过网络为对方公民和组织提供在线汉英语言教学服务;2003年9月3日,清华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开始通过海底光缆共上“组织工程原理与技术”课,是教育服务贸易的直接跨境交付。2005年8月1日,福建师大开始向菲律宾高校学会所属的52个成员校开展汉语远程网络教育,我国首条跨国汉语远程教育网络福建师范大学与菲律宾国际科技学院合作的现代汉语远程教育网正式开通,迈出了向国外开展远程网络汉语教育的第一步。
(二)境外消费——留学生教育
境外消费方式一直占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最大份额。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出口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果显著。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接受留学生的的人数逐渐上升。1978年在华留学生为1236人,2008年已达22.35万人,增加近180倍。随着中国加入WTO,教育部对来华留学政策作了调整,比如允许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勤工助学,增加政府奖学金的名额等,来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不仅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增幅明显,层次也越来越高,所选择的专业越来越广泛;在来华留学生当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越来越多。过去的来华留学生大多数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医中药等,现在学金融、经济、贸易的学生也逐年增加,现在已经覆盖中国高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领域。
(三)商业存在——合作办学
商业存在方式在规模上比较有限,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出口在他国的商业存在主要形式为合作办学,设立分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在国外教育机构纷纷抢滩我国教育市场的同时,我国的高等学校开始寻求机遇,尝试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全球教育产业的竞争。
从1997年9月到2002年4月,北京语言大学先后在韩国汉城成立了“北京语文学院”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曼谷分院”。北语国外的分院按照北语的教学标准设置课程、提供教材和教学管理,主要培养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本科生,同时还开办了预科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短期汉语培训由北语选派教师到国外授课,除了学历教育外,还有非学历的语言培训,学历教育的论文答辩在当地完成,按照当地的标准收学费。2002年7月18日,南昌大学“中法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法国普瓦提埃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主要是向赴法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和有意赴中国学习的法国及欧洲学生提供信息并进行系统管理,共同发展亚、欧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项目,为中、法两国企业界架设合作桥梁。
2003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从2003年2月1日起,中国高等学校在境外办学,可以授予洋学生中国学位和学历。从此,不仅高等学校境外办学行为有了规范,而且该《办法》积极地推动了我国教育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005年,华侨大学在美国注册成立了华侨大学美国中文学院(HQUA),与美国库克大学、肯尼迪大学合作办学,弘扬中国文化、推广华文教育,招收的学生都是持有外国护照的外籍人士。此外,华侨大学从2000年起,在印尼雅加达、泗水、廖岛三地举办自学考试,为印尼培养高学历师资;还与泰国东方文化书院联合举办“泰国中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班。
加入WTO后,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高校的海外办学从数量到层次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2年10月30日,中国高校在海外成立的第一个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宣告成立,分院设在新加坡著名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内,从当年开始正式招收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高层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开始全面走向海外,正式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大循环,加入到全球教育产业的竞争中来。
2008年3月31日,中国成都中医药大学葡萄牙宝德分校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成立,这是中国中医药教育领域在海外开展本科学士学位教育的首例。母校将从教学医疗的质量、教师水平的提高、学生实习等方面全力支持宝德分校的发展。符合学位授予要求的分校学生,将获得中国教育部认可的中医药学士学位。此外,上海中医药大学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大学之一,在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与美国俄亥俄大学医学院、西雅图的自然医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新泻康复专科学校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以全新的模式开展中医药教育的对外输出。
(四)自然人流动——海外授课
我国高等教育出口在自然人流动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高校与国外高校交流与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国内许多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应邀去国外讲学和研究。
第二, 中国高校在海外办学,成立分院、研究生院以及学位班等,我们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去海外授课。1997年9月,北京语言大学在韩国汉城成立了“北京语文学院”,学生由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授课,通过一年的学习,合格者次年直接进入北语相关专业二年级学习。1999年1月,北京语言大学与新加坡迈新机构联合举办中国语言文化专业学士学位班,这个学位班以招收本土学生为主,选派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授课,1998年南京大学文学院在新加坡开办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班,先后在新加坡石林咨询有限公司、马来西亚韩江学院、吉隆坡传智国际学习机构设立了三个教学点,精心挑选了“中国古典诗歌及诗歌理论”等12门最具代表性的专业课,由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亲临授课。
第三,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汉语推广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孔子学院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4个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为帮助各国开展汉语教学,2009年孔子学院总部共派出4800名汉语教师,而1952年至1999年,近50年间中国政府共向70多个国家派遣了汉语教师1100多人次。
综上所述,在WTO框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出口取得了迅猛发展,境外消费及自然人流动两方面增长速度惊人,商业存在实现了突破,但是跨境交付才刚刚起步。与教育出口大国相比,我们还相差很远。所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促进高等教育出口发展仍需长期艰苦的努力。
注:本文是辽宁省教育厅社科项目《高等教育出口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60307。
参考文献:
[1]张民选,澳大利亚:迅速崛起的教育出口大国【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2]张力,进入WTO后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02-8-24http://news.xde6.net/view.asp?newsid=19880
[3]秦元元,闵乐.中国高等教育出口的发展历程及特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