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教师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化学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12 16:00:07 更新时间:2013-11-12 16:35:06
摘要:《氯气》探究教学中,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和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等方面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氯气,探究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应提供许多贴近学生实际的、可操作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实践、探索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强制性”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形成新的知识,进而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试图通过《氯气》的探究教学,探讨如何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亲身去尝试的机会,让学生能“主动”的去获取知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自录新闻事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认知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和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具有一定热情,才不会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才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感兴趣的问题。
《氯气》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自录短片,教师以播音员身份报道2007年7月13日河南省某化工厂发生的泄氯事件,营造了一个教师报道新闻事件的情景。由于创设的学习情景新颖,声像俱佳的泄氯现场呈现在学生面前,犹如身其境,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睛和耳朵,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学生获得了多重感官刺激,极大的唤起了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积极进入主动学习状态。接着,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巩固了旧知,形成了认知冲突,便于顺利引出新知,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成为学习主体
学生学习化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与生活紧密相关且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事件中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不断地获得自我激励,从而产生推动他们继续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观看泄氯事件的报道后,非常兴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1)从这则新闻报道里面,你知道了氯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消防队员用水枪喷射体现的是氯气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呢?(3)氯气能溶于水吗?氯气溶于水后有没有和水反应呢?你能证明吗?(4)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绿油油的菜地失去了原来的颜色吗?(5)为什么消防队员在处理泄漏的氯气时,要先用水枪喷射,再用石灰处理呢?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发生的反应。(6)漂白粉能敞露在空气中吗?漂白粉该如何保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相互讨论,师生共同实验,在和谐的师生交流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总结归纳基础上建构为自己的经验知识。
在氯气性质的教学过程中,三次展示了新闻报道,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相互讨论中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水到渠成地学习了氯气与水和碱反应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达30余次,其中20多人参与直接与教师对话,生生互动也有10余次。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很多知识和技能目标都是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师生和生生交流中实现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利完成氯气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成为学习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成功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封闭,活动单调,教学活动只是按教师讲评机械进行,气氛沉闷,没有给学生一个展示主体性的机会,因而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氯气》的教学实际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主动思考空间,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探究、对比和总结,从而亲自发现化学知识所潜在的神奇奥秘,领会化学知识的真谛。例如,学生在证明氯气能与水反应时,提出用氯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氯水与指示剂作用的现象变化来实现。我安排了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完成后组与组之间交流了实验成果,学生自己发现了新问题:有些小组得出氯水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快速褪去,多数小组只看到褪色却不曾见红色出现过。此时学生欲罢不能,都急于想知道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对实验条件再设计再实验,反复动手实验,最终全体学生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紧接着老师顺势提出另一探究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褪色的?设计怎样的实验证明?引发学生的大讨论、大猜想,把探究活动推向高潮,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淋漓尽致发挥。
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成为学习主体
一般认为,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对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的人只把它看作一个结果。这只是看到了知识的最终,而忽视了知识形成过程中人的认知体验。据此观点,教学时教师只要把知识的重点或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硬背死记或做反复的练习加以强化学生也能掌握。但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还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显然,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上,我并不是直接搬出制备的装置,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制备氢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让学生根据氯气的毒性、化学性质等特性和已有知识,自主设计实验装置,然后学生通过对比、尝试发现,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最终获得氯气制备实验需要四个装置: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最后由一名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氯气实验室制备的实验演示,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也让学生学会了制备其他气体的基本思路。同时,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使得本堂课成为一堂真正的探究性课。
总之,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不遗余力地加强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使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