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论文孔子教育方式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07 11:21:43 更新时间:2013-11-07 11:21:42
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终生的,在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体育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省级期刊《体育时空》杂志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主管,《体育时空》杂志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科研所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5-1212/G8,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9328,邮发代号:8-395。
摘要: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对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的教育观仍为今天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其中的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善用评价、教学相长等教育观点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应试化,课堂教学模式化,教学评价片面化,教学手段简单化等问题的解决更是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教育,中学体育,教学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他为了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既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又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这些教育方式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也还是适用的。
一、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应试化
体育教学本来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但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和做法。近几年中考体育的应试现象比较严重。如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练的都是考试项目,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心态。教学实践中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某些内容和考试,学生们只有考试的几个项目技能比较突出,却未能学会其它体育项目和技能,更谈不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加上体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缺乏新意等原因,使体育教师觉得很难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得辛苦,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中受到束缚,学得也辛苦。
(二)课堂教学模式化
中学体育课堂结构一般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无论教授什么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都是:“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千篇一律的程序。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地不到关注,特长得不到发挥,身体也未必健康。可见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会”和“锻炼”为主,其功能是:强化动作记忆,增加运动负荷,保证运动安全等,把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快、慢、好,坏看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并把它作为评价,考核的唯一标准。
(三)教学评价片面化
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往往习惯将课堂常规,作为教学组织能力的评价。注重技能评价,就会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的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的指标去实施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效果,忽视多维度目标,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忽视学生身心差异,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不够,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没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手段简单化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纵观我们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许多教师还没有很好利用体育这一特点。其原因关键是体育教育者在观念上只是把体育作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一种手段,还没有认识到体育对人的心理健康的重大影响,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改善心理环境、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孔子教育方式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一)学以致用
孔子在教学中强调一要“致用”,二要“结合”。认为读书虽多,但办不了什么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带领子路等弟子们周游列国,拜见国君,接触隐士、耕夫,经受过围困、饥饿、冷落的困窘。这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使他的弟子们经受不少苦难磨炼,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为他们以后从政理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子要求把学习和应用联系起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反观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某些行为,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的需要,理论不和实际结合,致使教育的长远效果不明显,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孔子“学以致用”教学理念使我们明白,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应该以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而是要看通过教育后,教育对象在社会实践中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要求,能否将所学知识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及在自身发展把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生活,成为对自己工作及生活的有用动力。因为,“体育是一种习惯,不是仪式,体育在体育课中,更在生活中。”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概念并非孔子本人提出,而是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思想时归纳出来的。但从孔子一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他的确是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事教育事业,从事教学工作,把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孔子承认个性差异,因此他非常重视因材施教,即根据弟子的个别差异确定对他们的教育。孔子因材施教,大量地体现在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解答他们的疑问,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有时,同样的问题,孔子对不同的学生却有不同的答复。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当属《先进》中记载的案例。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当他学会什么是否可马上付诸实施。孔子告诉他不可,并要求其与他的父兄商议后再付诸实施。随后,冉求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告诉他可以马上实施。一直侍从在一旁的公西华对老师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表示疑惑不解并追问其中缘由。孔子答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即孔子说冉求这个人胆小,遇事容易退缩,所以要鼓励他立刻大胆去做。而子路则勇气过人多冒进,勇有余而谋不足,所以我要给他降一下温,让他头脑冷静一点,使他知道进退。这个案例具体生动地向我们呈现了“因材施教法”的操作过程,教会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品性,素质修养等情况给予不同的对待,使体育教学成为健康身心,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对我们今天的中学体育教学仍有启示作用。21世纪,教育部出台了《体育与健身新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终身锻炼意识等作为重点,要求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身的乐趣。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体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完善心理素质,传授体育锻炼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品德意志的一个教育过程;是以身体活动与思维紧密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教育过程。
(三)善用评价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注重在教育过程中运用评价来改善和提高教育效果,并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积累形成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评价思想与经验。孔子针对弟子间品德、智能、志趣等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评价。如《公冶长》载有这样一件事:“子贡间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胡班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皿。”子贡又问:“什么器皿?”孔子回答说:“宗庙里盛泰穆的湖斑。”意思是说,从个别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皿,但却没有注意到全面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评价多以正面表扬为主,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作为今天的中学体育教师,也应从孔子的教育方式中得到启示。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在成绩评定过程中,把那些鼓励评价落实到实处,才能体现过程性评价的反馈作用对知识的运用和再创造能力的肯定。
(四)教学相长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辩证的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的教育家,也是最早树立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教育家。孔子没有把教或学绝对化,认为学无常师,应当互教互学、互相切磋。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并提出要“不耻下问”(《公冶长》)。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孔子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交流,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使双方“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
中学体育教学是人施之于人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师生间“教学相长”是教学的本质。主体发展不仅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而且也把教师视为并列活动的主体,形成师生互动,教师趣教,学生乐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天,我们应像孔子那样,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为“一切教育均影响学生之各个方面”。只有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进而就会“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此所谓“亲其师而近其道”也。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
三、结束语
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是植根于传统文明基础上的教育思想的宝库,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检验后,直到今天也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对孔子的教育观要加强学习、加深研究,吸取其精华,并结合新时代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落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更顺利地达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