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与班主任有效工作机制探索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 13:59:50 更新时间:2025-01-07 16:49:05
刘雪琴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基石,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诸多原因,高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存在工作内容重合,部分工作实施缺少必要的配合与协作,班级管理的多头领导,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对此提出调整结构打造优秀团队、细化职责加强工作指向、创建交流机制提高工作实效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机制;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教育普及率逐渐上升,但随之而来的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由最初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到后来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企业班主任一职也应允而生。
一、新时代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高职辅导员总量不足,班主任配备不清。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高中毕业生789.25人,中职毕业生新增493.47万人,本科招生人数仅431.29万人。高职高专涌入大量学生,《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事实上,由于高中、中职大量毕业学生的涌入,专科辅导员配比有的达到了 1∶300 甚至 1∶400,由此造成辅导员比较普遍的不达标。2017年前《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规定为各班级需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新规颁布后,有关于班主任工作定性为:“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1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高等学校要鼓励新入职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近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促进了职教的健康发展,由企业配备的企业班主任一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但高职院校班主任存在配备不清的现状。
高职辅导员教育工作开展难,班主任配合难。
企业班主任诞生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最初是由于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态度不认真,甚至旷工、辞 职、频频”跳槽”。导致企业对职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产生了质疑,同时,也使社会和不少家长对职校产生了偏见,给学校招生带来了不利影响,给职业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企业班主任作为学校和企业的沟通桥梁,职责在企业实训工作、校内表现考察中不断完善,而“兼”企业员工以及校园管理的两种身份,更是让班主任工作性质混淆。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写道:“专职辅导员是指在院(系)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等专职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职业化程度不高,具体表现在:社会认知偏见,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工作超负荷且压力巨大,职业发展不确定。辅导员的工作既不专业也不专一,需要24 小时随时开机待命应对校园危机事件,却没有明确的学科依托,造成辅导员貌似“什么都能干但很难干精”的情况。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任务既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又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还兼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兼做行政干事甚至兼课授课教师,诸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无疑影响辅导员基本职能的发挥。
总的来说,高职辅导员在思政工作教育中展开中,一是面临学生自身素质问题,缺乏规则意识,“难配合、重形式、轻理解”;二是高职辅导员工作偏重日常学生管理以及行为规范,而日常繁杂工作往往减少了相应思政教育准备的时间,“创新难、教育难”的问题限制了思政工作的深度,三是辅导员职业存在貌似“什么都能干但很难干精”的情况,以职业化标准来衡量,高校辅导员还只是一种不成熟的、发展中的职业。整体来看,高校辅导员存在中度职业倦怠。
二、高职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配合问题探索
目前高校大学生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教育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具体,这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工作冗杂,工作范围较广,但同配备的班主任工作的高度重合极易造成多头领导,管理边界不清晰,这些实际因素加剧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1、管理背景的不同,是工作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高校管理模式来看,相较于一般意义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以及配备有班主任的高职学生具有校企合作专业的高职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所异同,相关限定词有了变化,主要体现在表1内多个管理方面。
表1高职院校专业管理模式对比
在教学和管理设计中,学校和企业有着高度重合的教育目标,但是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班级层面,却会由于现实等种种信息不对称,以及由于角色定位的原因出现工作的分歧。
2、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高度重合,需要双方深度配合。
新时期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教育对象、教育载体等较之以往也产生了新特点。教育行业内部逐渐形成更加严密的专业分工,高校急需专业化科学化水平较强的辅导员队伍处理学生事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当前我国辅导员工作职责问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给出了九项工作职责,包括思政、班级管理、职业规划等九个方面。辅导员工作内容有红头文件规定,在校内学生管理工作中,造成似乎什么都可以管,什么都是辅导员管的现象。同时,班主任工作任务上却鲜少有具体的明文规定,在校内相关事务常以“配合辅导员工作展开”作为工作内容,实际工作缺乏相应的任务指标。在涉及学生管理的方面一共有八项主要职业,具体双方涉及项目如表2。
表2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缺乏交流机制,工作配合不协调。首先是制度的缺失,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没有建立与班主任定期工作交流机制或平台,忽视了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交流的重要性。遇事常常是临时沟通,临时解决万体,由此造成辅导员与班主任空间上的交流障碍。其次,辅导员是专职的,班主任是兼职的,班主任除了班级工作外还有教学、企业相关任务,平时各自忙自身的工作, 难得有共同的时间坐下来交流。由于缺乏交流,造成工作上的隔阂,使得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难以配合或配合不好,甚至根本无法配合,造成辅导员、班主任整体工作效率不高
三、辅导员同班主任有效工作机制的探索
1、着力调整结构,明确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内容。高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包括学风建设、学生党建、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日常管理工作主要
包括班团干的组建与管理等。班主任为选拔人才,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可淡化管理,重点在配合完成辅导员的基础上,在教室和寝室卫生工作、事务性通知、班级活动等。此外,由于校企合作和班主任可能存在的教学任务,工作内容还应当包括指导学生专业课学习与专业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各高职院校还可结合实际情况, 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进一步细化,增强辅导员、 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体指向性,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到位,工作能落实。
创建高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交流机制,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实效。一是定期交流与不定期交流相结合,条件允许的情况情况下每周一次,同时平时有机会或遇到校园危机事件做到前期了解情况,中期跟踪和后期共同总结的流程。二是让辅导员、班主任在实际班级工作中展开交流配合。重大班级活动以及班会等情况必须双方出席,便于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交流工作, 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会相互配合。
注重辅导员、班主任培养,优化辅导员队伍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在辅导员的制度上有所优化,二是在班主任培养上进行提升,促进科学化发展。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扎实理论基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的学习,将原理内容与实际学生工作相结合。据辅导员能力提升、角色认同、评价奖励、成果展示等环节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保证相互连接,形成统一整体,期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科学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吴建章,徐娅囡.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探析.高教论坛,2015(11):103-105.
张建.高校辅导员的成就动机及其激励探讨.思想教育研究,2000(5):51-52.
叶良鸿.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研究.传播力研究,2020,4(13):129-130.
王先硕,张渊博.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风景名胜,2020(2):0323-0323.
商宪春,黄晶.高职辅导员工作困境探讨.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0):118-119.
王永利.高校辅导员工作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7):0267-0268.
冷红,王宗新.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现状与展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179-181+184.
李莉,张建云,胡江.高职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激励机制的优化对策[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12(01):18-21.
张守兴.高职辅导员与班主任有效工作机制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01):35-38.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