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9 13:46:52 更新时间:2013-11-29 13:34:51
当今世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力竞争的核心问题。创新教育早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创新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普及,然而,对我国教育工作者来讲,还十分陌生。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靠教育、靠人才。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迅速引发了我国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验热潮,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
摘要:创新教育是高素质、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教师的定位和以往应有所不同。创新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人格魅力和深广的学识素养外,还需要具有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教师
1.创新教育的理念
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教育界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创新教育即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教育。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总和。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是高质量、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根本特征。实施创新教育是教育领域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更要义不容辞地担此重任,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教育改革的灵魂。在新课程实施探索之路上,创新已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2.中学语文教师的定位
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师是“船尾坐得稳,不怕浪来颠”的船老大,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师不光要做识水性的艄公,还要做搏击风浪的水手。由于社会变化太快,科学知识体系变化也太快,“为师”只能说是一种行为,而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状态。因此,所有的教师首先要当学生,当一辈子学生,要重新学习,终身学习,既当学生,又当教师;一会儿当学生,一会儿当教师,随情况而定。
3.创新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不乏知识扎实、文化素养高、献身精神强的园丁,但他们往往缺乏一种“创新素质”,眼中除了字词组合、习题答卷、分数名次外,看不见日新月异的大世界,大多数的文本解读是“请君入瓮”,一讲到底、一成不变。如此教学,只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老师设定的框内,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呢?
创新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人格魅力和深广的学识素养外,还需要具有激活学生创造性的能力,通过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新精神。
3.1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人格魅力
这里我们先谈谈语文教师的人格品质。人们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甚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一个教师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关心人爱护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职业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责任感。教育最重要的情感基础是“爱”,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因为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而厚此薄彼。在教育工作中,除了有爱心还要有耐心,做学生思想工作切忌操之过急,那样往往会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而欲速不达,要用耐心和诚心来打动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待人要有谦让之心。一个人要想有谦让之心就得经常拿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的长处比,不要因为学生暂时的无知而嘲讽挖苦学生,也不能因同事在工作中为出成绩争时间而耿耿于怀,当自己取得一些成绩时,不能沾沾自喜,越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越是应该讲合作、团队精神。一个有谦虚之心的人就像一棵成熟的麦穗,眼睛应该多留意脚下的土地。
3.2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学识素养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广。新课程改革后,对语文的定位,既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除必修教材外,还有大量的选修教材,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很难把语文这门课教好。所以,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职要积极投身于继续教育中,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想上好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就必须首先充实自己。如果一堂语文课,老师能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并关注时事使语文课符合“大语文”的要求,势必成为一堂很有文化韵味的语文课。所以教师的终极追求应该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甚至现代科技知识都要有所涉猎,教师的知识贮备应是一本大百科全书。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博学的知识以及宽厚的品格来影响学生,进而成为学生的榜样。
3.3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素质
有人说: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不仅传授语文知识,还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作为一个爱祖国的中国人,对本国语言的学习应该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感情丰富,这种情感来自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尊崇,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有些老师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本身就不具备感受作品的能力,或者说本身就不具备一颗感受作品思想感情的心灵,简单地说就是没有激情。一个语文教师在感受作品时需要有敏感的心灵,当他走上讲台时,出于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激情就会爆发出来。学生记住的应该是一篇感动其一生的好文章,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字词句。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语文学科从教学规律上讲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当然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就的,长年坚持一线教学的经验以及课前做好种种突发事件的准备,再加上良好的教师素养才可以做到这一点。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具备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归根结底是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高度融合。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语文教师,善于去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此来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感悟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卫奉一.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3).
[2]宫玉萍.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中学语文,2008,(24).
[3]宋秀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8).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