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住所无障碍设计的初探
所属栏目:公共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25:37 更新时间:2021-03-11 13:37:51
关键词:城市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行为特征,养老模式,无障碍设计
随着城市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快、老龄人问题渐成一个社会问题,并影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那么,老年人的标准是什么呢?老年人的特征是什么呢?只有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从事老年人问题的研究。
老年人定义:
1)按国际通用标准,一般将年满60岁及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
2)老年人分为四个年龄段:健康活跃期(60~64岁);自立自理期(65~74岁);行动缓慢期(75~84岁);照顾护理期(85岁以上)。
老年人生理特征:
根据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解决老年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有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二是社会养老模式。尽管社会模式是一种发展趋势,但目前老年人主要居住环境还是传统模式。所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应该并存发展。居住建筑设计应该将无障碍设计纳入其中。
一家庭养老模式:
根据我国的国情及传统的东方家庭模式,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仍为家庭赡养为主的现实下,老年住宅设计中的“同楼居”和“1+1”连体式亲情户型则是家庭养老居住一种趋势。
所谓“同楼居”是指两代或多代人同住一栋住宅,上层为年轻夫妇及孩子居住,底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居住。这种“同楼居”型的老年住宅的设计,需要每栋住宅或每个楼门中要大小户型搭配,要达到年轻人与老人分得开、住得近,有分有合的目的。
“1+1”连体式亲情户型则是指一栋楼中同一层,设计一套一居和一套二居相邻,这种户型若即若离,子女与老人则可以减少磨擦又便于互相照顾,同时给老年人生活一个隐私空间。
二、社会养老方式
规划设计上应具备下列特征:
(1)以老人家庭套型为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具有家庭的温情,能保障老年人的私密性、独立性和领域感,让老年人的尊严得到充分的保障。
(2)老年人住宅套型和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比如:具备简单易行的预报和呼叫系统、设置通廊便于服务和交流,加强无障碍设计、光照设计,设置防滑、防撞和设置扶手等。
(3)公共设施和配置应符合老年人群的要求,便于老年人交往;服务要能及时,有餐饮、医疗、休闲、健身设施和各种健全的管理及服务;有各种应急的措施;有较好的外部居住环境。
倡导“老年人居住社区”。老年人一般不愿意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因此大多数老年公寓应设置在居住区内。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老年人居住社区”的概念也就应运而出。所谓“老年人居住社区”,不但要设有老年公寓,而且还设有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普通住宅,包括集合式住宅、联排住宅和别墅等,使老年人便于和儿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三、无障碍设计基本要求:
1)住宅应选择在底层或低层(1~3层)
为方便老人、残疾人的生活,应选择多层或高层住宅的底层或1—3层接无障碍原理设置老人或残疾人家庭住宅,层间联系应设置电梯、楼梯或适合轮椅行进的坡道。选择底层或低层作为老人及残疾人住宅增加了老人及残疾人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机会,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设计时,应采取围合空间区域等手段尽量减少外界对底层的视听干扰。
2)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
①门净宽不得小于800毫米,不应设门槛或门槛做成斜坡。
②窗的高度不宜高于600毫米,不致遮挡轮椅上的老人或残疾人的视线,为扩大视野,宜做成凸窗。
③地(楼)面应消除高差,采用防滑材料铺地。
④厨房内家具柜门离地距离应在400~1800毫米范围内,以便于取放物体,操作台下应设容膝空间。
⑤卫生间洗脸台离地距离应在780~800毫米内,其下应有容膝空间。浴缸上沿、马桶离地距离应在450毫米左右,以方便老人坐用。浴缸、马桶旁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扶手。
⑥阳台是老人或残疾人与外界接触的场所,其朝向应该向南,以便于阳光照射。进深应大于1400毫米,以便于轮椅回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栏杆高度也应控制在600毫米以下,以致不遮挡视线。
⑦电源开关及插座的高度宜在700—1100毫米之间,插头宜有保护措施,并且容易插进和拨出。
⑧卧室应设计有方便老人或残疾人进行家庭医疗保健、家庭救护的管线,如水管等。
3)交往空间设计
老人由于空闲时间较多,孤独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设计时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邻里交往场所,其空间尺度不宜过大,但应具有领域感和安全感。对于住在楼层上的老人或残疾人,应充分利用室外平台、过道,或将楼梯间休息平台进行处理。对于底层,则可在靠近住宅单元人口的绿地处,布置一些富有休闲意义的桌椅,可提供给老人或残疾人一个怡人的交往场所。
4)浴室、卫生间、厨房空间设计
1公用卫生间和公用浴室入口的有效宽度应不小于900mm,地面应无高差。
2公用卫生间中应至少有一个供轮椅使用者使用的厕位。
3厕位内设高度不小于400mm的坐便器,坐便器两侧宜设扶手。
4厕位内宜设高1200mm的挂衣钩。
5宜设置适合坐姿的洗手盆,洗手盆高度800mm,侧面宜安装扶手。
6公用浴室应设轮椅使用者专用的淋浴间或盆浴间。
7淋浴间内应设高450mm的洗浴座椅,周边应设扶手。
8盆浴端部宜设洗浴坐台,浴盆旁应设扶手。
9卫生间需要干湿分离和弹性分隔。
5)厨房空间设计
1供轮椅使用者使用的厨房,面积不应小于6m2,轮椅回转面积宜不小于1500mmX1500mm。2调理台应按洗切烧的顺序布置,调理台高度宜为800mm。3供轮椅使用者使用的台面高度不应高于750mm,台下留净高不小于600mm,深度不小于250mm的空间。4宜使用手柄式、触摸式或感应式等水龙头。5调理台、洗碗池应设局部照明。6应选用安全型灶具。使用燃气灶时,应安装熄火自动关闭燃气的装置。7公用厨房宜配有微波炉、电磁灶、电饭煲等无明火的器具。
总之,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把握以下设计通则:
1) 自立性:
①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应以提高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延长健康
期,推迟护理期为目标。
② 老年人使用的设备设施应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其服务
方式以便于老年人自己使用为原则。
③ 空间布局以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信心,增进老年人机体活动愿望
和更长久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原则。
2) 可变性:
①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应考虑满足居民进入老年后各年龄段的基本生活需求。
② 家庭供养型老年人居住建筑还宜为其所经历的几个关键期(退休、重病、丧偶、子女结婚同住、子女结婚分住、孙辈出生等)的特殊要求而提供方便、经济的可改造性。
3)选择性: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应在保证老年人对居住的安全、自立和使用方便的前提下,针对居住对象不同,平面布局、设备、材料应有适当的选择性。
4)安全性:老年人居住建筑以及老年人使用的社区公共建筑、配套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设施的设计,应确保老年人使用安全,有条件的还应设置老年人专用空间、构造、设备和设施。
5)健康性:
①老年人居住建筑在设计前应作居住实态调查,以便充分掌握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点。
②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空间、结构、设备设施设计应能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机能衰退的特点,保障其健康使用。
③老年人居住建筑、各功能空间和设备设施的设计应注意细部,以老年人人体尺度为基础,考虑使用轮椅和护理的尺度。
6)适用性:①老年人居住建筑、各功能空间及设备设施的设计应避免造成其他人的使用不便。②为年龄段明确的老年人设计时,应有相应的分级措施,以便为该年龄段老人提供更为适用的服务。
老年人居住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不仅为建设工作者的首要责任,也是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任务!